天天看點

大玩家(下)

大玩家(下)

大玩家(上)

紀少一路走到家心裡一直盤算着這一萬多大洋要怎麼花,要開家古董店再娶個媳婦。就這麼定了!推開家門後紀少衣服都沒換就跑到太師椅前。

他得意地對着太師椅說:“我說爹啊,你說我這個大玩家把咱們家玩完了,我告訴你今天開始我就要發了,我不光要重振咱們紀家,還要讓你看看讓你知道知道玩古董照樣能玩出出息!”

說完他彎下腰,用扇子輕輕地拍了拍椅子扶手,道:“您就好好看着吧!”

大玩家(下)

賣了房子,紀少買了一塊上好的水膽玉扇墜,這玉上雕的是龍追火珠紋,那龍怒目圓睜,腳踏祥雲,張着血盆大口好像咬一口吞掉火珠一樣。這龍雕的栩栩如生,就算是張僧繇在世看了也得連連稱贊。

紀少高興了,拴上扇墜搖着扇子感覺自己氣質更高雅了,這下他有底氣找老頭要錢了。那上哪找那老頭呢?他又來到了醉仙樓,又坐在了那個座位上,又點了同樣的菜,他想在這興許能等到那老頭的出現。可是一等不見,二等還是不見。他問小二,小二也犯了難,這每天人來人往那麼多,也就常客他才能記着,這不是常客誰能記着。

紀少一聽他也跟着犯難了,這可咋辦,都快入冬了,沒房子流落街頭不得被人家看了笑話死。而且天越來越冷,流落街頭保不齊就被凍死了。一想到這些紀少是又氣又恨,他在心裡罵了這老頭一千遍。誠心想要扇子就趕緊出現!跟個縮頭烏龜似的不露面算什麼東西!

正在紀少着急的時候忽然看見窗外燒餅攤前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這不就是那個老頭嗎?

紀少差點從二樓上跳下去。

他飛奔下樓跑到燒餅攤,小二也追了出來,“紀少您還沒給錢!”

紀少拿出三塊大洋丢給小二。小二沒接住錢掉了一地,他一邊撿一邊罵。紀少也顧不得回嘴了,他連滾帶爬跑到老頭眼前,一手抓住老頭的胳膊,一手掏出扇子。

“買!這下你得買了!”

老頭看了一眼扇墜,搖了搖頭轉頭要走。紀少抓胳膊的手抓的更緊了,老頭疼的喔喔叫。

“你怎麼不多看一眼啊!”紀少焦急地問。

老頭努了努嘴又搖了搖頭一言不發。默默地啃了口剛買的燒餅。紀少急了一把打掉了老頭手裡的燒餅。

老頭一見這麼好的燒餅浪費了瞪着紀少要朝紀少發火誰知道紀少先揪起了老頭的衣服。

“今天不把這扇子買了咱倆沒完!”紀少怒吼到。

周圍的人都聚了過來,怎麼着?大少爺打人了?

老頭見打也打不過隻好把這火壓了下去,道:“好好好,一千元,我收了!”

“我呸!你他媽的老狐狸!一千元能幹點什麼?那天你可是要出六千元!怎麼?本少爺傾家蕩産買了個扇墜吊上倒還不值錢了?”紀少急紅了眼,沒有意識到自己把自己傾家蕩産的秘密說了出口。

一時間周圍的圍觀群衆笑成一團。呦!這大少爺還親口承認自己傾家蕩産了?

大玩家(下)

紀少被羞紅了臉松開了老頭的衣服,老頭整理了一下衣服,道出了這扇子裡的玄機。

“這把扇子上,顧老爺子題的字是‘溫其如玉’這個詞出自<詩經>中的一首詩,原文是: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意思是說這一個人溫和的像玉一樣。扇子上題字是警,拿在手裡時刻警示我們要做到扇面上所題字的内容!”

紀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老頭又接着說:“如果你吊了玉墜那就是達,表示你已經達到了扇面上字的内容。如果沒有達,那再吊玉墜就是裝。”

聽入迷的紀少聽出老頭這是在罵他,掄起拳頭就要揍老頭,老頭趕緊用手指着拳頭結結巴巴地說:“看看看!沒達吧!”圍觀群衆大笑。紀少哪裡吃過這個虧,扭頭就跑。

這次輪到了老頭拽住紀少了:“哎哎哎!别走别走!還沒說完!”

被拽住的紀少頭都快埋進胸口裡,老頭乘勝追擊,繼續說:“你這個玉墜也不對啊,水膽玉是指玉裡有水膽,水膽裡會有一點清水。可你這玉上面雕的卻是龍追火珠紋。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這麼珍貴的玉怎麼雕了這麼個相克的像,這玉怕不是也是個假的吧。”

紀少已經不知道怎麼辦了,他低着頭扯下了吊墜,把扇子硬塞給老頭。老頭拿過扇子展開後又說:“你這扇墜是當我面扯下的,都被我看見了那這扇子可就不值錢了。”

圍觀群衆裡幾個大老爺們笑了,紀少頭埋的更深了,他又把玉墜塞給老頭,小聲嘟囔了句:“分開賣。”

老頭不買賬,“哎!你見過賣椅子的把腿和坐面分開賣的嗎?”

圍觀的人笑的不行了,紛紛議論着紀少那天背着椅子去當鋪的事情。紀少一見賣不出自己想賣的價了便伸手想把扇子搶回來找另謀高人去賣,可老頭不松手。

“幹什麼?不是說好了要一千賣給我?”

“不賣了。”

“不都說好了賣給我嗎?怎麼能反悔?”

紀少什麼也不顧了,他現在隻想趕緊把扇子和玉都搶回來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但老頭就是不松手,搶奪中扇子被兩人撕成了兩半,玉也掉在了地上玉水膽裡的水如同珍珠似的蹦了出來落在地上,緊跟着跟着玉一起化成了碎片。

“呦,你這個大玩家難得一次沒看走眼。不過可惜喽,沒走眼也不管用喽!你這次是真的玩完喽!”

紀少聽了這話轟的一聲癱在了地上。人們也一哄而散,該幹嘛幹嘛去了。

大玩家(下)

從那以後紀少就再也沒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誰也不知道他賣了房子後住在了哪裡。不過有個傳說,說是有人在一座野山的破廟裡見到過一個很像他的人,身上的衣服是他經常穿的那件真絲馬褂,不過已經殘破不堪了,他人也變成了鬼一樣的模樣,見了人跑的比兔子還快。

至于那個老頭也有個傳說,說是有人認識他,他是紀少老爹的老友,設了買扇子的局就是為了替他爹收拾這個不孝子的。至于什麼顧老爺子,那全是老頭編的。

不過這些全都是傳說,什麼不是傳說呢?紀少那把扇子真不是名家題字的,是他的狐朋狗友在路邊上花五文錢請個老頭寫的,投紀少所好,讨好紀少。那時候還不是民國是大清。

這事這麼傳着穿着,真真假假就再也沒人分得清了。

文/王盛隆;圖/網絡

糖點團隊·雲川社·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