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株洲11月12日訊(通訊員 謝霞)一場疫情,帶來了對線上教育的深度思考:未來“教”與“學”的關系會是怎樣?我們應該采用何種方式面對挑戰?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景炎學校展開了“直播導師+現場指導”共同合作的“雙師課堂”模式,收效顯著。讓我們一起來看。
直播上英語,隔着太平洋
11月10日,美國當地時間晚8時50分,蘇珊熟練地打開電腦、攝像頭,并調試好麥克風。中國時間早上8時05分,蘇珊老師準時連線景炎學校初一學生,開始給2007班的孩子們上網課,課堂上,除了蘇珊,英語老師黃争豔也會一直在教室裡跟蹤輔導。——這是景炎學校雙師課堂的日常一幕。
今年是外教老師蘇珊在景炎學校任教的第四年,當國内疫情平穩,教學走向正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疫情卻越來越嚴重,來自美國的口語教師蘇珊因為疫情原因,不能親自來給孩子們上課。正當她正為此而擔心時,學校課程教學中心與蘇珊取得了聯系,開啟了網絡遠端學習的特殊外教模式——口語雙師課堂。
蘇珊任教初一英語口語,每周二到周四,三天的時間,她要上9節小課,每兩周還有一次集中大課。因為疫情原因,蘇珊在美國的活動範圍受限,這也讓她有更多時間準備,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蘇珊每次都會精心準備各種教具。景炎英語老師也會在課前将每堂課的重點難點提前與她線上溝通。雖然隔着太平洋,隔着螢幕,但是絲毫沒有影響蘇珊和景炎師生的教與學。在雙師課堂,蘇珊與孩子們實時互動,及時回報。課堂氛圍活躍,笑容印在每個人的臉上。
2007班的學生曾子玉說:“在景炎,我特别期待蘇珊老師和黃争豔老師的英語口語雙師課,并不是因為口語課沒有作業,也不是因為口語課比較輕松,而是因為我們在課堂上感受到了英語的快樂,感受到了英語的魅力和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同學們經常為了一個問題,拼得“你死我活”,同學之間交流,時常會蹦出幾句英語,現在,英語已經成了我們的“第二母語”,這跟口語雙師課有很大的關系。”
除了妙趣橫生的課堂知識,更讓人興奮的是,每到周末,隻要經過父母的允許,不少學生還有機會與蘇珊微信視訊聊天,練習口語。為了達到練習英語寫作技巧的目的,蘇珊還将自己在美國的位址告訴了孩子們,鼓勵孩子們以書信或者明信片的形式跟她交流,蘇珊老師會及時回信給每一個這樣做的學生。蘇珊老師說:“雙師課堂,讓我能隔着太平洋,以特别的形式為喜歡英語的孩子們提供幫助,而且我還見到了許多我的學生的父母,他們也都很支援,我真的很高興聽到學生們大膽地說英語,用英語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
墨香能緻遠,書法課翻新
當周五第五節課上課鈴響起,2014班的同學們迅速走進教室,立刻安靜了下來,因為這節課,是他們最愛的朱海清老師和唐倩雲老師的雙師課,雖然每周一次課,但是通過這樣的課堂,孩子們書寫進步較快。課堂上,朱海清老師通過事先錄制好的視訊,教學生正确書寫,國文老師唐倩雲則在教室裡實時組織,觀察每位同學的書寫以及書寫坐勢,必要時給予及時糾正。朱老師講授完成後,由唐老師組織練習。唐倩雲老師說:“通過書法雙師課堂,學生對書法的了解更深入,加上午間練字等練習,學生們感受到了練字的快樂。”
朱海清說:“雙師課堂,需要提前精心設計課件,為了讓視訊呈現效果更完美,有時一個鏡頭會錄制好幾次,工作量很大也很累,但是看到孩子們的進步,還是覺得累有所值。字是人的第二儀表,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内在表現,是其修養和才氣的凝聚,是畢生擁有的一種幸福。希望通過雙師課堂,孩子們都能擁有這樣的幸福。朱海清老師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株洲市美術學科帶頭人。他教學方法創新,深受學生喜愛,被學生稱為4s老師。怎麼讓名師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課程發展中心與資訊資源中心聯手推出景炎書法雙師課堂,朱海清老師負責視訊授課,國文老師在教室裡現場同步指導,雙師課堂将名師與更多的學子聯系起來,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景炎學校一直緻力于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的時代新背景下,怎樣充分利用資源和裝置,讓每一節課都活潑精彩,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今年嘗鮮雙師課堂,既有線上名師的課程講解,又有學生線下自己學習、自主探究,再加上現場輔導老師的及時評價回報,基本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作用。在雙師課堂中,無論是直播老師、錄播老師,還是現場輔導老師,他們的發力點不再隻是知識的講授,而是在設計、指導、提示、啟發、點撥上下功夫,在創新落實過程性、生成性、表現性評價方式上下功夫。學生在此基礎上也逐漸學會了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習得,自主内化,自我突破,自我建構。景炎雙師課堂的新嘗試,必将會推動教學模式的新一輪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