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肉牛産業的"雲嶺牛"模式

中國肉牛産業的"雲嶺牛"模式
中國肉牛産業的"雲嶺牛"模式
中國肉牛産業的"雲嶺牛"模式

本站記者 左徐東 衛小兵

雲層南面,雲嶺地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草原和一片的草原,滿眼斑,一片片綠色的毯子散布在山林中。

有10000多畝草地1048塊,草原面積2.29億畝,居全國第7位。這不僅是雲南五顔六色的風光,也是高原畜牧業發展的廣闊世界。

如今,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工藝樹成為新的裡程碑,我國首次采用三重雜交,經過31年的栽培,适于熱帶、亞熱帶氣候環境,并具有生産高品位雪花牛肉的潛力,将新型優質牛肉"雲嶺牛"帶入這個世界。

寫牛31年故事——"雲嶺牛"誕生

1984年,一架銀色和白色的飛機帶着農業部的"特别邀請",一群澳洲鼹鼠灰牛,漂洋過海,降落在昆明五家壩機場。

三十一年後,雲南省草甸動物科學院院長黃碧芝和他的同僚們來到昆明小前哨的牛舍,一頭黑色、黃色和灰色的牛從酒吧伸出脖子,搖搖頭,擺動着大耳朵,圍着它們。黃碧芝指着後排幾頭大公牛苗條、毛茸茸的黑色,璀璨璨地說:"漂亮,這是'雲嶺牛'的品種牛,它的血是從1980年代從澳洲到小柱子的鼹鼠灰牛。"

為了改善個體黃牛個體小、生長緩慢、肉類産量低的狀況,1982年,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局與澳洲畜牧業專家在全國10多個省市進行考察後,将這片牧場的小哨崗鎮選為中澳草原與畜牧業改良合作的"握手之地"。次年,雲南省人民政府與澳洲國際開發援助局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成立雲南省牛肉牧草研究中心(2008年更名為省草原動物科學研究所)。

來自澳洲的87頭,9家家族的灰牛較多,與雲南黃牛"聯姻"産生了"墨雲"雜交組。1985年,當小前哨草地上出現長相不尋常的"墨雲"時,附近的農民們驚訝不已:這頭黃色的牛長得這麼大!"莫雲"擁有外來"血親"的高大健美,卻未能從當地黃牛的親緣關系中繼承出兩個重要品質——抗病性、适應性。這也展現在它的外來親戚中,灰牛較多,不耐濕熱,被華南牛蜱叮咬,很容易感染原生動物的血液,發熱、高燒、死亡。

問題出現後,中澳專家組提出引入熱帶和亞熱帶惡性良性腫瘤牛再改良。1988年,項目組從廣西引進婆羅門奶牛冷凍精子進行三重雜交。令科學家興奮的是,十幾種組合中的一種具有低發病率和對氡的高抗性。

從此,代号為B(婆羅門牛)M(鼹鼠灰牛)Y(雲南黃牛)的雜交牛群猶如一團火,在科研人員面前熠熠生輝。從雙到三,雲南地方肉牛品種的培育,引領了前所未有的創新之路。2013年11月,雲南省農業廳向國家畜牧業和遺傳資源委員會送出了肉牛新品種鑒定申請;

經過31年的育種,"雲嶺牛"是雲南自主産權品種華南地區第一個擁有知識産權的牛品種,是我國最早采用三元雜交(所謂"三元"雜交,即婆羅門牛血占50%,钼厭灰牛血占25%,雲南黃牛血占25%)栽培适于熱帶, 亞熱帶氣候環境,以及具有生産優質雪花牛肉潛力的優秀新品種,是我國自主養殖自成立以來第四個專業化牛的新品種。2016年,農業部将雲嶺牛列為"十三五"南方肉牛主要品種。

雲嶺牛的成功育種,是雲南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資源和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通過國内國際合作的創新、聯合科技機構和企業,以及農民參與肉牛育種模式,填補了華南地區無自主知識産權的肉牛新品種空白, 改變長期依賴國外品種資源的高品位雪花牛肉生産現狀。

雲嶺地的"富牛"和"貧困牛"

走進曲靖市馬龍縣雙友牧業有限公司養殖區,穿過透明的玻璃幕牆,整個标準化牛舍到眼底。數百頭雲嶺牛在幹淨利落的牛舍裡吃喝,牛舍大廳裡播放着舒緩的音樂,一頭牛不停地把自己的身體放在一邊旋轉按摩,看起來很舒服。公司總經理黃欣表示,舒緩的音樂可以使牛的身體機能得到改善,添加到葡萄酒中的優質物質可以增加營養,提高肉質。

黃鑫曾是一家鋼鐵企業的老闆,之是以選擇來到馬龍縣當"牛",是為了看重雲嶺獨特的牛品種和雲南的飼料資源優勢。他決定投資20億元,從鋼鐵行業拓展"雲嶺牛"産業,采用"公司、合作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可出欄10萬頭各類牛,産值50億元,帶動全縣10萬多農戶人均年收入千元, 形成從養殖到加工再到深加工的整個産業鍊。

在雲嶺牛的驅使下,一大批"公牛"迅速長大。馬龍縣馬明鄉村民劉國毅通過合作社和雙遊牧民合作飼養雲嶺牛可育72頭奶牛,每頭可獲得每年1000元的補貼,奶牛保險、防疫均由政府全額資助,通過養殖雲嶺牛,劉國儀建了兩層樓,開了一輛車, 賺了一筆"牛的财富"。

在楚雄彜族自治州陸豐縣蔡雲鎮的一座山坡上,陸豐彩雲印象二期建設的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标準化養牛舍已接近尾聲。公司總經理李增宏告訴記者,2010年公司引進雲嶺牛冷凍精子為父親,第一批犢牛出生後不久驚喜地發現,犢牛生長迅速且耐粗飼料,側長骨骼側長肉,20~24個月達到柱标準。他給記者發了一張賬單,養殖西蒙塔爾牛每盈利1500元,而雲嶺牛改良肉牛是3000元。

"雲嶺養牛成本低、價格好,真正成為我們少數民族的'富牛'。彩雲村村委書記王成忠講述了村民們開發雲嶺牛的經曆,一頭成年的西蒙塔爾牛一天能養一頭大大小小的兩頭雲嶺牛。雲嶺牛1歲時體重370公斤可賣9000多元,西蒙塔爾牛隻有150公斤左右。雲嶺犢牛長到4個月(體重120公斤),由彩雲印象現代農業發展公司按每公斤42元回收利用,年銷售3頭以上,每頭有500元每年獎勵。

"現在很多農民去養牛,他們說隻要BBY牛。雲嶺牛也被稱為BBY牛,三個字母來自三個父母的第一個字母。"彩雲印象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增宏說。該公司下一步是開發以養殖為主的農業莊園,計劃實作年産6000頭優質肉牛規模。動員更多農民參與到"企業、基地、農民"的經營模式中來,可以展現出生産效益的規模。

來到常年被雲霧籠罩的普洱市、西蒙彜族自治縣、坂馬鎮的坂馬村,一座建在山頂的大型養牛場出現在記者面前。在養牛場裡,雲嶺牛的一頭很胖,看起來比當地的牛大了幾圈。養牛場負責人吳成義說,以前,這裡的牛都是放養在山上,因為缺乏育種技術的牛長得慢頭不大,而且容易生病,産量少不能形成産業,每年賣牛的錢隻能用來補貼家庭, 不能靠畜牧業緻富。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2016年11月,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業交易會暨第十二屆昆明國際農業博覽會上,雲南省農業廳與西門縣人民政府、雲南三江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西門縣肉牛産業精準扶貧發展項目合作的架構協定》。 雲南省農業廳有限公司承擔行業上司、技術教育訓練和政策支援,西盟縣人民政府負責為項目實施提供全面指揮和資金支援,三江并行公司負責牛源組織建設、養殖技術、規劃、管理和服務、市場規劃、電子商務、 網際網路和牛智能雲育種資訊系統。

2017年4月,西門縣養牛産業精準扶貧開發項目正式啟動,邁出了積極探索邊境少數民族特困地區産業精準扶貧模式的第一步。目前,西蒙縣已基本實作了政府引導、企業導向、農民參與、市場化經營的新型産業鍊,對依靠山地養殖數千年的落後畜牧方式進行了更新。

西蒙縣委副書記、農業部派往西盟縣村扶貧工作組組長鄭清江說,在西蒙縣,雲嶺牛被敖族人稱為"扶貧牛"。彜族人可以選擇三種方式與養牛場合作,包括飼料、養牛和養牛。工作工資100元一天,種草一年收入萬元,牛收入較高。養牛場根據牛的增值收入向農民支付工資,收入越好,收入越高。養牛場會為農民提供技術、獸醫、飼料等後勤支援,即使牛死亡,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支援。

7月25日,雲南省農業廳廳長、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正、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平華在西盟縣舉行的座談會上為雲南省農業廳"雲嶺牛"專家黃碧芝工作站揭幕。

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雲嶺牛"品牌

雲嶺牛的成功育種解決了雲南乃至華南地區肉牛産業發展的瓶頸,創造了國内首個獨立育種三向雜交肉牛養殖的品種,填補了華南地區高檔"雪花牛肉"專業品種的空白,打破了高檔牛肉依賴"日牛"的技術壁壘, 雲嶺牛已成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新亮點。

雲嶺牛及目前我國支援生産肉牛的核心品種,西蒙塔爾牛、夏洛爾牛、利木贊牛、安格斯牛和日本牛具有較好的繁殖性能、生長速度快、适宜範圍、改良效果好、牛肉品質優良等特點。雲嶺牛肉口感舒适、多汁、風味好,"雪花牛肉"級(花紋密度、嫩度、肌肉色澤)與肉相達到A3級的比例明顯高于西蒙塔爾牛、夏洛爾牛、利木贊牛等品種,是目前國内生産的高檔牛肉品種之一。在牛肉味道方面,已經達到了5A級。

雲南草地資源豐富,全省草地面積2.29億畝,居全國第7位,南區第2位,相當于紐西蘭草原面積塊,10-20萬畝9塊,20多萬畝5塊,草質優質,常綠草原,供牲畜食用3200多種飼料植物, 且生長周期長,品質好,産量高,大部分飼料植物都富含蛋白質、脂肪、纖維、澱粉和糖等營養成分,可是"草基食品",同時,富含世界公認的牧之王,蛋白質含量高的一年生多花黑麥草、輕葉苜蓿、青貯玉米等優質牧草種類繁多, 可由糧食作物稭稈、豆類稭稈、油稭稈、甘蔗尖、香蕉稭稈、甘薯藤、馬鈴薯莖、菜葉等牲畜食用,年作物稭稈産量達到3000多萬噸。

雲南地處低緯度高原,環境優越,氣候立體,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四季如春,适合雲嶺牛長期養殖,是發展生态、環保、有機雲嶺牛産品和生産高端雪花牛肉的最佳基地。

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祖林告訴記者,近年來,農業部和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雲嶺養牛業的發展,雲南省委書記陳浩、省長餘成發多次現場調研雲嶺牛養殖基地,在現場幫助企業和農民解決實際問題。2016年5月14日,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于新榮來到雲南,調研雲陵牛新品種育種利用情況及産業扶貧項目,強調要"瞄準世界前列,培育中國肉牛品牌,培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雲嶺牛品牌和産業, 為國家赢得榮耀。"

同時,雲南省委、省政府将雲嶺養牛業納入高原特色的現代農業重點産業,認真培育,編制并印發《雲嶺養牛産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确了雲嶺養牛産業發展思路、原則、目标和措施,将雲嶺養牛産業納入高原特色的現代農業重點産業和首選。 行業要解除上限,在土地利用、環保、信貸、保險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目前,全省柱純種雲嶺牛7583頭,其中公牛1380頭,純種牛6203頭,改良當地黃牛42.5萬頭。雲南省先後建成國家級雲嶺牛芯養殖場1個,擴建育種場6個,貯存柱純種牛1546頭,純種公牛133頭,年育種能力850多頭,年可提供100多萬劑冷凍精子。其中,核心種養場儲欄可繁殖奶牛503頭,種公牛43頭,年養殖能力200餘頭;

《雲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十三五"規劃》雲嶺養牛産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培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雲嶺牛品牌、産業,讓雲嶺牛通過雲嶺之地,走出國門"2020年,雲嶺牛50多萬頭,肉類産量達到15萬多噸;

雲南省委農業廳主任、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政告訴記者,未來雲嶺養牛産業發展的重點應從六個方面出發:一是創新育種模式,一是"園區三平台"建設,即雲嶺牛種群更新區、拓展促進區, 化肥加工區;産品品質安全監督平台,産品追溯平台。第六,全面推進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從事雲嶺牛養殖的雲南省,省級免費為雲南牛提供優質冷凍精子;雲嶺牛産業相關項目申報優先,中央明确支援雲南省項目,重點向雲嶺牛養殖區傾斜;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雲嶺養牛業。為降低信用風險和養殖風險,積極争取擔保公司、保險公司介入雲嶺養牛業,省級财政重點給予貸款貼現和保費補貼。來自省外的大型集團和大型企業對雲南投資雲嶺養牛業給予優先支援。

"雲嶺牛"承載着雲南高原現代農業栽培的特點,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品牌和産業,承載着農業效益,農民增收的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