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陽卷煙廠技術骨幹朱建新的“學霸”路

作者:生活之聲

短短的平頭,鼻梁上架着眼鏡,眉心無時無刻不浮現的“川”字紋,身上一道皺褶也沒有的襯衫……眼前的朱建新,完全符合筆者心目中對工科“學霸”形象的預設。

“‘學霸’?”朱建新連忙擺手,文绉绉地說,“過譽了。”

筆者立刻把手上厚厚一疊材料推到他面前——那都是采訪對面這位河南省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安陽卷煙廠技術骨幹前做好的“功課”。

安陽卷煙廠技術骨幹朱建新的“學霸”路

“您别謙虛。看,‘證據’我可都掌握了。”我先從學術期刊翻起,“光您近期撰寫的論文我就找到了這麼多!《切絲過程中刀片變形對切絲寬度穩定性的影響研究》、《加料泵過濾器堵塞的解決方法分析》……”

還沒等我使出念“八百标兵奔北坡”繞密碼的勁頭一口氣報完這些發表在《中國裝置工程》、《工程技術》等高規格期刊上的論文名,朱建新就又擺了擺手,說:

“這麼說吧,我是‘學’,不是‘學霸’。”

1990年,朱建新20歲,踏進安陽卷煙廠制絲工廠中的房間的大門,做起了機械裝置維修工作。直到現在26年了,一直沒有離開過這裡,沒有離開過這個崗位。

“‘熟練生出百巧來’,這26年的歲月裡,我和我的同僚們都已經把這個工廠中的房間當成了自己的家,感情非常深厚。你說我是‘學霸’,來到這裡的時候,我隻是一個剛從機械制造專業畢業的學生。”

安陽卷煙廠技術骨幹朱建新的“學霸”路

制絲工廠中的房間有20多道工序,上百項工藝名額,裝置密集,布局複雜,維修難度較大。裝置出現不可預測的突發故障是多年來一直困擾制絲工廠中的房間的難題。每當出現故障停機,隻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十分被動。維修人員也是以被開玩笑叫“救火隊員”。為了徹底扭轉這種被動局面,讓生産得以保證、效率得以提高,必須想出解決辦法。可日常修理維護任務已經排得非常滿,朱建新隻能擠出工作間隙的休息時間去學習、去思考。他想出了分段承包這個預防維修的法子。就是将裝置分段到人,巡視責任到人,每個維修員對本人所屬的裝置承包責任區負責,承擔相應考核獎懲。以“防病”取代“急診”,讓裝置維護工作能走在問題前頭。分段承包法預防維修系統實施以來,企業減少經濟損失近200萬元。通過這件事,朱建新堅定了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的決心。那段日子起直到現在,為了應對工作和生産中各種不期而遇的挑戰,他身邊始終都放着一堆資料書,時時更新,内容涵蓋電氣、液壓、機械等各個領域。

“古語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敢有一日不學習啊。是以說,就算是‘學霸’,也都是學出來的。”

“您在2009年取得進階技師任職資格,成為中國煙草總公司進階考評員,是不是也得益于這種保持學習狀态的習慣?”筆者問。

提起這茬,朱建新笑了,答道:“即使那樣,當時也是下足了苦功夫。套句現在流行的話說——我是使出‘洪荒之力’了。”

安陽卷煙廠技術骨幹朱建新的“學霸”路

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朱建新先得通過層層選拔,才能參加國家煙草專賣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舉辦的煙機裝置修理進階技師教育訓練班。進了教育訓練班,他像高三學生一樣,每天早上5點起床預習,下課後反複溫習。從前,朱建新見過考托福的人把單詞抄在小紙片上貼滿房間牆壁,随時閱讀加強記憶,他覺得方法很好,也把教育訓練班學到的知識要點抄成卡片張貼。70天教育訓練期用掉了30多支筆芯,完成10多門課程的學習,最終漂亮地通過考試。

就這樣,勤學善思的朱建新在生産和管理工作中刻苦鑽研專業技術,多次攻破疑難雜證。他主持完成的“提高切葉絲品質技術研究”項目,對于提高煙絲填充值和整絲率、改善卷煙外觀品質及感官品質都有明顯的效果,僅平均出絲率一項全年産生的經濟效益就達上百萬元;主持完成的“用于曲柄搖杆式振動輸送機的折疊防塵罩裝置”獲2014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普及成果一等獎。朱建新在技術革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獲得各種專利3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24項。多年來,他先後被評為“安陽市百名一線技術英傑”、“河南省職工技術能手”、首屆“安陽市優秀高技能人才”、2013~2014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創新标兵,被授予“安陽市五一勞動獎章”。

朱建新曾用“熟練生出百巧來”評價自己為技術進步、技術革新所做的貢獻。我想,對于這位長年身處生産第一線、勤奮好學的工程師來說,引用這首詩來評價他也正合适。那就是:

“埋頭苦幹是第一,熟練生出百巧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