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是日本特有的一種特殊職業,“忍”即“隐”,翻譯成中文就是“隐忍的人”,其實就是在古代日本一種受過特殊機構施以特殊“忍術訓練”而産生出來的特種間諜殺手。傳說在日本首次派遣“忍者”完成任務的是聖德太子。在當時,忍者普遍被稱為“忍”(shinobi),同時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對忍者也有其特有的稱謂:如飛鳥時代稱為“志能便(shinobi)”,奈良時代稱為“斥候”,到了戰國時代叫法更多,其中流傳最廣是“亂波”,最後由武田信玄命名,而江戶時代使用的就是和今天一樣的“忍者”。日本各地雖有無以計數的忍術流派,但追根究底,忍術的源頭都要上溯到伊賀(三重縣西北部)、甲賀(滋賀縣南部)兩地。兩者祖出同緣,多有親戚關系。但若彼此的雇主(主君)處于敵對關系,他們便不得不同室操戈。強烈推薦大家欣賞一部動漫《甲賀忍法帖》,裡面描寫着甲賀和伊賀的恩恩怨怨,穿插着兩方的愛恨情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動漫精品。

戰國時代的伊賀共有三家上忍,他們就是在餘野(上野市予野)稱為千賀地(服部)半三保長;在與甲賀鄰接的北伊賀的鞆田鄉東湯船築有城寨的藤林長門;最後則是以與大和國的國境相接的南伊賀勢力根據地的百地丹波守。和火影忍者裡的五大國一樣,他們時而内鬥,時而共同抵禦外敵。
藤林長門守
藤林正保,出生死亡均不詳。伊賀上忍三家之一,藤林家代表人物,一般稱為“藤林長門守”。由于關于其的記載實在太少,以至于一部分史學家認為他與另一位伊賀上三忍百地三太夫實際上是同一人。 忍者又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稱“智囊忍”,專門策劃整體的作戰步驟。“中忍”,是實際作戰的指揮頭子,當然,忍術也得超然出衆才行。“下忍”,又稱“體忍”,相當于特戰部隊,是在最前線作戰的實際忍者。三者之間有泾渭分明的等級關系。在《萬川集海》一書中解釋了何謂“上忍”:“要成為上忍,一定要智勇雙全,人望也要很高,要受人愛戴,公平處理事件。”
百地三太夫
百地三太夫,伊賀豪族,百地家領主,本名正西,又名百地丹波,百地丹波守,乃伊賀流忍術創始人。被稱為伊賀“三上忍”之一的百地家忍者的上司者,因其受朝廷官位丹波守而名。伊賀之亂爆發于1579年,由于織田信長次子信雄聽信了伊賀國比奈知城主下山甲斐“伊賀國人心散亂,鄉中衆人不是一條心。請發兵進擊據為領國。我将為您帶路供驅馳。”的話,在不經正在播磨遠征中的信長同意,便統率約八千人的織田軍向伊賀發起進攻。于是以服部、藤林、百地三家為首的一千多名伊賀忍者對來犯之敵進行了抗擊。他們隐蔽穿梭于林木間,不斷用火器朝敵軍射擊。緻使因找不到敵人接戰,士兵又傷亡不斷的織田軍全線崩潰。獲悉兒子戰敗的織田信長大為震怒。經周密布署後率軍向伊賀再次發起了進攻。四萬餘人的織田軍多路進擊,一舉突破了伊賀方面的防線。随即伊賀放火焚燒,所有的民宅,神社,寺院和山林皆成灰燼。伊賀忍者神出鬼沒。男女百姓拼死抗戰,以暴制暴的激戰還在局部地展開。作為因這次大亂而起的最為有組織的大規模戰役之一的柏原城攻防戰成為了百地丹波守最終去向最有争議的一戰。在這一戰中百地丹波守率領武士、下忍及百姓共計1700多人抗擊織田方面的進攻。戰況十分激烈,織田軍雖然奮力猛攻,終究難以攻破衆人死守的柏原城。最後,關于這一戰的結果有了兩種說法:其一,經過力戰,最終寡不敵衆,城内守軍全部陣亡。其二,百地丹波守等人向信雄投降。随後資訊中斷,據說他逃到了紀州一直活到了病故。
服部半藏
服部半藏,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時德川氏麾下的武士一族。“服部半藏”一名是服部家用來代代相傳的名号。服部氏于第二代的服部半藏正成時仕奉于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将召募自伊賀地方的武士編成伊賀同心軍團後交予服部指揮。一般大家所熟悉的服部半藏是指的第二代的服部半藏正成,乃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又号稱“鬼半藏”。服部半藏正成麾下的伊賀同心兵士中有不少是伊賀忍者、是以流傳至後世的印象中,服部半藏之名代表着德川氏有名的忍者軍團。1582年,織田家重臣明智光秀突然謀反,織田信長死于本能寺。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堺市,當時德川家康聽說發小信長之死立即說要切腹殉死,後經家臣勸阻,沉思許久,才轉念為“應該舉兵為信長複仇”。然而此刻身邊護衛僅有百餘人左右,真要打起來,不要說是複仇了,就連自身性命也很難保。德川家康與衆家臣們商讨後,得出一條逃脫之路:便是從飯盛山一直線翻山越嶺到伊勢灣白子港,再搭船到愛知縣高濱港,逃回本國。從飯盛山到白子港之間,總計近百公裡,途中必須經過伊賀,是以在場的服部半藏正成,主動提出利用老家力量,召集了200名伊賀忍者與100名甲賀忍者,一路護衛家康逃脫明智光秀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翻越伊賀事件”。換句話說,這時若是沒有伊賀、甲賀衆忍者的助力,德川家康性命堪憂,日後也就不會出現德川幕府了。德川家康回到三河後,為表彰服部半藏正成的功績,賜給其遠江八千石的領地。小田原之戰後,家康移封關東,随行的服部半藏正成此時下屬伊賀衆已達二百餘人。1596年,服部半藏正成去世。并被安葬于安養院,這也是對其一生忠義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