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者之国》剧照
大家最早接触到日本忍者相关的,无非就是诸如《忍者乱太郎》、《火影忍者》、《甲贺忍法帖》等漫画动画以及《忍者龙剑传》等游戏,有的甚至还是通过《忍者神龟》这样的美国产作品认识了忍者。
火影忍者
忍者与武士一样,是日本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相比武士,忍者则更有神秘感一些。不过在历史上,特别是江户时代以前,几乎没有关于“忍者(ninja)”的记录,进入江户时代以后,才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类似“忍者”的词。
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熟知的“忍者”文化,其实并非是历史上的忍者,而是近代以来日本人才开始包装的一种“传统日本文化”,与日本真正的忍者文化相差甚远。要想了解真正的忍者,我们就不得不抛开后世艺术作品里的虚像,从一些零散的史料里窥得一二。
战国时代的忍者,一般指的就是“伊贺者”与“甲贺者”,同时不同地方的忍者还会被称为“乱波”、“素波”、“草”、“轩辕”等待。中世史料称忍者一般是称之为“忍び”或者“忍びの者”。日本中世纪的葡萄牙传教士编写的《日葡辞书》中,将“忍び(xinobi)”这个词解释为“在战争期间,趁着夜色潜入地方的城内或者阵营内窃取情报的间谍”,在《李朝实录》中记录,中宗七年五月,朝鲜方囚禁了一个叫“与四郎”的家伙,而这个人在日本的博多被称为“时老未”,此人擅长伪装,躲过了守备士兵,自由穿梭于军阵之中,“时老未”即是“忍び”的谐音,也就是忍者。
忍者
日本元龟三年(1572年),此时正值“信长包围网”最猖獗的时期。这年九月,统治甲斐国、信浓国、骏河国以及西上野的东国大名武田信玄也发兵西进,攻打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向远江国以及三河国扩张,接连攻下了数座德川家的城池。不过在三方原合战以后,武田信玄的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当年十二月,武田信玄给远江国的二俣城守将发去书信,这其中第一条命令就是吩咐守将一定要用心防范“忍び”(《友野文书》)。二俣城是武田信玄这次西进攻下的城池,原本这座城池一直属于德川家,因此德川家的忍者想必相当熟悉这座城池的构造,再加上二俣城位于武田、德川冲突的交界处,因此武田信玄才会担心有忍者渗透进城中。
天正二年(1574年)五月十二日,武田信玄死后,新任武田家家督武田胜赖发兵攻打德川家的属地高天神城,高天神城在武田信玄西进途中一度投降武田军,后来又被德川家康收复。五月十五日,武田家再度侵略远江国的消息传到了平安京,次日,织田信长就匆匆忙忙从京都返回了岐阜城。因为此时的信长仍身陷重围之中,并没有对付武田军的准备,他只得暂时在岐阜城征集粮草,以出阵德川家的领地远江国,抵御武田胜赖。到了六月八日,织田信长的家臣横井时泰在岐阜城内发现了敌军的忍者,并将这名忍者斩杀(《横井文书》),据推测,这名忍者便是武田家派出侦查织田军动向的。
武田信玄
天正十年(1582年)武田家灭亡前夕,仍然派出了大量忍者前往北条家领地骚扰,北条氏邦给家臣的书信里提到,必须严防从信浓国前来的大量“素波”(《诸州古文书》),素波即是信浓国的忍者。
当然,忍者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间谍、密探,在战场之上,他们还充当着雇佣军的身份,为雇主效力。
庆长十九年(1614年),德川家与丰臣家之间爆发了大坂冬之阵,大坂方的大将真田信繁(真田幸村)便是信浓国小县郡出身,传闻他手下有着大量的忍者,当时幕府军之一的井伊直孝便给家臣下达指令,在进军时要严加防范忍者在己方阵营中纵火。江户幕府延冈藩藩主有马直纯也在给家臣们制定的军法中提到,交战时,忍者们会在夜里潜入军营中,将拴着马匹的绳子割断,放马匹在营地中乱跑,在营地因马匹四处跑动而发生骚乱时,忍者们再趁机用长枪和铁炮进行“夜讨”。武田胜赖的一份年份不详的文书也提到要小心阵中纵火以及“夜悬”,纵火、夜讨、夜悬都是忍者夜袭敌军时的惯用伎俩。
团体行动的忍者
而在《北条五代记》中,充当军队先导的忍者叫做“乱波”,而书中还举例了“忍び”和“草”两种伏击战术,这里的“忍び”和“草”指的是行为名称,而不是人物代词,和“忍びの者”一样,“草の者”也在文书上出现过。在《日葡辞典》中,九州地方将这种伏击战法叫做“伏草”、关东则叫“草”、“草调仪”。这种战法指的应该就是将士兵埋伏在草丛等隐蔽的地方,再突然而起袭击敌人,这也是一种忍者雇佣军常用的战法。
要说日本最有名的忍者,那肯定就是漩涡鸣人了(滑稽),不过在以鸣人为主角的漫画《火影忍者》当中,有许多忍者便是有原型的。比如雨隐村山椒鱼半藏,原型就是服部半藏;木叶三忍自来也、纲手、大蛇丸则出自江户时代末期的绘本《儿雷也豪杰谭》;传说真田信繁手下的忍者猿飞佐助早期则被拆为三代火影猿飞日斩以及宇智波佐助,不过大概由于猿飞佐助实在是太出名了,后来作者又将猿飞日斩的父亲设定为猿飞佐助。
《战国basara》里的猿飞佐助
除了《火影忍者》以外,小说《甲贺忍法帖》也是相当有名。甲贺与伊贺,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经过文化包装以后在世界上却可以说成是忍者迷心中的圣地。《甲贺忍法帖》说的是德川家康为了考虑究竟让让孙子竹千代还是国千代在德川秀忠之后继承将军之位,命令伊贺众和甲贺众分别代表一方以忍术对战,获胜的一方忍者所代表的孩子就可以成为继承人。该作品后来还被改编成漫画、动漫以及电影,在日本非常受欢迎。不过从历史上来说,甲贺众与伊贺众并非《甲贺忍法帖》中的世仇,双方作为忍者团体其实还多有合作,直到伊贺出身的服部半藏出仕德川家康以后,丰臣秀吉才利用甲贺众来监视德川家康。当然,这些忍者在桃山时代以及江户时代少部分化为了武士阶级,大部分则成为了平民百姓。
艺术作品中的忍者我相当喜欢《火影忍者》中的自来也,不过,在历史上自来也早年的形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忍者,在《自来也说话》中他是一个如同鼠小僧一样的义贼,本体是三好家的浪人尾形周马,曾经从妙香山向仙人学习了蛤蟆妖术,成为一个擅长使用忍术的盗贼。
《火影忍者》里的木叶三忍
江户幕府末期的《儿雷也豪杰谭》(儿雷也与自来也读音相同)绘本当中,自来也是肥后国豪族的后人,自幼在忍者盛行的信浓国长大,又在越后国的妙高山的仙人那里学习了蛤蟆妖术,他的妻子则是擅长使用蛞蝓妖术的纲手,宿敌则是由大蛇生出的忍者大蛇丸。这部作品也是“木叶三忍”头一次同台出演的作品。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木叶三忍”居然还有着中国“血统”,日本艺术作品里“自来也”的原型,据说是中国宋代小说里的一个偷完东西会在墙上写“我来也”的飞贼。
天正七年(1579年),织田信长动员了大批京畿浓尾的军队包围了叛乱的摄津国有冈城与播磨国的三木城,不过,有一批人却没有参与信长的这次平叛,这些人大多数是织田信长的次男,领有南伊势国的北畠信雄(织田信雄)的家臣们。信雄时年二十二岁,是比织田信忠小一岁的同母弟弟,这一年的九月,他停止了前往摄津国出阵的计划,反而发兵攻往了伊势国的邻国伊贺国,掀起了“天正伊贺之乱”。
《忍者之国》里的织田信雄
伊贺国原本是室町幕府将军足利家的庶流仁木氏的领国,但是在战国乱世,区区一个旧幕府守护职又能说明说明呢?永禄十二年(1569年),织田信长侵攻伊势国的北畠家时,伊贺国的守护仁木氏的当主仁木政长便通过泷川一益归降了织田信长,获得了本领安堵。不过,永禄初年时,伊贺国就结成了“总国一揆”自治团体,这个团体的在伊贺国的势力远远大于守护仁木家,《势州军记》里称:“伊贺国四郡诸侍六十六人一心同体守护各城”。北畠信雄的伊贺侵攻,很有可能是想将这个被织田家领国包围的自治之国占领,消灭这个自治的一揆团体并将伊贺国给领国化。
九月十七日,北畠信雄率军一万余人从南边的名张口与北边的场尾口侵入伊贺国结果遭到“忍者之国”的总国一揆众的反击,给打得落荒而逃,连家老柘植三郎左卫门都战死了。织田信长得知此事后大怒不已,将北畠信雄给骂了一顿,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北畠信雄打了败仗,还因为他原本要去摄津国参阵,结果延误了军机。织田信长还教训北畠信雄,让他记住各种事的重要性,第一是天下,第二是向父亲奉公,第三是率军辅佐向在有冈城的兄长织田信忠,最后才能轮到信雄自己的私事。
织田信长
当然,北畠信雄虽然现眼了,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更别提伊贺国的一揆们打的是织田信长的儿子了。
比打仗北畠信雄可能不行,但是比拼爹这小子绝对是一把手。两年后的天正九年(1581年)九月三日,织田信长已经搞定了诸国的叛乱以及石山本愿寺。在织田信长的布置下,伊贺侵攻全面展开,伊势方面由北畠信雄率军一万侵入伊贺国、柘植口由丹羽长秀率军一万两千人侵入、玉泷口蒲生氏乡军七千、大和方面筒井顺庆率军三千,信乐方面堀秀政率军两千…
天正伊贺之乱
伊贺国的一揆们直到这时才意识到了织田政权的可怕,他们的抵抗可以说是如同雪崩一样。织田军入侵以后,一揆众笼城的丸山城很快就被织田军攻下,九月二十九日,比自山城被织田军攻破,守军两千六百人无一幸存,在最后的据点柏原城被织田军攻下以后,一揆众们只得逃进伊贺国与大和国国境间的春日山之中,筒井顺庆随后派人进入山中搜查伊贺残党,杀死杀伤无数人。
平定伊贺国以后,织田信长将伊贺四郡中的三郡赐给北畠信雄,一郡赐给织田信包,看得出来,即便是北畠信雄之前为了占领打了败仗,织田信长还是很疼自己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