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斯派克·李是誰?

當年[綠皮書]拿到奧斯卡最佳電影時,憤而起身離席的倔強老頭子;用一部[黑色黨徒]戲谑又鋒利地回應格裡菲斯影史經典[一個國家的誕生]和3k黨曆史的黑色“刀鋒”。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30年前,用一部[為所應為]呼應了90年代黑人政治運動,又預演了當下美國種族沖突的“洞見者”。

在這部被譽為“最偉大的黑人電影”結尾,一個黑人青年被一名白人警察在整個社群前,用警棍勒住脖頸導緻窒息而亡,和當下的弗洛伊德事件幾乎形成了互文。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為所應為]

斯派克·李幾乎每一部電影,都在緻力打造真正的“黑人電影”。

他的最新作[誓血五人組],同樣是一部“黑人電影”。因為誕生在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持續性種族沖突之中,而受到了最多的關注和争議。從它在網飛上線的那一日起,就有了兩級分化的口碑走向。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影評人們喜歡它。在專業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誓血五人組]獲得了81分的媒體高分,爛番茄新鮮度更是高達91%。

《芝加哥太陽報》盛贊道,「李創造了一個身臨其境、充滿暴力和震驚的場面,就像[獵鹿人]與[碧血金沙]的合體,同時又潛藏着對美國社會和政治的評論。」

而對更多的普通觀衆來說,電影可能會讓人産生困惑。對應的,爛番茄上觀衆評分便隻有56%,imdb評分也隻有6.7。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舊金山論壇報》便評論說「這是一次笨拙的組合:一邊是以越南為背景的冒險片,一邊是2020年的種族宣言,兩邊都想兼顧卻都沒處理好。」

[誓血五人組]究竟如何?看過之後,終于可以來說說。一句話評論的話,那就是:野心很大,但也足夠拖沓。

如果說,[黑色黨徒]回應了[一個國家的誕生]。那[誓血五人組]回應的就是[現代啟示錄]、[第一滴血]當年那批主流的越戰電影。

阿諾·施瓦辛格、維斯·史泰龍,英勇能打的白人硬漢形象幾乎占據了越戰電影半壁江山。那黑人士兵呢?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史泰龍主演經典的[第一滴血],而[誓血五人組]片名正是“五滴血”

可能難以想象也很少有人注意。無論在一戰、二戰還是電影中的越南戰場,非裔美國士兵都占了至少三分之一。整體征兆率和死亡率也比白人高出許多。

但銀幕上,并沒有這些人的身影。

他們在戰場被人遺忘或忽略的犧牲與付出,他們回到本土仍然要遭受的種族歧視,就成為[誓血五人組]的主題和野心所在。

電影第一個鏡頭,來自于1978年對拳王阿裡的一次采訪: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有色人種,及在泥濘中飽受饑餓折磨的窮人,我有什麼理由朝他們開槍呢?他們沒管我叫黑guǐ,沒對我動過私刑,沒有放狗來咬我,沒有剝奪我的國籍...而我不願成為被白人政府派去殺害黃種人的黑人!」

當年,因為拒絕服兵役,阿裡曾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這也成為那些不想上戰場的黑人士兵的縮影。

而那些上戰場的黑人士兵呢?電影選取了一個5人小組,運用變換畫幅和插叙的方式,講述了這個5人小組的當年與當下。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小組核心兼小組長,是“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飾演的諾曼。他高大英俊,冷靜睿智,他在戰場上指揮作戰,下了戰場教給黑人隊員們“黑人的曆史”。

諾曼某種意義上就像是馬爾科姆·x和馬丁·路德·金的綜合體,也是其他四人全身心信賴和景仰着的“精神領袖”。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幾十年過去,戰場上的機靈小夥子被時光雕磨成了大肚腩的老頭子。而隻有諾曼,永遠年輕,永遠棱角分明而血熱激情。因為他死在了越南戰場,也永遠長眠在了那片叢林。

四個退役老兵重新相聚在越南機場,成為電影當下時空的起始。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四人的越南之行,一方面是要尋找到隊長諾曼的屍骨,讓他作為戰士,榮歸故裡。另一方面,當年烈火槍彈的越南叢林,還埋藏了一份5人的秘密。

當畫幅變化,來到當年報道越戰時代的電視機畫面比例時,意味着時光回溯到了1960年代。美軍正深陷在越南泥沼,國内正一片反戰運動風起雲湧。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以諾曼為核心的5人小組接到了一個新任務。他們要尋找一架墜落的中情局運輸機,運輸機上裝載着本要付給當地少數民族的薪資,作為協助打擊“越共”的報酬。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随着和[現代啟示錄]一樣的經典夕陽與直升機畫面,一場槍戰在熱帶雨林中打響了。直升機被當地遊擊兵轟掉,5人小組落在岩石後、藏在雨林中,和對方遊擊兵開槍射擊。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一場短暫的戰役結束後,他們終于在一架失落的運輸機上發現了目标——那是一整箱金條。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而諾曼迅速做出了決定:他們要把金條“偷梁換柱”!這不是“偷”,這是美國“欠”他們的!

「我們黑人為了美國獨立,灑下了第一滴血。從一開始,黑人就在為這個國家犧牲,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應有的對待。而我們得到的卻隻有欺淩,去他們的吧!」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經過一番慷慨陳詞,5人達成同意,把金子埋起來,等到之後有機會再回來挖出,可以用來支援黑人平權事業。結果,這一等,就是幾十年之後。

尋金之旅,伴随着四人尋找精神領袖屍骨與幽魂的動機,一起建構起了電影的主線。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電影的故事并不複雜,但拍了整整兩個半小時。除了鏡頭不斷地在當下和過去之中穿梭遊弋之外,還因為斯派克·李在叙事之外的野心。

就像《紐約客》評論的,“這是一部裹挾在冒險途中的曆史課”。[誓血五人組]中,穿插了大量關于美國黑人曆史的文獻素材。

比如馬爾科姆·x的演講片段:

「當你們讓兩千萬黑人幫你們打仗,幫你們摘棉花,卻從不給他們任何實際的補償...他們對你們的忠誠遲早會消耗殆盡。」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和主張“非暴力”運動的金博士不同,馬爾科姆更像一頭高貴而危險的黑豹。推動黑穆斯林運動,反對“非暴力”主義,更主張最徹底地對抗美國對黑人的暴力和人種歧視。

電影中,在戰場被黑人兄弟們視為“精神領袖”的諾曼形象,比起金博士,顯然從馬爾科姆身上擷取的靈感更多。

他控訴黑人士兵所遭受的不公待遇:“美國總人口中占比11%的黑人,征兵率卻高達32%!”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非裔美國軍人,幾乎在忍受了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情況下,參加了從獨立戰争到越南戰争的所有重大戰役,為美國的獨立與發展流血犧牲。

從為獨立戰争犧牲的第一人克裡斯普斯·阿塔克斯,到骁勇善戰的“水牛士兵”,再到内戰時期,入伍作戰的18萬6千名黑人,二戰中,為反法西斯作戰的91萬名非裔美國軍人。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但是最終,他們被承諾的自由與平等從未得到。隻有種族主義警察的暴行,幾十年如一,不曾改變。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在現實中,馬爾科姆在演講中也曾不無憤怒地控訴過:

「白人把你送到南韓,你浴血奮戰!他們把你送到德國,你浴血奮戰!他們把你送到南太平洋打日本人,你浴血奮戰!你的血為白人而流!可你家鄉的教堂被炸毀,你的小女兒被謀殺,你并沒有為他們流血!你流血是因為白人叫你流,你咬是因為白人叫你咬,你叫是因為白人叫你叫!」

有意思的是,[誓血五人組]中還複刻了當年越方對美國黑人士兵喊話的廣播内容。

曆史上真實存在的“河内漢娜”是當時著名的廣播女聲之一。她會用冰冷而緩慢的語調念出美軍的陣亡名單,播報美國國内的新聞。當時的大兵們為了聽一曲美國民謠和搖滾樂,就不得不忍受這些。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電影中,有一段“河内漢娜”播報金博士被刺殺的新聞。

「黑人大兵們,你們的政府派遣了60萬兵力打擊反抗者,生活在超過122個城市的黑人兄弟們滿腔怒火。你們在這裡與我們作戰,而千裡之外慘遭政府殺害的黑人同胞需要你們。」

這一段極為諷刺,5人小組聽聞金博士被刺殺,聽着國内的黑人民權運動,能做的,不過舉槍向天發洩一通。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他們在另一個國家的前線抛灑熱血,在自己國家卻被剝奪了自由。

而即使沒有死在戰場上,從越南回歸,就像插曲《inner city blues》中所唱:他們找不到工作,或對毒品上瘾,沒有雇主,被人們白眼,被叫做“嬰兒殺手”。

戰争的陰影在他們周身從未走遠,不論曾經如何希望滿懷的一生也就這樣毀掉了。

電影中,和其他幾人格格不入,家庭破裂、情緒暴躁而有着精神分裂傾向的退伍兵保羅,就是有着嚴重戰後創傷的一個代表角色。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斯派克·李幻想了一箱金子來補償他們,也讓這箱金條最終可以分發給家鄉的黑人同胞和貢獻給黑人運動。

這一刻,銀幕上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幾乎和當下現實産生了令人震驚的劇烈共振。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說電影映照現實也好,曆史回複當下也罷。斯派克·李在電影中的野心和誠意日月可鑒。可是,兩個半小時填滿太多私貨的表達,也的确令人感到冗長而沉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