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字青蓮,南直隸蘇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豔”。
“秦淮八豔”是晚明畫圖上的一抹奢靡的金粉色。這八位才貌雙全的絕代佳人,深受當時文人士大夫、巨商富賈的追捧,讓人沉迷其中,今朝有酒今朝醉,忘記國勢将傾的危局。
“秦淮八豔”與一般的歡場女子不同,她們不僅有出衆的容顔,更有橫溢的才華,詩詞、書畫、歌舞樣樣精通。“八豔”很挑客人,想登“八豔”的門不是錢能解決的簡單問題。
1639年,董小宛結識複社名士冒辟疆,後嫁冒為妾。明亡後小宛随冒家逃難,此後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董小宛的家庭在蘇州那是名聲顯赫,“董家繡莊”世代相傳,到她父輩時已有二百多年的曆史,絕對的富豪大伽,而她的母親又是出生于文人家庭,從小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你說在這種家庭出生豈能不是幸福滿滿。小宛出生後被父母視如珍寶,因是獨生子女,董家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父親親自教她刺繡和經營,母親教她詩文書畫,他們一心想把她培養成才德雙全的姑娘。
當然,小宛也沒辜負父母的期望,無論琴棋書畫還是歌賦詩文,無所不精,人也長得極有水準,唯一的缺點就是寵愛過佳,養成極為清高獨視的性格,是以就沒有什麼朋友。不過,本就是大家閨秀,何需抛頭露面,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非本姑娘的所愛。當她無憂無慮長到十三歲時,不幸而至,父親突患暴疾,遍訪蘇州名醫,也沒留得住父命,突如其來的變故,将母女兩人的精神徹底擊垮,她們整日心神憔悴,望家流淚。
父親的離去,是董家家道中落的開始,也是董小宛命運轉折的起點。如果按照 正常的發展邏輯,董小宛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大戶人家的公子爺嫁了,在家相夫教子,也就沒有後來發生的傳奇故事了,更不會名列“秦淮八豔”之一,流傳至今。
不過在“秦淮八豔”中,董小宛的婚姻還算是幸運的。
和李香君相比,董小宛不必用血濺桃花扇這種慘烈的方式向戀人證明自己那顆真摯的心;和差點被中山狼的夫妻賣掉的寇白門相比,冒辟疆不僅對董小宛始終不離不棄,還給了她一個如夫人的名分;和被多人多次易手當成玩物的陳圓圓相比,董小宛的一生隻有冒辟疆一個夫君;還有柳如是和顧橫波,她們都嫁給了年紀可以當自己爺爺的丈夫,徒留生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無奈。
曾經有人寫過一篇叫《娶妻當如董小宛》的文章,豔羨明末才子冒辟疆娶了一個十全十美的“全職”女人,集多個角色于一身,樣樣都讓小冒心滿意足。但這樣一個好女人,怎麼死乞白賴地非要嫁給冒辟疆為妾呢?其實這也是小宛的聰明之處,她有心,選對了丈夫。
小宛落籍妓院,欠了大量的債務,而冒辟疆不僅是一個“姿儀天出,神清徹膚”的美男子,更是一個家财頗富有的大才子,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其餘三位是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都十分了得,也都與“秦淮八豔”發生些許故事)。
綜觀董小宛的一生,她雖出身富貴人家,不幸家道中落,父母英年早逝。她最終淪為秦淮河畔的歌妓,但是憑借自己出衆的外貌,文藝雙全,最終尋到一位良人作為依靠,并且在朝代更疊過程中保持超高的民族氣節,強如吳三桂沒有做到,一個弱女子做到了,不得不為後世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