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誰推倒了蝦米,是版權嗎?

作者:南方都市報

一個月前盛傳“蝦米音樂将解散”的傳聞變成現實。1月5日,蝦米音樂釋出聲明稱,由于業務上的調整,将于2月5日停止音樂服務。

接下來一個月,蝦米使用者需要搞定的一件事是如何将多年收藏的歌單“搬家”。南都記者實測發現,由于版權等原因,使用者在蝦米建立的歌單并不能全部轉移,“灰色”歌單現象在一些平台仍較為突出。

其實,不管是蝦米音樂此前早已“灰”掉的歌單,還是其它平台搬不走的音樂内容,背後都有版權之争的影子。在告别信中,蝦米坦言在音樂版權内容的擷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使用者多元化需求,這是最大的遺憾。

蝦米關停并不代表阿裡放棄音樂服務市場,未來蝦米将依托“音螺”平台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有業内人士告訴南都記者,這意味着蝦米将轉向to b,業務覆寫智能終端、車載系統、線上背景音樂等。

蝦米官宣關停,使用者稱像失戀一樣

1月5日,蝦米音樂釋出公告稱,自今日起将停止賬号注冊、會員充值、蝦币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按照時間規劃,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将于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屆時app将從應用商店下架,賬号資産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則延長至3月5日0點。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誰推倒了蝦米,是版權嗎?

蝦米公告。

至此,12歲的蝦米正式開啟與使用者告别的倒計時。盡管已有心理準備,但蝦米音樂骨灰級使用者抛抛(化名)仍覺得難過,“像失戀了一樣”。對他而言,蝦米不光是聽歌平台也是學習音樂的平台。

抛抛還記得2014年在蝦米音樂上聽到一位意大利音樂人的歌,感覺特别新奇,後來才了解到這種音樂流派叫做vaporwave(蒸汽波)。出于興趣,他申請了蝦米音樂人并嘗試創作,沒想到歌曲推出後反響還不錯——幾次登上蝦米音樂的首頁推送。

2013年,蝦米開啟“音樂人平台”,一年内吸引超過5000位音樂人入駐,并在國内率先啟動原創音樂扶持項目——尋光計劃,旨在挖掘和培養優質的獨立音樂人。

得益于“尋光計劃”,一些像抛抛這樣的音樂人可以享受投資、制作、發行、宣傳、mv拍攝等推廣企劃,免費制作母帶等服務。“蝦米算是我的音樂啟蒙的最大媒體了。”抛抛說。

和抛抛一樣,在聽到蝦米即将關閉的消息後,不少人感到驚訝和惋惜。南都記者留意到,有使用者在蘋果應用商店留言稱,蝦米對歌曲風格的專業分類對其認知音樂起到重要導引作用;有使用者表示,蝦米的ai智能推薦精準,總能找到喜歡的歌曲;還有人說期待蝦米,未來有一天能被複活。

據南都記者了解,蝦米音樂成立于2007年,旨在打造國内最具專業調性的音樂平台,依托超過千萬級的海量曲庫,以及科技感十足的ai智能音樂推薦,蝦米音樂在業内有“音樂圖書館”之稱。

蝦米歌單誰來接手?qq、網易雲推會員福利引流

這些年,阿昕(化名)與蝦米的故事沉澱了一串數字,連續簽到1759天,收藏25357首歌,1400多位藝人和21000多張專輯……“這是我經營了這麼久的蝦米……去其它平台從頭來過,不可能。”阿昕感歎道。

在一封緻使用者的信中,蝦米音樂表示,因為和使用者對音樂的共同熱愛,平台上已凝結成5億多張優質歌單和豐富音樂資料庫。

在蝦米關閉後,這些音樂資料會否流失,成為很多人的關切。對此,蝦米音樂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稱可把歌單轉移到其它音樂平台繼續播放,已經付費購買的數字專輯可下載下傳到本地裝置中繼續使用。此外,使用者可通過靜态網頁、excel等形式導出歌單裡的具體曲目,“確定這些沉澱在蝦米上的共同記憶不會消失”。

1月6日,南都記者打開蝦米音樂app,在個人中心可見“停服公告及資産處理”的設定。使用者可點選分享複制連結,然後打開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平台,點選“導入外部歌單”,将連結粘貼至輸入框即可比對歌曲。

南都記者按照上述步驟打開兩大音樂平台發現,在蝦米音樂收藏的歌單均可順利導入。除了複制連結的方式,兩大平台還推出一鍵遷移功能,隻需輸入蝦米id即可導入音樂資料。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誰推倒了蝦米,是版權嗎?

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的導入蝦米資産頁面。

為了引流,兩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以贈送會員的方式鼓勵蝦米使用者“搬家”。當使用者成功遷移蝦米歌單到網易雲音樂後,可參與抽獎随機至少獲得7天黑膠vip,成功導入蝦米資料到qq音樂的使用者也可參與抽獎赢得綠鑽。

但也有不少使用者提出,由于版權限制,蝦米歌單即便順利遷出也無法播放,或被live形式的單曲代替。以五月天為例,南都記者嘗試将775首歌從蝦米平台導入網易雲音樂,結果呈現大面積灰色,換為qq音樂則成功比對到772首。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誰推倒了蝦米,是版權嗎?

蝦米五月天歌單轉移情況。

也就是說,歌單成功遷移的關鍵還需看相關平台有無版權。當然相比蝦米,兩大音樂平台的版權優勢明顯,是以使用者也有可能發現原本在蝦米“灰”掉的歌單“複活”了。在阿昕看來,蝦米是小衆音樂聚集地,了解使用者的口味,但敗筆在于版權太少,影響體驗。

蝦米遺憾:版權内容擷取上未能滿足需求

走過12年的蝦米承載了許多人的青春回憶。如今蝦米宣布關停,人們在感歎“爺青結”的同時,也在追問背靠巨頭的蝦米為何黯然退場——是在版權争奪大戰中錯失先機,還是在内部定位尴尬發展受限,又或是如蝦米創始人南瓜所言,蝦米音樂是死在太多人不介意?

或許都有。在蝦米釋出的一封名為《再見之前,想對你說》的信中,蝦米稱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内容的擷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使用者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回顧蝦米發展曆程,2015年是個重要年份。2013年1月,蝦米被阿裡收購,兩年後與天天動聽合并為阿裡音樂。同年,國家版權局組織開展網絡音樂版權秩序專項整治,要求平台下架未經授權傳播的所有音樂作品。起家于ugc(使用者原創内容)模式的蝦米不得不大量下架歌曲,使用者歌單第一次出現大量灰頁。

在此之前,各大平台已紛紛開始獨家版權布局,與唱片公司和版權代理公司簽訂長期協定。當時國内數字音樂行業呈現騰訊音樂(qq音樂)、海洋音樂(酷我和酷狗音樂)和阿裡音樂(蝦米和天天動聽)三足鼎立之勢。

很快,行業迎來洗牌。2016年,騰訊qq音樂與海洋音樂合并,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并斥巨資簽下多個廠牌的獨家代理權,一躍成為行業巨頭。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誰推倒了蝦米,是版權嗎?

阿裡星球資料圖。

行業格局突變的這一年,阿裡音樂将核心資源傾斜到阿裡星球——在天天動聽的基礎上推出一個以粉絲經濟為核心的互動交易平台。盡管有高曉松、宋柯和何炅等明星加持,阿裡星球也逃不過關停的命運。2016年年底,阿裡星球宣布全面停止音樂服務。

與此同時,國内線上音樂平台競争加劇,并卷入版權遊戲的漩渦——音樂版權費用水漲船高,甚至出現搶奪獨家版權、哄擡授權價的情況。

有業内人士曾告訴南都記者,現在唱片公司賣版權基本采用打包出售的方式。一個百萬級曲庫裡,可能大部分歌曲的收聽量并不高,平台獲益甚微。而為獲得曲庫,音樂平台事先預付了高額的保底金,很多時候卻面臨無法回本的情況。在他看來,音樂正版化并沒有解決合理購買版權途徑的問題。

蝦米版權失守的這兩年,線上音樂行業競争格局日漸穩固。2013年創立的網易雲音樂以音樂社群的獨特定位搶占一席之地;2018年12月,tme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招股書披露已擁有中國最大的音樂版權曲庫。

《2020中國移動音樂行業報告》指出,移動音樂行業步入成熟穩定期,騰訊音樂集團的三大音樂産品穩居第一,憑借強大的資金支撐,迅速建構版權屏障,和網易雲音樂以“一超一強”形态攻占超過90%以上市場。

關停之後,蝦米轉向商用場景服務

從行業頭部平台掉隊的蝦米,在内部也面臨被邊緣化的處境。蝦米前員工在接受第一财經采訪時表示,蝦米一直處在音樂和網際網路電商的夾縫間,兩個行業互相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導緻蝦米辛苦積累的資源,在關鍵時間點都拱手相讓給其他平台。

2019年9月,阿裡宣布以7億美金領投網易雲音樂。随後,阿裡88vip更是在會員節期間推出網易雲音樂黑膠年卡權益。種種舉動讓外界猜測,阿裡似乎打算放棄蝦米音樂。

火花音悅ceo陳鑫告訴南都記者,“阿裡牽手網易雲音樂,年前又爆出蝦米将解散的消息,是以在業内看來,蝦米關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一款承載許多人青春記憶的軟體最終黯然離場,令人唏噓。按照時間表,蝦米關閉伺服器的日期定在3月5日0點,屆時及以後使用者将無法登入。

蝦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将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依托全新的“音螺”平台持續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内合作夥伴,讓音樂内容賦能更多場景。

“音螺不是一款全新的app,而是業務名字,轉向音樂的商業場景服務。”上述蝦米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

據悉,音螺是基于蝦米音樂的版權曲庫能力,實作音樂内容管理、分發的專業平台。官網介紹,目前音螺已和數十家頂級商業平台實作音樂内容分發合作,一些音樂作品還可在淘寶、天貓精靈、阿裡雲等平台曝光。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誰推倒了蝦米,是版權嗎?

音螺官網。

從事音樂版權工作的陳鑫向南都記者解釋,音樂商用場景包括車載系統、智能終端、線上背景音樂、線下商超播放系統、資訊流廣告音樂等等。在他看來,蝦米借音螺轉商用賽道,定位類似于tme的愛聽卓越,避開了版權的劣勢,同時能更好地借助阿裡在to b領域的資源、品牌,起到很好的協同效應。

據南都記者了解,2014年,騰訊音樂建立愛聽卓樂,開始深耕國内b端音樂服務市場,目前已在手機、車載、iot等智能終端領域,為多家企業打造音樂解決方案。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音樂商用版權市場規模為1.9億元,行業整體仍處于起步期。但結合越來越多的商用音樂侵權案得到受理和勝訴,預計未來兩三年内,監管政策會逐漸介入數字音樂b端應用,并推動這一領域的正版化。

“音樂to b方向未來三年有數百億規模潛在市場。阿裡擅長做to b業務,無論是技術、産品和銷售,音螺在阿裡加持下有很大機會做好。”陳鑫說。

故事的結局——蝦米退場,音螺登台。深谙使用者聽歌品味的蝦米“讓音樂人賺到錢”的理想終究沒能實作,那活下來的音樂平台有可能嗎?

采寫:南都記者李玲 實習生黃慧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