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牛肉,很多人会说,世界上最好的牛肉是日本牛肉和牛肉,新鲜营养。但现在这顶高高的帽子,要被云岭牛接管。云南省草原动物科学研究所经过31年培育"云岭牛"后,上个月正式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
花了31年时间
中国和澳大利亚联手选择新品种肉牛
据省草原动物科学院院长黄碧芝介绍,大型动物新品种的选拔周期一般在28~35年左右。在单胎动物中,牛是最难繁殖的。"每次只有一次怀孕,而且必须有雌性才能继续繁殖,所以繁殖周期相当长。
为改善云南黄牛体积小、肉产量低的特点,1983年云南和澳大利亚联合开展了肉牛新品种的选育。云南本土黄牛为母牛,多以灰牛为父亲,通过杂交等方式进行繁殖。通过努力,选用的牛肉量高,但抗病性不强,"鼹鼠灰牛不适应云南高温湿度气候,很容易得病,差点让选育失败。"
为了使选定的牛更具抗病性,研究人员想到了婆罗门牛。奶牛已经发展出汗腺并繁荣昌盛,适应高温,干旱和沙漠地区,并且是耐热和抗体表寄生虫。1854年,印第安人赠送了两头公牛,以换取英国的棉花和甘蔗种植专家,从那时起,婆罗门牛就走遍了世界,引进了来自英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牛。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将云南黄灰牛和鼹鼠灰牛的后代与婆罗门牛杂交,以培育新物种。它含有50%的婆罗门牛血,25%的鼹鼠灰牛和25%的云南黄牛血统,具有鼹鼠灰牛高繁殖,婆罗门牛耐热性和云南黄牛肉品质和适应性广的特点。
经过11年的跨界,使各种特性的新品种的选型趋于稳定。
肉类产量高
肉类已经超过了日本人和牛
去年4月23日至25日,云岭牛通过了国家畜牧业和畜牧业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鉴定,并于去年12月8日获得畜禽新品种证书。这标志着"云岭牛"已成为我国第一个独立品种的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个、南方第一个独立品种的肉牛,我省优质特色畜禽新品种取得重大突破。
那么,"云岭牛"有什么特点呢?黄碧芝说,它适应了中国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抗病能力强,还能抵抗粗暴的喂养,可以说是不娇嫩,适合养殖。
在肉类产量方面,云南黄牛需要3~5年才能成熟,体重一般在250公斤~350公斤左右。相比之下,"云岭牛"只有两到两年半的成熟期,体重可以达到六七百公斤。饲喂期大大缩短,肉产量成倍增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一些牛肉指标来看,'云岭牛'牛肉的质量超过了日本牛肉和牛肉,"黄说。
目前,"云岭牛"本体最贵的部分可以卖到3000元/公斤,一头牛体内只有20公斤左右的这种肉。其他零部件售价约为120元/公斤。
黄碧芝笑着说:"现在很多农民都养牛,都说只要比牛。"云岭牛"也被称为BBY牛,三个字母来自三个父母的第一个字母。
现在,这种美味的牛肉由于其产量低而在市场上很难看到。预计将于明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