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義烏國際商貿城,泰山(右)用手機直播向他的客戶介紹新款商品。
2005年初,英國人奈傑爾來到浙江省義烏市國際商貿城,為這裡的經營戶教育訓練英語。因為樂于給人“穩如泰山”的印象,他取了“泰山”作為自己的中文名字。
2008年,泰山與他的學生吳芹結婚成家。當年,泰山決定将自己在大學時學到的市場營銷知識投入實踐,創辦了自己的進出口公司。泰山夫婦依靠義烏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2012年,泰山還利用義烏外商雲集的客源優勢開了一家西餐廳。
2014年11月以來,中歐班列(義烏)相繼開通了11條線路。自此,泰山的進出口生意也有了新通道。從聖誕節産品到家居用品,泰山夫婦将許多“中國制造”源源不斷地銷往歐美不少國家和地區。泰山說:“‘中國制造’物美價廉,而且品質不斷在提升,銷路也越來越廣。”
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許多像泰山這樣的客商來義烏經商創業。目前,義烏市有180多萬種商品出口世界219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吸引約50萬名外商前來采購,并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5萬名外商在此常駐。據統計,義烏全市有外資公司2829戶,投資來源國(地區)123個。
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11月30日,泰山(右)和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一位商戶讨價還價。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11月28日,泰山(右二)在公司倉庫查驗一批出口貨物。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11月28日,在義烏鐵路西站一列駛往歐洲的貨車旁,泰山(中)向從業人員(右)了解中歐班列(義烏)實作每周雙向對開常态化運作後的物流狀況。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11月29日,在義烏市國際貿易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從業人員在為泰山(右)提供外貿咨詢服務。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11月28日,泰山(左二)在自己的西餐廳為客人端上烤火雞。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