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战国微历史(31):伊贺上三忍

忍者是日本特有的一种特殊职业,“忍”即“隐”,翻译成中文就是“隐忍的人”,其实就是在古代日本一种受过特殊机构施以特殊“忍术训练”而产生出来的特种间谍杀手。传说在日本首次派遣“忍者”完成任务的是圣德太子。在当时,忍者普遍被称为“忍”(shinobi),同时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对忍者也有其特有的称谓:如飞鸟时代称为“志能便(shinobi)”,奈良时代称为“斥候”,到了战国时代叫法更多,其中流传最广是“乱波”,最后由武田信玄命名,而江户时代使用的就是和今天一样的“忍者”。日本各地虽有无以计数的忍术流派,但追根究底,忍术的源头都要上溯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两者祖出同缘,多有亲戚关系。但若彼此的雇主(主君)处于敌对关系,他们便不得不同室操戈。强烈推荐大家欣赏一部动漫《甲贺忍法帖》,里面描写着甲贺和伊贺的恩恩怨怨,穿插着两方的爱恨情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漫精品。

日本战国微历史(31):伊贺上三忍

战国时代的伊贺共有三家上忍,他们就是在余野(上野市予野)称为千贺地(服部)半三保长;在与甲贺邻接的北伊贺的鞆田乡东汤船筑有城寨的藤林长门;最后则是以与大和国的国境相接的南伊贺势力根据地的百地丹波守。和火影忍者里的五大国一样,他们时而内斗,时而共同抵御外敌。

日本战国微历史(31):伊贺上三忍

藤林长门守

藤林正保,出生死亡均不详。伊贺上忍三家之一,藤林家代表人物,一般称为“藤林长门守”。由于关于其的记载实在太少,以至于一部分史学家认为他与另一位伊贺上三忍百地三太夫实际上是同一人。 忍者又分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称“智囊忍”,专门策划整体的作战步骤。“中忍”,是实际作战的指挥头子,当然,忍术也得超然出众才行。“下忍”,又称“体忍”,相当于特战部队,是在最前线作战的实际忍者。三者之间有泾渭分明的等级关系。在《万川集海》一书中解释了何谓“上忍”:“要成为上忍,一定要智勇双全,人望也要很高,要受人爱戴,公平处理事件。”

日本战国微历史(31):伊贺上三忍

百地三太夫

百地三太夫,伊贺豪族,百地家领主,本名正西,又名百地丹波,百地丹波守,乃伊贺流忍术创始人。被称为伊贺“三上忍”之一的百地家忍者的领导者,因其受朝廷官位丹波守而名。伊贺之乱爆发于1579年,由于织田信长次子信雄听信了伊贺国比奈知城主下山甲斐“伊贺国人心散乱,乡中众人不是一条心。请发兵进击据为领国。我将为您带路供驱驰。”的话,在不经正在播磨远征中的信长同意,便统率约八千人的织田军向伊贺发起进攻。于是以服部、藤林、百地三家为首的一千多名伊贺忍者对来犯之敌进行了抗击。他们隐蔽穿梭于林木间,不断用火器朝敌军射击。致使因找不到敌人接战,士兵又伤亡不断的织田军全线崩溃。获悉儿子战败的织田信长大为震怒。经周密布署后率军向伊贺再次发起了进攻。四万余人的织田军多路进击,一举突破了伊贺方面的防线。随即伊贺放火焚烧,所有的民宅,神社,寺院和山林皆成灰烬。伊贺忍者神出鬼没。男女百姓拼死抗战,以暴制暴的激战还在局部地展开。作为因这次大乱而起的最为有组织的大规模战役之一的柏原城攻防战成为了百地丹波守最终去向最有争议的一战。在这一战中百地丹波守率领武士、下忍及百姓共计1700多人抗击织田方面的进攻。战况十分激烈,织田军虽然奋力猛攻,终究难以攻破众人死守的柏原城。最后,关于这一战的结果有了两种说法:其一,经过力战,最终寡不敌众,城内守军全部阵亡。其二,百地丹波守等人向信雄投降。随后信息中断,据说他逃到了纪州一直活到了病故。

日本战国微历史(31):伊贺上三忍

服部半藏

服部半藏,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时德川氏麾下的武士一族。“服部半藏”一名是服部家用来代代相传的名号。服部氏于第二代的服部半藏正成时仕奉于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将召募自伊贺地方的武士编成伊贺同心军团后交予服部指挥。一般大家所熟悉的服部半藏是指的第二代的服部半藏正成,乃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又号称“鬼半藏”。服部半藏正成麾下的伊贺同心兵士中有不少是伊贺忍者、因此流传至后世的印象中,服部半藏之名代表着德川氏有名的忍者军团。1582年,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突然谋反,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本能寺之变时德川家康正在堺市,当时德川家康听说发小信长之死立即说要切腹殉死,后经家臣劝阻,沉思许久,才转念为“应该举兵为信长复仇”。然而此刻身边护卫仅有百余人左右,真要打起来,不要说是复仇了,就连自身性命也很难保。德川家康与众家臣们商讨后,得出一条逃脱之路:便是从饭盛山一直线翻山越岭到伊势湾白子港,再搭船到爱知县高滨港,逃回本国。从饭盛山到白子港之间,总计近百公里,途中必须经过伊贺,因此在场的服部半藏正成,主动提出利用老家力量,召集了200名伊贺忍者与100名甲贺忍者,一路护卫家康逃脱明智光秀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翻越伊贺事件”。换句话说,这时若是没有伊贺、甲贺众忍者的助力,德川家康性命堪忧,日后也就不会出现德川幕府了。德川家康回到三河后,为表彰服部半藏正成的功绩,赐给其远江八千石的领地。小田原之战后,家康移封关东,随行的服部半藏正成此时下属伊贺众已达二百余人。1596年,服部半藏正成去世。并被安葬于安养院,这也是对其一生忠义的认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