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00元/公斤的"雲嶺牛"這牛肉想嘗嘗嗎?

說到牛肉,很多人會說,世界上最好的牛肉是日本牛肉和牛肉,新鮮營養。但現在這頂高高的帽子,要被雲嶺牛接管。雲南省草原動物科學研究所經過31年培育"雲嶺牛"後,上個月正式頒發了畜禽新品種證書。

花了31年時間

中國和澳洲聯手選擇新品種肉牛

據省草原動物科學院院長黃碧芝介紹,大型動物新品種的選拔周期一般在28~35年左右。在單胎動物中,牛是最難繁殖的。"每次隻有一次懷孕,而且必須有雌性才能繼續繁殖,是以繁殖周期相當長。

為改善雲南黃牛體積小、肉産量低的特點,1983年雲南和澳洲聯合開展了肉牛新品種的選育。雲南本土黃牛為母牛,多以灰牛為父親,通過雜交等方式進行繁殖。通過努力,選用的牛肉量高,但抗病性不強,"鼹鼠灰牛不适應雲南高溫濕度氣候,很容易得病,差點讓選育失敗。"

為了使標明的牛更具抗病性,研究人員想到了婆羅門牛。奶牛已經發展出汗腺并繁榮昌盛,适應高溫,幹旱和沙漠地區,并且是耐熱和抗體表寄生蟲。1854年,印第安人贈送了兩頭公牛,以換取英國的棉花和甘蔗種植專家,從那時起,婆羅門牛就走遍了世界,引進了來自英國、美國、巴西、澳洲等國的牛。

中國和澳洲的研究人員将雲南黃灰牛和鼹鼠灰牛的後代與婆羅門牛雜交,以培育新物種。它含有50%的婆羅門牛血,25%的鼹鼠灰牛和25%的雲南黃牛血統,具有鼹鼠灰牛高繁殖,婆羅門牛耐熱性和雲南黃牛肉品質和适應性廣的特點。

經過11年的跨界,使各種特性的新品種的選型趨于穩定。

肉類産量高

肉類已經超過了日本人和牛

去年4月23日至25日,雲嶺牛通過了國家畜牧業和畜牧業遺傳資源委員會現場鑒定,并于去年12月8日獲得畜禽新品種證書。這标志着"雲嶺牛"已成為我國第一個獨立品種的三元雜交肉牛新品種,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四個、南方第一個獨立品種的肉牛,我省優質特色畜禽新品種取得重大突破。

那麼,"雲嶺牛"有什麼特點呢?黃碧芝說,它适應了中國南方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抗病能力強,還能抵抗粗暴的喂養,可以說是不嬌嫩,适合養殖。

在肉類産量方面,雲南黃牛需要3~5年才能成熟,體重一般在250公斤~350公斤左右。相比之下,"雲嶺牛"隻有兩到兩年半的成熟期,體重可以達到六七百公斤。飼喂期大大縮短,肉産量成倍增加,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從一些牛肉名額來看,'雲嶺牛'牛肉的品質超過了日本牛肉和牛肉,"黃說。

目前,"雲嶺牛"本體最貴的部分可以賣到3000元/公斤,一頭牛體内隻有20公斤左右的這種肉。其他零部件售價約為120元/公斤。

黃碧芝笑着說:"現在很多農民都養牛,都說隻要比牛。"雲嶺牛"也被稱為BBY牛,三個字母來自三個父母的第一個字母。

現在,這種美味的牛肉由于其産量低而在市場上很難看到。預計将于明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