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是以可以在内憂外患的情況下,得以續命50年,離不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湘軍之是以能攻克天京摘取最後的勝利果實,離不開湘軍統帥和将領的前赴後繼。

最後攻克天京的統帥和戰将往往容易被人提起,比如曾國藩、曾國荃兩兄弟;
然而那些在戰鬥中以身殉國的戰将,即使他們在當時立下了不世功勳,也還是會有很多人,在歲月流逝中,漸漸地被世人淡忘。
被世人遺忘卻又大器晚成的湘軍将領中竟然有5位,分别是江忠源、塔齊布、羅澤南、李續賓、李續宜,他們都是中年得志卻又英年早逝的湘軍名将。
一、楚勇建立者江忠源
1852-1853年期間
江忠源是湘軍最耀眼的戰将。
40歲時一戰成名,短短2年時間裡。
他率領楚勇,擊殺馮雲山、守長沙、解南昌之圍、收複武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
1854年
因被叛徒出賣導緻廬州城破,跳水自殺、以身殉國時年僅42歲。
二、黃金搭檔塔齊布、羅澤南
塔齊布、羅澤南是湘軍力挽狂瀾的王者,是曾國藩的心腹愛将,是湘軍的黃金搭檔。
湘潭大捷,塔齊布血洗了曾國藩兵敗湘潭靖港的恥辱。
塔齊布、羅澤南聯手,取得城陵矶大捷,擊殺太平軍骁将曾天養,太平軍開始戰略撤退。
之後再度聯手,收複武昌,挽救了當時搖搖欲墜的清政府。
一戰成名時,塔齊布36歲,羅澤南46歲。
三、曾國藩痛失左膀右臂
1854年底,由于曾國藩兵敗湖口,黃金搭檔塔齊布、羅澤南回援江西。
1855年初,湖廣總督楊霈再次丢失武昌。
1、以上制下戰略
面對江西九江和湖北武昌的不利局面,羅澤南提出著名“以上制下,步步緊逼”的戰略。
“九江逼近江甯(南京),而且向西牽制武昌,故太平軍以全力争之。想要扼制九江,最好是從武昌而下;以武昌來扼制九江。那麼東南的全局,說不定會有轉機”
幸運的是羅澤南的戰略經曾國藩上書後被鹹豐帝采納,成為湘軍橫掃太平軍的基本戰略。
2、塔齊布殉國
1855年
羅澤南開始支援湖北
塔齊布獨戰九江,因連遭挫敗,心勞日拙,暴死于軍中,以身殉國時年僅38歲。
3、羅澤南戰死
1855-1856年
太平軍主帥石達開在湖北被胡林翼、羅澤南擊敗後竄入江西。
曾國藩發出文告要羅澤南回援江西。
羅澤南擔心回援江西後,單靠胡林翼一軍無法奪取武昌,進而湘軍失去掌控大局的機會。
另一方面擔心若不回援江西則不容易跟曾國藩交待,身處兩難之地。
長期閉門不出的太平軍,抓住戰機開門出戰,撲向湘軍。
羅澤南親自督戰,一心難以二用,結果中彈身亡,年僅48歲。
從後期的局勢上來看,曾國藩雖然坐困南昌,在損失塔齊布、羅澤南左膀右臂後,絕地逢生的曾國藩又獲得了曾國荃和彭玉麟兩大心腹。
假如曆史有如果,羅澤南應該也不至于橫死武昌。
四、湘軍雙子星
羅澤南戰死武昌後,李續賓、李續宜橫空出世,由于二人是親兄弟,又是後起之秀,堪稱湘軍的“一時雙壁”。
二人是羅澤南在教書時的得意弟子,後随其投筆從戎,二人秉承恩師“以上之下”的戰略,自上而下橫掃太平軍。
1、奪取武昌
1856年
三月
羅澤南去世後,李續賓接管羅澤南部下。
與湖北巡撫胡林翼、湖北提督楊載福等與太平軍相持于武昌城外。
九月
太平天國發生天京内亂
太平軍主帥石達開從武昌趕回天京。
十二月
守衛武昌的韋俊因其兄韋昌輝被誅殺
無心再力保武昌,遂大開城門,投降清軍。
經過江忠源、塔齊布/羅澤南、胡林翼/李續賓/楊載福的努力後,
武昌第三次回到清政府手中。
自1856年武昌失而複得後,至1864年平定太平軍攻克南京,武昌一直掌控在清政府的手中。
2、李續賓
1857-1858年,李續賓在楊載福水師配合下,曆經1年半血戰,終于奪得九江。
此緻血戰,湘軍奮勇殺敵,毫無畏懼,“前者傷,後者繼進”。
太平軍名将林啟容及其部下也是浴血巷戰,近2萬名将士全部英勇犧牲,勇奪太平天國戰鬥史上壯烈程度第一名。
奪取九江戰略意義非凡,不但彌補了塔齊布的遺憾,更使得“自上至下”的戰略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進一步攻克太平軍解決了後顧之憂。
1858年
六月
太平軍前軍主将陳玉成會同太平軍後軍主将李秀成擊敗清軍江北大營。
李續賓率兵救援,攻至嶽州三河鎮,該鎮在經濟,軍事上都居重要地位。
在攻打三河鎮時,李續賓被陳玉成、李秀成合圍擊敗,在激戰中陣亡。
李續賓自參加湘軍至三河敗亡,“七年之間,先後克複四十餘城,大小六百餘戰”,成為打擊太平軍十分有效的清軍将領。他的戰死,對湘軍打擊甚大。
1858年,是40歲的李續賓奪取九江一戰成名的一年,也是其戰死嶽州的一年。
3、李續宜
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鎮與李續賓大戰時,石達開攻進了湘軍的後方基地湖南。
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命李續宜馳援湖南,并節制諸路援軍,大敗石達開。
1860-1861年
曾國藩和胡林翼統帥湘軍,以奪取安慶為目标,發起了安慶會戰。
安慶會戰是一場戰略性會戰。
曾國藩坐鎮皖南祁門指揮曾國荃、楊載福負責圍城任務。
胡林翼坐鎮皖北太湖坐鎮指揮多隆阿、李續宜負責打援任務。
陳玉成為解安慶之圍,率軍直攻武昌。
李續宜請辭安徽巡撫一職,統兵回援湖北,大敗陳玉成。
太平軍救安慶,不先掃清外圍而直接進攻圍困安慶之敵,正中湘軍圍城打援之計。
太平軍屢屢受挫,安慶不保。八月,胡林翼病逝,李續宜接任湖北巡撫。
湘軍奪取安慶後,天京失去西線屏障,湘軍遂以建瓴之勢,乘勝東下,直逼天京。
1862年,李續宜升任欽差大臣,督辦安徽全省軍務
1863年,李續宜病逝,和其哥哥李續賓一樣,享年40歲。
李續宜比胡林翼幸運的是幸見證了安慶會戰的勝利
不幸的是未能見證最後攻克南京的勝利。
五、總結
他們前赴後繼,扛起挽救清政府的大旗。
江忠源之後有塔齊布、羅澤南。
羅澤南之後有李續賓、李續宜兄弟,直至曾國藩、曾國荃攻克天京。
他們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将,都在不同年份為鎮壓太平軍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們都是大器晚成的英雄,一戰成名時都已年過35歲;
他們都是天妒英才為國捐軀的一代名将,以身殉國時最多不過50歲;
他們都沒能看到攻克天京的那一刻;
最後的一戰他們雖沒能參加,但攻克天京的功勞簿上應該有他們的名字,因為是他們為奪取天京打通了道路、掃清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