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全文1850字,閱讀需5分鐘

中國傳統文化特别重視教育,對于教育的認識也非常的深刻,有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效果。

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我們看一看,在《群書治要·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話,說:“故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必悫而後求智能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看這個弓必須把它調整好,才求它是一個強勁有力的弓;馬必須讓它馴服之後,才求它是一個良馬,日行千裡;作為一個“士”(讀書人),必須首先有誠實、謹慎的德行,然後才能夠求他多才、多藝、多智能。如果一個人沒有誠實、謹慎的道德,但是卻多才、多藝、多技能,就像豺狼一樣不可接近,一旦接近之後,對你會産生傷害。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一個人德行至關重要。

是以有人把人才分成四個等級:

〔1〕有德有才是正品。我們學校培養人才,就像工廠生産産品一樣,如果一個人又有德行、又有才能,這是我們社會所急需的,我們把他比喻為正品。

〔2〕有德無才是次品。如果一個人有德行,但是才能不夠,我們培養培養他,也可以用,不至于對社會國家造成嚴重的危害。

〔3〕有才無德是毒品。一個人有才、有藝,而且還懂得高科技,知道怎麼樣把人家的網站給黑掉,知道把三聚氰胺放在奶粉裡是什麼效果,這樣的人是什麼呢?是毒品。對我們的社會國家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也有人說他是危險品。

〔4〕最後,無才無德是廢品。既沒有才能,又沒有德行,這個是廢品。其實無才無德的人,比有才無德的人,還危害小一點。

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那麼,我們看了之後,我們就在想,我們現在的教育在培養什麼樣的“品”呢?什麼樣等級的人才呢?你看我們都說在培養毒品、危險品,因為我們專注于人的技能、才能,但是忽視了人的品德修養。

我們現在聯考剛剛結束,大家都在報志願,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最熱門的志願、專業,是哪些專業呀?經濟、金融,而且還帶“國字頭”的,國際金融、國際會計、國際經濟等等。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了一個問題,當然我們改革開放了,有國際意識,這是非常好的,要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東西。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一個傾向,就是我們現在讀書的目的有所偏頗,我們讀書不再是像古人那樣“讀書志在聖賢”,而是“讀書志在賺錢”。哪一個專業賺錢多,大家就會蜂擁而至,報考的人數也就比較多,這說明我們現在讀書和古人讀書的目的,已經很不相同了。是以我們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就感覺到身上的責任無比的重大。

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我們看古人對于“教育”是怎麼了解的呢?什麼是“教育”呢?

在《禮記》上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明确地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就是使人的善良不斷地增長,第二就是使人的過失得以挽救。我們說現在的思政課,應該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那麼“長善”,使人的善良增長,是不是就是立德呀?“救失”,是不是就是樹人呢?是以你看我們說“立德樹人”和我們傳統“長善救失”的教育目标是完全一緻的,隻不過是用詞不同而已。

再看“育”這個字,《說文解字》上解釋:“養子使作善也。”你僅僅把孩子養大,那個不叫“育”,他必須順着善良的方面去成長發展,這個才叫“育”。是以做人的教育,品格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礎與核心。

我們看《大學》,四書之中的《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換一句話說,我們上大學,目的是什麼呢?當然,這個“大學”也有不同的解釋,是“大人之學”,學做大人的學問。它是“在明明德”,首先開啟自己的明德,然後再親民,“親民”就是幫助他人也開啟他的“明德”,再止于至善,這兩者都做到盡善盡美,這個就叫“止于至善”。是以自覺覺他,這兩者都達到圓滿的程度,這個就是《大學》教給我們的道理。

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是以我們看,在古人看來,教育是一個“回歸明德”的過程。什麼叫“回歸明德”的過程呢?我們本性都具有智慧、明德,就像這個燈光一樣,它本身就是晶瑩剔透的,光芒四射,但是這個燈上沾上了污垢,沾上了灰塵,沾上了油污,結果有光亮散發不出來了。教育的過程,就是我們把這些污染一層一層地給去掉,最後讓它本性的光明散發出來,這就是教育的過程。

是以古人說:“讀書志在聖賢”。很多人說我做一個凡夫就夠了,為什麼要成聖成賢呢?因為“聖賢人”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聖人、賢人”就是一個覺悟的人,就是一個“得道”的人,就是一個“回歸明德”的人。我們是一個糊塗人、是一個喝醉酒的人、迷惑颠倒的人,是以聖人就是我們本來面目。是以荀子、孟子都說:“塗之人可以為禹”,“人皆可以為堯舜”,每一個人都應該向着“聖賢、君子”的方向去努力,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