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大一部分人認識大黃蜂這個角色是通過“爆炸貝”近幾年執導的電影版《變形金剛》認識的,作為第一部《變形金剛》電影的重量級角色之一、邁克爾·貝導演的“親兒子”,大黃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超級英雄。因為它行為痞裡痞氣、說話還得通過廣播調頻而且嘴上從來沒什麼正形兒,這樣的叛逆形象深受年輕人的喜歡。最近上映的《大黃蜂》獨立電影是完全以大黃蜂為主角,講述了受傷後的大黃蜂與一個青春期小姑娘邂逅的故事,而大黃蜂的形象從雪佛蘭科邁羅變回了經典的大衆甲殼蟲,身為《變形金剛》的老年粉絲,看到預告片後激動地熱淚盈眶...

幾部電影版大黃蜂“附身”的車型都是雪佛蘭科邁羅,人類主角薩姆當時在二手車市場淘了一台1977年的科邁羅z28,這台老舊的中古車後倆還被薩姆和女友嫌棄,有性格的大黃蜂一氣之下換裝成了2007款科邁羅replica,就連出場的bgm都換成了經典歌曲《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
▲1977科邁羅z28
▲2007科邁羅replica
在第一部《變形金剛》成功後,科邁羅版本的大黃蜂角深入人心,銷售額随之瘋漲,人們也漸漸的習慣了把科邁羅就叫做大黃蜂。導演其實在設計上還是保留了一些卡通片裡經典的設計元素,比如大黃蜂頭頂兩個類似犄角的部件,不過作為車迷和《變形金剛》迷,大衆的甲殼蟲才是我們心中大黃蜂該有的樣子。
▲動畫版大黃蜂
大黃蜂這個名字其實也是從這台漂亮的黃色甲殼蟲來的,黃色的車身黑色的條紋,如同蜜蜂的花紋一般,再加上甲殼蟲圓嘟嘟的造型,實在是想不出還有比bumblebee(大黃蜂)更合适的名字了。而且這個名字也非常符合角色定位,作為間諜與信使,小巧的車身和并不乍眼的車型是非常好的僞裝,它可以完成許多領袖(擎天柱)不能完成的任務,後來大黃蜂還有一個更強力的版本——goldbug(金甲蟲)。
▲金甲蟲
▲上圖可以看出大黃蜂和領袖擎天柱之間的大小比例
動畫版《變形金剛》的劇情和電影版差别很大,也可以說是完全不同,隻是在一些大方向的設定上有些共通之處。動畫版大黃蜂同樣也是方舟上的變形金剛,在賽博坦星瀕臨毀滅時他們乘坐方舟在宇宙中尋找新世界和新能源,不過飛船最後墜毀在了地球上,變形金剛們在方舟中“待機”的四百多萬年,直到1984年大黃蜂的覺醒。在第一季的劇情裡大黃蜂利用小巧的身軀,幫助人類與汽車人的聯盟在霸天虎的采礦作業之中放置炸藥,暫時平息了兩派的争鬥。
▲躲在角落裡的大黃蜂
▲方舟
之是以選擇使用這台1967年的大衆甲殼蟲作為大黃蜂的“新座駕”,相信新導演對于“情懷”倆字看的比什麼都重要。甲殼蟲的大黃蜂是非常經典的動畫形象,還記得小時候父母給我買了好多變形金剛玩具而我也是獨寵大黃蜂一個。
▲大黃蜂玩具
若要說邁克爾·貝版《變形金剛》是寫實派,那這部新作絕對稱得上是卡通派,變形之後的大黃蜂沒有前幾部那麼的尖銳。在看前幾部電影的時候總是會跳戲,“如果汽車人在彎腰或者攥拳時,身上的金屬縫隙會不會夾到頭發或身上的肉、凸出來的零件會不會戳傷主角...”。新版本的大黃蜂則是完全新的視覺風格,整體的造型頗有動畫版的神韻,更加卡通畫的造型看起來特别“無害”,這要得益于本就線條圓潤的大衆甲殼蟲。
▲對比圖
邁克爾·貝導演其實在第一部中加入了一個小小的彩蛋,或者也可以說是緻敬。薩姆去挑選二手車的時候,停在那台科邁羅z28旁邊的正是一台黃色的大衆甲殼蟲,大黃蜂還破壞了旁邊的甲殼蟲以確定薩姆會買到他,當時的這個緻敬可能成為了籌拍這部獨立電影拍攝的原始動力。
2007年第一部電影版《變形金剛》上映的時候我是去看的首映,兒時超級英雄像活生生的站在現實世界中,那種視覺上的震撼是近些年來少有的。還記的第一次看到電影版變身鏡頭的時候,全場所有人幾乎都控制不住發出了夾雜着髒話的驚歎:“我........x”。
▲第一部《變形金剛》海報
然而之後幾部的期待程度逐年降低,尤其是到2017年《變形金剛:最後的騎士》上映的時,幼稚的劇情和尴尬的廣告讓人們再也無法忍受,口碑一落千丈,豆瓣評分隻有4.9分。這似乎變成了生意,不再是我們的情懷了,尤其是中國的資本把這部影片充值的體無完膚。不過就算之後幾部影片口碑非常差,但票房依然堅挺,可能它就像年三十兒的餃子,即便你不喜歡吃,但還是會去吃上幾口,真香....派拉蒙影業與孩之寶看到了第一部電影的成功,也看到了之後幾部的失敗,這一部《大黃蜂》獨立電影則是極力抛去腥臭的商業模式擁抱自己最原本的曆史印記,這或許是《變形金剛》迷們希望看到的。最後感謝進口大衆此次的“《大黃蜂》首映觀影活動”的邀約,雖然今年年初大衆宣布停産甲殼蟲,但《變形金剛》裡“蟲蟲”的回歸可以說是為大衆打了一個毫無違和感的強力廣告,或許甲殼蟲會在停産之後迎來一次銷量的飛躍也不是沒可能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