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畢業于黃埔軍校,最高隻做過連長,卻成為一代文化大師

在近現代史上,投筆從戎的人很多,尤其是八年抗戰時期,大批的青年學生放棄學業,奔赴戰場。但是,在抗戰結束後,又回去繼續做學問的卻很少,或許是心很難再靜下來了。

當然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客棧今天要說的這位黃仁宇先生。

他畢業于黃埔軍校,最高隻做過連長,卻成為一代文化大師

今天的人提起黃仁宇,都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曆史學家,以“大曆史觀”風行天下,成為上世紀末期中國曆史研究的一個風雲人物,直到現在仍然影響深遠。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黃仁宇早年還曾當兵打過仗,在國民黨軍中當過連長。

黃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長沙一個士紳家庭,是以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歲時考入了南開大學,成為周恩來的國小弟。

黃仁宇考入的是電機工程系,在當時是一門很時髦的學科,畢業後很容易找到一個好工作。但是,現實卻讓黃仁宇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剛入學第二年,全面抗戰爆發,黃仁宇像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眼看國民黨軍節節敗退,“當時我未滿20歲,隻憑這一股稚氣,滿以為前方戰事失利大抵都由于舊式将領以下軍官畏死塞責。他們不斷地後撤,嘴裡隻說轉進,若有如我輩者一下決心,口至身随,有進無退,必能挽回頹勢。”

是以,黃仁宇抱着一腔熱血,毅然投筆從戎,考入了黃埔軍校第16期。1940年畢業後,黃仁宇被任命為某部第14師排長及代理連長,實作了上陣殺敵的夢想。

1943年2月,黃仁宇被派到中國遠征軍,擔任上尉參謀,還獲得過一枚海陸空軍一等獎章。

他畢業于黃埔軍校,最高隻做過連長,卻成為一代文化大師

不過,現實又給了黃仁宇兜頭一盆冷水,比如兵員素質的問題上,黃仁宇後來在文章中寫道:“到抗戰後期,兵源素質不斷下降。不僅體格孱弱,而且狀似白癡,不堪教練。師部的辦法是各營抽調可堪教練的士兵,組成突擊隊,集中訓練,其他的士兵歸各營看管,也談不上訓練,隻是希望将來作戰時在山上可以展現人多優勢。”

而且,各級政府對征兵也非常殘酷,比如中國紅十字會會長蔣夢麟所記載的:“新征的壯丁光在路上就得死亡90%,比如從四川龍潭征來的1000名新兵,送到貴陽時,已僅剩100餘人。”

這些現實的問題,讓黃仁宇漸漸冷靜下來,開始思考比戰争更重要的問題。

1950年,32歲的黃仁宇毅然做出了人生中第二個選擇——重回書齋,繼續做學問。

從此,黃仁宇遠赴美國,開始攻讀曆史,并在46歲時得到了密歇根大學曆史博士學位。在做學問的十幾年中,黃仁宇幾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隻靠平時打點零工維持生計,據他後來回憶,在這段時間,他先後做過洗碗工、調酒員、廚房幫工、清潔工、收貨員、繪圖員、電梯服務員等等工作。

多年的苦讀也沒有辜負他,黃仁宇被聘為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教授,講授中國曆史。

他畢業于黃埔軍校,最高隻做過連長,卻成為一代文化大師

不過,黃仁宇因為沉浸于做學問,在學術著作上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被解聘。但就在被解聘的第二年,影響他的一生,甚至影響中國整個曆史圈的一本書出版了,就是《萬曆十五年》。

關于這本書,已經不需要客棧再來介紹了,可以說,這本書颠覆了整個中國曆史研究的套路,猶如在曆史圈引爆了一顆原子彈。

從此,《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曆史》,以及黃仁宇的“大曆史觀”,成為每個人都在熱議的話題,甚至出現了一個“黃學”。

世事就是這麼無常。當年,黃仁宇隻想做一個工程師,卻被推上了戰場;當他想做一名将軍的時候,現實卻又讓他看到了另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後來他被大學解聘,好像整個世界都抛棄了他時,上帝卻又給了他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或許,你也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安慰。

2000年1月8日,黃仁宇在紐約病逝,享年82歲。

更豐富、更有趣的曆史故事,請加微信公衆号:mashaohua10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