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袁曉強/圖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曾在1986年震驚世界的三星堆遺址,以輝煌燦爛的新發現“再驚天下”。前不久,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六個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金箔、眼部有彩繪銅頭像、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等500餘件重要文物,令人驚喜的同時,也給了大家無窮無盡的遐想。

4月15日,著名考古學家、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專家咨詢組組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做客鄭州圖書館天中講壇,首次專題講述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關于三星堆遺址的争論焦點問題,王巍一一回應,同時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一】

祭祀坑還是器物坑?是同時埋的嗎?

三十多年來的兩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一批震驚世界的文物。那麼,這些大坑,到底是祭祀坑還是器物坑?是同時埋的嗎?

有人說是祭祀坑,因為發現了燒火的痕迹。但也有人推測,不像是祭祀坑,可能是三星堆亡國的物證,敵對勢力滅了三星堆,祭祀用具被敵人毀棄。

“目前,很難斷定到底是祭祀坑還是器物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是第一現場。”王巍說,1至6号坑的方向基本一緻,7号、8号坑是垂直的,這應該可以說明7、8号坑的年代很可能是三星堆文明最後的年代,也有可能是最早的。

那麼,這些坑裡的器物,到底是誰埋的?

“有人說,是三星堆人埋的,比如說遷都。但遷都為什麼要埋這些東西,按道理說,遷都了也可以繼續用。為什麼埋?這個還是謎。但也不排除宗教信仰的改變,不用這些東西了,開啟了另外一套祭祀或者信仰系統。”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二】

三星堆和金沙啥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都分布在成都平原,而考古發現證明,兩地都流行黃金面具,面具上都有魚鳥弓箭的圖案。與此同時,兩個遺址的坑内,都出土了大量象牙。另外,通過兩地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存在明顯的傳承關系。

雖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二者也有明顯不同。比如,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人像、青銅面具,而金沙遺址沒有類似發現。

王巍認為,兩個遺址年代上前後銜接,此消彼長。金沙遺址是在繼承三星堆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因素形成的,但在信仰方面與三星堆有所不同,不排除是不同勢力集團的權利更疊。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三】

三星堆與境外文明有無關系?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尤其是青銅人像、青銅面具,和以中原文明為代表的夏商時期的青銅器明顯不同,是以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域外文明,甚至認為是“外星人”的傑作。

“我認為,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是很正常的,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夏商王朝的冶金術就是在西亞文明的影響下産生的。”王巍說,目前不能排除境外文明因素曾對三星堆文化産生過影響,比如黃金面具和金杖以及對黃金的重視。

“但是,要論證兩者之間、兩個文化或者文明之間發生過密切的交流,我個人認為,應當符合幾個條件:一是時間上基本同時,不應相差數百年甚至更長。二是在距離上,兩者之間的距離應該接近。如果很遠,應當找到中間的環節。三是兩者應當極為相似,而不是貌似,以至于很難認為他們是獨自發明的。 ”王巍說,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交流符合上述條件,如玉壁、玉琮、戈,都是最好的證據。而論證三星堆是否接受了境外文明的影響,也應該符合這幾個條件。文明交流互鑒需要證據,目前,似乎還沒有這幾個方面确切的證據,能夠證明三星堆受到了境外文明的影響。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四】

出土的大批象牙和海貝,來自哪裡?

在三星堆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批象牙和海貝。不少人認為,這應該與印度洋有關。

“象牙和海貝的發現,并不能說明三星堆就與印度或者其他地方有關聯。”王巍解釋,象牙,以當時此地的氣候條件,有大象生活完全是正常的。在那個時期,黃河流域的氣候相當于今天的長江流域,而當時長江流域的氣候相當于現在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

“至于海貝,殷墟也曾經出土了大量海貝,與三星堆幾個坑内的海貝基本屬于同一時期。研究表明,殷墟的海貝并不出自印度洋,而是出自我國東海及南海。那麼,三星堆的海貝到底是來自殷墟還是來自印度洋,應當由研究貝類的學者來回答。”王巍表示,作為考古人,他會繼續關注這個問題,注意尋找相關線索。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五】

青銅人像和面具有啥作用?

在三星堆一、二号坑中,出土了縱目青銅面具、青銅大立人、黃金權杖、青銅神樹,而在此次考古發掘中,也出現了大批青銅面具。那麼,這些青銅人像和面具有啥作用?是不是當時人類的真是反應?

王巍說,出土的人像帶着面具,不是真人的形象。不能說看到面具,就是當時人真實的面像。那些不戴面具的青銅小人,或許才是當時人們真正的面相。

這些青銅人像,應該是一系列神的形象,之是以出現大小的不同,因為神也有地位的不同,神話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反映,現實世界中有王、有官僚、有平民,神話世界也有類似的反映。

王巍還透露了一個最新消息: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大型青銅面具,高65厘米,寬138厘米,重達一百多斤,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三号坑出土了一件,應該比二号坑内出土的這件還要大。至于多大,目前正在清理之中。而青銅面具上的縱目,一定是神化的形象,因為現實中的人肯定不會是這般模樣。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六】

三星堆和金沙的人們是否使用了文字?

文字是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标志,而在考古領域,則十分看重相關文字資訊。安陽殷墟出土了大批甲骨文,對于三星堆,大家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能否出現相關文字記錄,三星堆和金沙人是否使用了文字?

“我認為,三星堆人使用文字的可能性不大。這是因為,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巴蜀地區地區的文字還是符号。”王巍說, 當然,這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古發掘,有待于對出土文物進行多學科的系列研究。

前不久,王巍來到了三星堆考古現場,親眼見證了發掘程序。那麼,最近是否又有了新發現?

“昨天,我給四川同行打電話,想了解最新的考古發掘情況,但可能讓大家失望了,現在的進展不大。畢竟,考古是細活。”王巍說。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七】

考古學家有意壓低三星堆的年代?

對于三星堆的年代,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時間關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有人說,考古學家有意壓低三星堆的年代,本來是4600年,非要說它晚于夏商王朝,以便炮制夏商王朝先進的假象。這個說法是沒有道理的。”王巍解釋,從有人活動到最終衰落,三星堆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曆史時期。

王巍說,一期是寶墩文化,大約是4600年至3600年前期間;二期是三星堆文化,約在3600-3000年前期間,和商王朝殷墟年代大體一緻;三期是金沙·十二橋文化,約在3000-2700年前期間,此後就進入東周時期的蜀國了。

“是以說,不能看到銅人就和4600年聯系在一起。”王巍說。

【八】

蜀地的絲綢來自何處?

在此次發掘的三星堆遺址四号坑中,考古人員測出有絲蛋白存在,這說明坑内曾埋放過絲綢。而在一些典籍中,曾有蜀國第一代王蠶叢教蜀地養蠶缫絲的傳說。

那麼,包括三星堆在内的蜀地絲綢,到底從何而來?

“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養蠶缫絲很可能是中原地區先民的發明。”王巍提供了四個證據:第一,早在1926年,考古大家李濟先生就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發掘出半個蠶繭;第二,在剛剛獲得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了骨雕蠶;第三,在距離鞏義雙槐樹遺址不遠的河南荥陽青台遺址,出土了絲織品殘片;第四,去年,山西夏縣師村出土了四件距今6000多年的石制蠶蛹。

王巍認為,四川新石器時代先民來源之一,是遷居甘肅南部的仰韶文化先民的一支經過岷山,沿着岷江來到成都平原。是以,不排除是他們把黃河流域的養蠶缫絲技術帶到了成都平原。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九】

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與中原夏商王朝啥關系?

三星堆古城和“祭祀坑”為代表的古蜀文明,與中原夏商王朝究竟是什麼關系?

王巍認為,三星堆文化可能兩次受到中原的影響。

考古大家王巍回應三星堆九大争論,還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三星堆文化早期接受了二裡頭文化的影響,比如三星堆發現了玉璋、玉戈、玉刀構成的儀仗用具,此外還有玉琮、玉璧等祭祀用的玉器。到了三星堆文化晚期和金沙·十二橋文化時期,則更多的接受了商王朝文化的影響,例如青銅器鑄造技術的傳播等。是以說,三星堆古城和’祭祀坑’為代表的古蜀文明,與中原夏商王朝發生過密切的聯系,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冶金術和以青銅禮器和玉禮器為代表的中原禮制的強烈影響。與此同時,他在信仰方面保持了鮮明的自身特色。”

有考古學家認為,在夏商王朝時期,中原文明和周圍文明如同月朗星稀,但在王巍看來,實則不然,夏商王朝的同時周圍也有很多文明,周圍的文化也受到夏商王朝的技術比如冶金術和禮制的影響,甚至在香港、越南還曾出土過牙璋,顯現了夏代後期中原地區的核心地位。

“三星堆文化和在其後的金沙·十二橋文化共同構成的古蜀文明,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星空中十分璀璨的一顆星。”王巍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