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瀾滄江畔開出“教育格桑花”:現代教育和生态教育并重

作者:MtimeTime.com

北京,10月20日,西藏昌都,期:瀾滄江開啟"桑花教育":現代教育與生态教育

ChinaNews.com 記者 李江甯冉文軒

十月,瀾滄江滿是秋天,綠黃之間無盡的草原。一所現代化的高中,擁有白色屋頂的紅牆和美麗的氛圍,位于瀾滄江河畔。

瀾滄江畔開出“教育格桑花”:現代教育和生态教育并重

圖為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攝影:李江甯

近日,記者跟随《蘭梅萬裡》采訪組來到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香達鎮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

瀾滄江畔開出“教育格桑花”:現代教育和生态教育并重

圖為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的學生,在綠地裡跳着古老的聖潔與謙遜之舞——卓根馬。白色照片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副校長彭海濤表示,該校原為玉樹州立第五國民寄宿高中,利用北京市教委、首都師範大學和青海師範大學的資源優勢,于2018年更名為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目前,學校建築面積41096平方米,可容納2000多名師生學習生活。

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老師正在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上課。微課堂、直播、線上課堂、同步互動,現代智能教室也讓高原學生"大開眼界"。

"以前的課程是用粉筆黑闆,現在有生動的動畫示範,圖檔示範,學習變得有趣。來自玉樹縣的Ang Wenla Mao在這裡讀高中一年級,在草原上長大的女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這位17歲的女孩來自玉樹縣的清水河鎮,和她的搭檔卓馬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他們的夢想是去中央國立大學學習舞蹈。

中午,身着傳統服飾的藏族學生跳起了包袱和謙卑的古老舞蹈——卓真瑪。"學校使用傳統的當地舞蹈作為課間活動,讓學生随時了解他們的種族問題。彭海濤告訴記者,"此外,學校還組織學生到那裡的非遺傳傳承人那裡學習手工編織和黑陶制作的囊胡瑪。"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位于瀾滄江畔,是瀾滄江水系的源頭區域。是以,學校将"生态、生活、生活教育"作為學校特色内涵的發展定位,培養"生态文明素養"的學生。

瀾滄江畔開出“教育格桑花”:現代教育和生态教育并重

圖為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的學生,在綠地裡跳着古老的聖潔與謙遜之舞——卓根馬。程宇照片

"學校剛建成的時候,學校裡連一棵樹都沒有,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現在校園裡有很多花草樹木。彭海濤說,"今年6月,同學們不小心在一棵樹上發現了鳥巢,有三個蛋,同學們把這三個蛋照顧得很用心,現在都孵化好了,相信明年我們校園裡可能會有更多的鳥兒。"

據了解,目前,校園内每個區域都有一個生态保護區,生态保護區由各個班級來管理。從今年9月開始,學校地理、生物、化學三個學科圍繞生态教育課程,将教材内容與生态保護相結合,讓同學們從各個學科的角度去了解包、了解玉樹、了解瀾滄江。

"在這所學校,我看到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人民,環保意識都很強,每堂課都在談論環保,談論當地的地理,當地的動植物,讓孩子從小就在心中種下一顆綠色的種子。同時,我深切感受到,地方政府對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探索和傳承,這是非常罕見的。"泰國風雜志社社長吳曉軒說。

截至目前,青海三江源地區已有100多所中國小将教材内容與生态保護相結合,綠色生态理念從小就根植于孩子的心中。(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