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媽媽的一雙手——邵達的詩歌與故事”朗誦故事會在南京秦淮區圖書館舉辦。

青年詩人邵達出生在徐州銅山區大許鎮,6歲被診斷為進行性肌肉萎縮, 21歲那年他基本失去自主呼吸能力。每天24小時,一次幾秒鐘,邵達的父母邵明才和王秀珍用雙手充當人工呼吸機,三年三千多萬次的按壓輔助呼吸為兒子延續了生命。2017年12月5日因感冒發燒引發肺炎等并發症,邵達病逝,年僅27歲。母親王秀珍記得兒子臨終前的話——“萬一我不行了,一定要替我感謝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于是她踏上公益之路,用愛回報社群。
這個家庭曾獲得江蘇省文明家庭,徐州市道德模範最美家庭,邵達的母親王秀珍還榮獲2013年中國好人,央視溫暖中國十大人物,入圍孝老愛親“中國好人榜”,并獲“江蘇好媽媽”稱号。
活動現場,王秀珍和曾跟蹤報道此事的徐州媒體記者林雪分别講述邵達成長和走上文學之路的故事,現場觀衆眼眶濕潤,感動于“媽媽的一雙手”延續了邵達生命,更感動于邵達在患病後表現出的堅強、樂觀和感恩之心。
視訊加載中...
南京朗誦愛好者深情演繹了邵達不同時期創作的文學作品,從許嵩朗誦的邵達早期詩歌作品《困惑》,到曲鵬朗誦溫暖之作《菲-愛》,孫強帶來暖心散文《中秋》片段,朗讀者王玉梅與邵達在聲音中穿越時空、共同演繹詩歌《好人一生平安》催人淚下,曹維堡朗誦的《大方的母親 小氣的娘》和高祥生朗誦的詩歌《希望出土 痛苦入土》把邵達對母親的摯愛和對生活的眷戀展現出來。
據悉,本次活動由江蘇新聞廣播、秦淮區圖書館、南京市慈潤未成年人保護與服務中心主辦,珍珠朗誦團、南京力學國小海德北岸分校、浦口區特殊教育學校協辦,秦淮區民政局提供項目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