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啟旺:30多年"藍場"培養技術專家

作者:甯德網
葉啟旺:30多年"藍場"培養技術專家

2017年7月7日,葉啟旺受邀參加甯德海洋水産局開展的長毛蝦增殖放生項目活動。

葉啟旺:30多年"藍場"培養技術專家

2004年6月,葉啟旺在霞浦縣松崗街長沙村的一項實驗中觀察到魚苗的孵化。

甯德訊(記者蘇曉傑/文)海洋,猶如一片蔚藍的田野,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魚蝦和海洋動植物,給人們的餐桌帶來了豐富的食物,也給水産養殖的養殖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擁有中國最美海岸線480公裡的霞浦,一位從事水産技術推廣30多年的技術人員在他的崗位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負責世界領先的大型土池大包膜魚苗技術;

他是霞浦縣水産技術推廣站站長葉啟旺。

冬季潛水親蝦堅持到生産線

1985年畢業于廈門水學院海水養殖專業,葉啟旺來到霞浦縣水利技術站擔任技術員。

到達該機關後不久,他有幸參加了國家"七五"項目——東武陽中國對蝦放生技術和增殖效應研究。葉啟旺負責中國蝦越冬技術。

當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獻給工作葉啟旺連春節都沒回家,堅持到第一線試驗場。用于繁殖的雄蝦和雌蝦稱為親蝦,為避免親蝦疾病,蝦塘需要每天清理餌料殘留物和蝦糞。有一次,葉啟旺在用吸氣裝置清洗池底時,不小心移動了出水口的玻璃蓋。水湧到下水道,看到親蝦正處在被帶走的危險之中,葉啟旺不假思索,立即抓起一個玻璃蓋,跳入冷池水中,及時堵住出口,救了親蝦。水過後,葉啟旺被凍得渾身發紫,上下牙齒顫抖着。

正是無所畏懼的艱辛,認真負責的精力,葉啟旺在蝦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1年,他在福建東部地區首次培育出5000多萬株南美白蝦苗,同年開展南美白蝦養殖的成功示範,帶動了甯德市南美白蝦養殖。

2016年,葉啟旺參與了我市現代海洋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對蝦新品種引進育種試驗"示範項目,該項目于2016年9月被接受,并取得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30多年的積累,他被授予甯德市蝦類首席專家。

土池養殖大彈塗魚苗技術世界領先

2003年,葉啟旺參與了省科技廳的重大專項——大型彩魚生産育苗技術研究和标準化養殖。由于習慣在大型彩繪魚身上挖洞,且"雄性包衣魚精少,人工授精難産卵",在室内養殖大型鲶魚苗效果不明顯。

2004年,葉啟旺開始試驗大型包膜魚和土池的苗種。這項技術在世界上沒有成功的先例。

實驗在霞浦縣松崗街道長沙村進行。因為陽光強烈,大彈畫魚藏在淤泥底,魚苗很小,"隻有0.3毫米大,不小心根本看不見"。為此,葉啟旺每天7點鐘到試驗場觀察、試驗,一停留就是一整天,摸索大彈魚在土池産卵、孵化、幼魚生長規律。進展一亮,葉啟旺就及時向駐紮在台江試驗場的廈門大學兩位教授彙報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共同讨論變更方案。最後,大型彩繪魚室内外人工批量育苗成功,包括室外土池共100萬條魚苗尾。

2006年,該項目由雷偉院士上司的專家組鑒定,結論是:"項目成果普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其中大型土池苗種技術跻身國際領先水準。"

生活遠不止于此。2008年至2012年,葉啟旺從養殖方式、水位、肥料、捕撈等方面對大規模彩魚的傳統範式進行了颠覆性創新。葉啟旺在對大噴塗魚的深入研究基礎上,在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海水養殖技術問答》一書中編纂了關于大型彩繪魚的章節。

引進海葡萄種植,緻力于造福群衆

直立的莖上滿是葡萄般的晶瑩剔透的球體,口感如魚一樣濃郁多汁,素有"綠色魚子醬"之稱,這種海洋植物就是海葡萄。據悉,海葡萄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綠藻,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抗癌、抗惡性良性腫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活化腦細胞、淨化血液、美容等功能,是一種保健功能的生海藻,市場前景良好。

但是,海葡萄對水質的要求很高,當地文化推廣的技術難度也不低。2017年,省水利技術終端研究所學生劉燕飛在霞浦就職時,葉啟旺在得知自己在海葡萄養殖方面有深入研究後,主動聯系了她。劉豔飛被自己的誠意所打動,同意與霞浦水務科技站合作。

為了讓項目盡快在50日順利進行,葉啟旺首先預付了大部分資金。同年6月,海葡萄從越南經過杭州中間商過境,經過幾次曲折,終于到達了廈浦。在他到達的那天,他冒着熱蚊蟲叮咬,從中午到深夜,布石,做不同模式的架構,還要把生病的植物一個接一個地移走,疲憊的腰不能直起來。幾天後,根據海葡萄的生長情況,從不合适的架構到适當的育種方式,從早到晚。看到50歲的葉啟旺和年輕人一起工作,劉燕飛深受感動:"葉站是一個真正的考核幹部,他心裡唯一想到的就是實驗的成功,造福群衆。"

以葉啟旺為榜樣,海葡萄實驗終于成功了。

葉啟旺對甯德水産養殖的貢獻遠不止于此。1995年,他在福建省東部首次培育了50多萬尾羅氏沼澤蝦苗,1996年,他在福建省首次培育了17000尾日本鬼魚,1997年,他培育了94.1萬尾美國紅魚,這是東部地區最早的一種,并于1999-2001年,對芳香魚進行全人工育苗: 2000年養殖魚苗4.6萬條,是福建東部地區最早的魚苗之一,2001年養殖魚苗330萬條,是東部地區最早突破高産苗級的魚苗之一。

準備農業教育訓練材料 寶物的教學和傳遞

"給人魚比給人魚好",為了對群衆進行水産養殖專業教育訓練,葉啟旺經常深入鄉鎮,到講課或技術咨詢,為群衆服務。2005年,福鼎市大子彈塗魚養殖剛剛起步,他應将福鼎市水利技術站聘請到秦嶼鎮和魏門鄉向群衆傳授大子彈塗魚養殖技術,然後經常接到福鼎市人民電話咨詢大子彈塗魚養殖病害防治、捕集等技術, 通過他傳遞的寶物,福定市大子彈塗魚養殖迅速發展。

2013年,葉啟旺作為受聘從事"福建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端教育訓練"的教師,在福建電視台的公共頻道、應急會議系統等上進行了現場直播。不僅"大黃魚養殖""大子彈魚養殖""蝦養殖"等技術都是葉啟旺教授的,他還多次應聘甯德市自來水技術站,在全市水技師進階教育訓練班。

文本承載着道路。除了親自教學外,葉先生還擅長撰寫所獲得經驗的摘要。30年來,他發表了30多篇論文,多次在"釣魚杯""中國水産"獎論文活動中獲獎突出獎,論文數量和品質均在行業内均有突出表現。

2015年至2016年,參與編制國家級水産技術推廣站系列之一、全國水産大師推高效技術系列、标準化養殖技術和大型黃魚執行個體。

2016年參與編制國家标準《大黃魚人工養殖技術規範》,現已送出稽核,同年參與市級現代漁業項目——甯德市水産養殖現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項目,獨立撰寫了甯德市對蝦養殖現狀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為了寫這本10萬多字的教材,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休息、休假時間也由他用來收集資訊,整理分析、寫作、複習。目前,這本教科書已經完成,通過初審出版。

記者注:

"藝術行業已經專業化了。30多年來,葉啟旺堅持不懈地以理論引導實踐,利用蹲、育苗、科研項目的實施和下線等機會開展實驗、示範、推廣、疾病防治等工作。同時,他将在生産中的第一線經驗轉化為理論,總結實驗結果,寫一篇論文,對漁業生産進行更廣泛的指導。這就是葉啟旺,他用30多年的不懈努力,煉就了一個能造福人民、造福甯德漁業經濟、傳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财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