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烤骨隊”到“出圈” 王巍談中國考古

“我從事考古工作,整整四十年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在接受人民網《大觀》欄目組專訪時感慨,這些年中國考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隔世之感。

從“烤骨隊”到“出圈” 王巍談中國考古

王巍在接受人民網《大觀》欄目專訪。 人民網記者 張桂貴 攝

“那個時候,考古學真的是冷門中的冷門。”王巍記得,1979年他實習的時候,需要開發票,别人硬是把考古隊寫成了“烤骨”隊,讓人哭笑不得。如今,三星堆等遺址的新發現頻頻“出圈”,各類文藝作品将曆史、文物演“活”,考古人欣喜地看到了全民“考古熱”。

王巍認為,考古學最大的魅力在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永遠飽含着希望,“也許,一個剛走出校門的青年考古學家的一次偶然的發現,就可能改寫曆史。”

從“烤骨隊”到“出圈” 王巍談中國考古

青年時期的王巍。 采訪者供圖

王巍最為人熟知的,是主持完成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通過實體、化學、天文、地質、生物、遺傳等多學科結合,對距今5500年到4000年期間的幾個大型都邑型遺址進行發掘,通過考古材料與各項研究證明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并非虛言。

“考古的本色是嚴謹。”王巍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當年,團隊在青海東部的民和縣發現了喇家遺址。其中在一座4000年前被泥石流吞噬的村落裡,人們發現一個青年女性在臨終前懷裡還護着一個孩子,許多媒體報道稱之為“母子情深”。可考古工作者并未下此結論,因為并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她們是母子關系。果然,在進行了DNA對比研究後發現,二人并非母子關系。“求真務實,是對科學最基本的尊重。”王巍說。

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談起中國考古百年發展曆程,王巍用了16個字來概括:“曆盡艱辛、筚路藍縷、薪火相傳、敬業奉獻、成就輝煌”。為慶祝這一節點,王巍還為中國考古人創作了《百年心語》《我是中國考古人》《仰韶之光》等五首歌曲,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中國考古人的心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