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甯面線,又名普甯鹹面線,潮汕長壽面。是廣東省普甯市特有的漢族傳統美食之一。
面線型如線如紗、口感柔韌鹹香,普甯鹹面線選用優質小麥粉配以鹽水鹽加工成細如絲絮韌如绡的細長面條,潮汕語裡“面”的發音與“命”相似,是以長面有長命之意,故有長壽面、壽命之稱。深受廣大人民群衆和海内外僑胞所喜愛。
潮汕習俗
潮汕地區,普甯面線也常叫做潮汕長壽面,寓意長命吉祥。每逢過節、祝壽,通常都用普甯面線作為禮品相贈。用炒面線作招待親朋好友,可以說是盛情接待;逢年過節或生辰喜誕舉行盛宴,也少不了炒面線。用面線作禮品送給親朋,雖不算是厚禮,但也可算作是心意了。由此可見面線在過去潮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面線制作工藝繁瑣,并非每家每戶自己制作,而是由專門的面線作坊生産銷售。面線的置于陰涼、密封處,不易腐敗滋生細菌,貯藏期長。食用時用開水灼一次,再進行烹饪,食用很友善。
普甯面線特色之處
普甯面線适合用于炒面,用普甯面線炒面,口感上炒米粉、河粉、炒面等要好吃,易炒。炒出的面口感比米粉略有韌勁,比正常用的炒面制品要細,易嚼。
普甯面線的吃法(食用方法)
普甯面線适合多樣吃法,可做面線湯也可炒,亦可用于蒸制菜品。
1、面線湯,選用應季時蔬或蔥、肉類等材料,面線先用開水沖洗一遍,再加入食材用水煮熟即可食用。
2、炒面線,普甯面線适合用于炒制。選用應季時蔬,小蔥、肉類等材料,小蔥切細,時蔬、肉切絲。熱鍋後先炒青菜,炒至半熟盛出放一邊,再炒肉絲,炒制半熟放一邊,再炒面線,面線炒約2-3分鐘後,倒入青菜、肉絲、蔥炒制至食材熟即可,不必炒過久。如果要更有嚼勁,需要多放點油,炒制過程中用鍋鏟壓面2-3秒,翻面再壓,如此反複3-4次即可。
3、涼拌面線。面線用水洗一邊,再放進開水中煮熟撈出,放入冷水中。調制配料 麻油(或橄榄油)、醬油、醬料,鹹雜菜等混入攪拌即可。
4、面線蒸品。面線也可以用于做菜,做法于興國米粉魚類似。面線可底部疊加的主料,上方擺放肉菜制品,蒸制而成。做法概述:材料可用魚、或排骨的肉菜食材,根據自己的口味腌制、或煎炸。
面線用水洗過一遍避免太鹹(涼水、開水均可)。拿出蒸盤,面線置于底部,炒制的材料置于上方。上蒸鍋。蒸熟出鍋後,再倒入幾滴油、鹵汁,撒上幾把蔥花即可(可任意選調味菜撒)。
差別之處
普甯鹹面線制作工藝和口感有别于友善面和挂面,制作的關鍵有幾點。
制作的關鍵
1、拌面,鹽水的濃度比例要根據春夏秋冬氣候來定,夏天、雨天鹽的濃度要高些,以前是師傅憑經驗操作,現在科技發達有儀器測量。面放入超大容器裡後邊注入鹽水邊攪拌一直到面團發韌有彈性為止。
2、成面條,傳統做法是用手搓,把面團放在案闆上,用刀切成小塊,手工慢慢搓成細長面條,既不衛生又無效率,如今改為機械化制作面條,幹淨又衛生。
3、在自然環境下稍作晾曬後蒸熟,再自然風幹。吃普甯鹹面線的時候用開水焯去面的部分鹹味,過一遍涼水,再配上必不可少的韭菜及其他豐富的輔料炒。
種類差別與不同
普甯面線與長壽面的差別與不同
長壽面通常以長為主,做法與普通面制品相同。而普甯面線有加鹽,細長,且曬制而成。
普甯面線與堿水面的區域與不同
堿水面通常不加鹽,而普甯面線加鹽,口感上比堿水面略有韌勁。
普甯面線與挂面的差別與不同之處
普甯面線與挂面的曬制手法相同,卻也有差別,結構上曬幹後的挂面為幹、硬、易碎,而普甯面線是軟、韌。口味上,普甯面線為鹹,比挂面有嚼勁、韌勁。
普甯面線與台灣面線的差別與不同之處
台灣面線與普甯面線略有相同之處,普甯面線細長煮久可成糊,與台灣面線有同樣的形狀,但台灣面線不需煮久。不同之處在于台灣面線制作時沒有曬制脫水,易煮爛,更細。
普甯面線為韌勁,煮爛時間比台灣面線長,且湯底容易鹹。普甯面線最适合炒面,台灣面線最适合煮湯面。
普甯面線制作工藝
普甯面線用麥粉(全麥面粉)加适量食鹽揉成面團,再捏扯成線狀,晾曬幹後,蒸熟成品。
部分來源:網絡
編輯:普甯綜合網
溫馨提醒
最近微信大改版,大家一定記得要把【普甯綜合網】設為星标或置頂,不然很容易錯過每一次的推送哦~是以趕緊按照下圖方法給普甯綜合網加上小星星或者置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