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口拔牙特種戰

作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來源中國軍網

美軍營救戰俘和美蘇搜捕德國科學家有何玄機?

——《虎口拔牙特種戰》引發的關于新型作戰方式的思考

■何堃

虎口拔牙特種戰

說起特種作戰,人們總會想到“火中取栗”“虎口拔牙”。

在世界各國武裝力量總數不斷縮小的當今時代,特種作戰部隊得到發展,特種作戰豐富了人類智慧,創新了資訊時代的戰争藝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早已消散于曆史長河之中,70多年後,我們再次審視這場人類曆史上規模最為浩大的戰争,依然蕩氣回腸、發人深省。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精彩和激動人心的篇章之一,二戰中的特種作戰不僅為後人所津津樂道,而且為戰後特種作戰部隊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借鑒作用。在此,分享美軍營救戰俘和美蘇搜捕德國科學家這兩個經典戰例:

戰例一:1945年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對關押在洛斯巴諾斯戰俘營盟軍官兵的營救行動。

太平洋戰争爆發以來,日軍挾成功偷襲珍珠港之威,乘勝挺進,1941年12月22日在菲律賓仁牙因海灣登陸,倉促應戰的美菲聯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成千上萬的盟軍官兵被日軍生擒俘獲。其中,日軍在位于洛斯巴諾斯鎮的一所農學院就關押着2000多名戰俘。這裡崗哨林立、戒備森嚴。

通過周密偵察,負責特種作戰指揮的索爾上校定下了營救作戰決心。他把整個營救隊編成如下四支分隊:先遣分隊、營救分隊、運輸接應分隊、阻擊分隊。經過曲折而驚險的作戰,最後狙擊分隊的精彩表現如下:

美軍的營救分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戰俘營的主樓前,使正在院子裡出早操的日軍看守們目瞪口呆、措手不及,竟忘記了用手中的步槍向美軍射擊。時間争分奪秒,精銳的營救隊員手中的輕重武器一齊開火,子彈像長了眼睛一樣飛向日軍看守。大部分的看守一槍未發就被密集的子彈擊倒,瞬間,操場上的日軍基本上被消滅。房子裡緩過神來的日軍,立刻拉響了戰鬥警報。剩下的日軍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對戰俘營内部很熟悉,迅速占領了幾個制高點,憑借有利地形進行頑抗。日軍看守号叫着,瘋狂地向營救隊員射擊,企圖能等來援軍,但為時已晚,這時門口先遣分隊也趁着混亂沖了進去。營救隊員們集中火力向殘敵射擊,日軍火力很快就啞了,零星的戰鬥隻持續了不長時間,地上就橫七豎八躺滿了日軍看守的屍體。

美軍營救隊員從沖進戰俘營到制服日軍看守,整個戰鬥隻有不到十分鐘,但卻異常激烈,使美軍又一次親身領教了日本法西斯武士道精神的殘忍。在總數為274人的日軍看守中沒有一人投降,其中273人被擊斃,僅有一名日軍看守因為受重傷失去知覺才成了營救隊員的俘虜。

就這樣,美軍特種作戰部隊以短促的突襲,以絕對劣勢兵力,在日軍眼皮底下,僅以傷亡7人的微小代價,從上萬日軍控制的地區把2000多名戰俘一個不漏的安全帶回,堪稱營救史上的一大奇迹。

戰例二:1944年上半年,美蘇兩國為制造原子彈而搜捕納粹科學家的特種作戰,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戰争風景。

一切皆因原子彈。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著名的核動力公式e=mc2,為原子能的發現和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1939年4月,德國軍備規劃局在柏林正式制定了“u規劃”,開始秘密研制核武器。納粹核計劃的上馬,讓世人憂心忡忡,反法西斯國家必須在納粹德國之前制造出原子彈,否則,人類将無力制止那個企圖征服世界的戰争狂人所強加給人類的核災難。

就這樣,美蘇等國圍繞首先造出原子彈展開了史無前例的核軍事競賽。

美國總統羅斯福清楚,德國雖然在戰争中失敗了,但它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工業體系和發達的科學研究機構,這是一筆巨大的财富,還有比這更難估價的财富,即德國人的聰明和智慧。如果得到德國的科學家和他們的發明,美國從中得到的好處将是無法估量的。

經過周密的計劃、絕密情報的收集、特種部隊出色的行動力,“阿爾索斯”特别偵察和突擊小分隊俘獲了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并最終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戰略财富:

1945年3月中旬,突擊隊進入德國的海得堡市,并迅速占領了“曼哈頓工程計劃”感興趣的海得堡實驗室,他們果斷行動,很快就捕獲了德國核實體方面的數名知名專家。其中包括博特教授、庫恩教授、根特納博士和貝克爾博士。

4月初,突擊隊進至法蘭克福,在鐳化學公司繳獲鈾産品11噸。

4月12日,突擊隊的一個調查小組前進到圖林根的施塔梯爾姆。他們拘留了德國著名實體學家貝爾凱博士,他曾因提出了栅格反應堆的制造方法而被授予德國進階勳章。除此之外,美國在此還得到了8噸氧化鈾、低溫反應堆的核心部件、一個大實體實驗室以及從挪威遷來的重水裝置、計數器等一大批重要的機器裝置。

4月17日,突擊隊的一個先遣小組,在策勒的一家紡織廠内找到了德國用離心法分離鈾同位素的實驗室。它是從漢諾威撤走的超離心試驗裝置。

4月20日,“阿爾索斯”突擊隊得到情報,蘇軍很快将占領德國的布魯塞爾。德軍從比利時運回的部分鈾産品就放在該市,分别貯藏在鄰近工廠的四個地方。

巴思指令:必須在蘇聯人趕到之前,想方設法将這裡的所有戰略物資全部運走,來不及運走的要全部就地銷毀。

從23日起,美軍出動近300輛卡車,經3天的晝夜搶運,把總重約1000噸,包括粗鈾酸鈉、精煉産品和鈾鐵合金等物資全部運到了自己的控制區。

4月24日,就在美軍突擊隊緊急搶運原子物資的同時,另一個小組随美軍攻占了黑辛根。在這裡有最著名的威廉大帝學院,它不僅是德國、而且是歐洲原子實體學家集中的地方。在威廉大帝學院化工研究所,“阿爾索斯”突擊隊找到了聞名遐迩的德國核實體學家奧托·哈恩教授,捕獲了10名科學家。一個10兆電子伏回旋加速器的小型試驗模型、建造圖紙、技術資料以及專利說明書等也落入美國人之手。

5月2日傍晚,随着美軍第七軍正向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挺進,“阿爾索斯”的一個小分隊“占領”了烏爾費耳德鎮,終于找到了著名的科學家——海森堡。

當美軍士兵沖進海森堡家門的時候,這位最著名的原子科學家已收拾好行裝,安詳地坐在一把椅子上,閉目養神。

他太厭倦了,他對希特勒已沒有絲毫信心,他對戰争已厭倦之極,他對原子彈也興趣皆無……

沒有争吵,沒有辯解,沒有藏匿。他把德國原子彈研究機構的整個情況,參加研制原子彈的所有成員,現有的全部資料,大量的卡片索引,研制科學家的人事檔案以及德國的戰争計劃等記錄都提供給了美軍人員。

美軍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趕在法國人之前找到海森堡及其他科學家,美國人多付出了近2000名士兵的寶貴生命。但美國将軍卻說:“海森堡對我們來說,得到他比俘獲10個德國師更有價值。”這些科學家使美國的原子彈研究如虎添翼,又向成功目标前進了一大步。

在這場核資源争奪戰中,蘇聯人也收獲頗豐。在他們所攻占的所有德國地區,其中包括許多以前納粹進行科研的大型中心,蘇聯人把德國的所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裝置統統運回蘇聯。

以上兩個二戰中特種作戰的經典戰例,向我們展示了特種戰“牛刀殺雞”的威力,在一定條件下,“殺雞”有時還真得用“牛刀”,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特種戰的優勢在于集中優勢兵力,萬衆一心、迅捷高效、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辦成大事。“牛刀用殺雞”是一種現代戰争觀,也是特種戰在将來戰争中大有所為的原因。

解放軍報社長征出版社出版的“聚焦二戰經典作戰模式叢書”,全面、系統地向我們呈現了二戰的不同側面。其中《虎口拔牙特種戰》精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戰例,配以相關圖檔,生動地展現了各參戰國特種部隊機智勇猛的事迹:

德軍“滑翔機”奇襲易守難攻的比利時埃馬爾要塞;英軍特攻隊為打擊德軍的嚣張氣焰襲擊勃克塞島;空中掉下的數百個小黑點,原來是實施傘降的英國特種突擊隊隊員沖向德軍雷達站;德軍突擊隊從天而降,以閃電式突擊救走墨索裡尼;為暗殺海德裡希,盟軍特别行動隊的遠端運輸機跨越黑暗寂靜的歐洲原野,把突擊隊員送往捷克;日本帝國主義為挽救失敗命運,組成了“神風特别攻擊隊”用大量改裝過的飛機、潛艇、快艇和魚雷撞擊美軍潛艇,實施自殺性攻擊;寒冬的淩晨,美軍特種部隊以短促的突襲、數量絕對劣勢的兵力,在上萬日軍的眼皮底下,把2000多名盟軍戰俘一個不漏地安全救走……

本書通過以上經典戰例,揭示特種戰的基本特點和規律,讓讀者對二戰中的特種戰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啟示讀者——

采用特種手段進行作戰自古有之,但現代意義上的特種作戰則是在二戰中産生,繼而在戰後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全新作戰樣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和同盟國主要成員國都擁有自己的特種作戰部隊,而且廣泛實施特種作戰,以實作統帥部的意志。特種作戰部隊參加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即使在諾曼底登陸、萊特灣大海戰這樣的戰略行動中,特種隊員的身影也随處可見。

二戰中各主要參戰國的特種作戰部隊都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其中以英國的“哥曼德”部隊和被稱為“西線綠魔”的德國傘兵特種作戰部隊最為著名,就連最殘酷的日本“神風特攻隊”所取得的戰果也都超乎常人們的想象。二戰中的特種作戰部隊創造了一場又一場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迹,為戰後特種兵的教科書留下永恒的經典。

特種作戰已經發展成為現代戰争裡局部戰争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軍事手段。二戰中,特種作戰部隊機動靈活,可執行多種作戰任務。與傳統的作戰相比,特種作戰之是以“特”,主要表現在有特殊的作戰目的,在特殊的環境下作戰,采用特殊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方式,而且往往能取得特别的作戰效果。現在,特種作戰已經發展成為現代戰争特别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争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軍事手段,在軍事鬥争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9·11”事件以後,各國都進一步加強了特種作戰部隊的建設和特種作戰的研究。

《虎口拔牙特種戰》在寫作風格上有如下特點:

史料翔實。為了能使讀者盡可能全面地了解二戰中特種作戰的有關情況,精選了14個二戰中經典的特種作戰戰例。這些戰例涉及交戰雙方的各個國家,涵蓋特種作戰的各種類型,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

圖文并茂。編者擁有出色的軍事功底,專業名詞,史實地點等叙述得非常準确,配有大量的圖檔富有知識性、資料性和趣味性。用略帶诙諧的語言講述殘酷戰争中的智慧火花,擺脫了史實描述的沉重感。

形象生動。本書包含數十個小故事,每個故事的标題都起得十分出色,能在第一眼就引起人們的興趣。如“艾伯特運河上的‘守護神’”“源自一個女人的奇思妙想”“嗜血的幽靈”“都是原子彈惹的禍”,抓住了戰例中的最關鍵要素,引人入勝,想要一探究竟。

(此書可在解放軍報社長征出版社的發行部和讀者服務部選購,發行部:010-66720012/讀者服務部:010-6852268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