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光有現成的優秀兒子,為何卻立跛足又資質平庸的奕詝為太子

道光有9個皇子,奕詝不是長子,資質平庸,又跛足,為何道光會選擇他為繼承人呢?

奕詝是道光帝的四皇子,道光十一年生于圓明園,生母是孝全成皇後。

道光有現成的優秀兒子,為何卻立跛足又資質平庸的奕詝為太子

(鹹豐帝像)

奕詝10歲的時候,孝全成皇後病逝。道光憐惜他,便讓靜貴妃擔負起對他的養護責任。

當時,靜貴妃也育有皇六子奕䜣,比奕詝小1歲。兩人天天一起讀書,練習騎射,是以關系特别融洽。

奕詝長相普通,讀書和騎射也資質平庸,但他待人接物謙遜有禮,對待道光和靜妃都頗為孝順,是以頗有賢名。

奕䜣自幼聰慧伶俐,讀書和騎射均有不俗表現,再加上他長得一表人才,在諸皇子中最得道光寵愛。

雖然道光有9個皇子,但除掉早夭的和尚年幼的,能被考慮的就隻有奕詝和奕䜣了。

當時的清朝,鴉片戰争後,已呈衰弱之勢。道光本無治國之才,隻得寄希望于能選擇一個好的繼承人來改變國運,是以他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特别認真。

在道光看來,奕詝“長且賢”又很仁孝;奕䜣“天資有異”,文武兼備,打心裡他是更喜歡奕䜣,可是他決定還是要考察一番,再做決定。

道光有現成的優秀兒子,為何卻立跛足又資質平庸的奕詝為太子

(狩獵圖)

有一次,道光率皇子們到南苑狩獵。

奕䜣和其他皇子紛紛追射獵物,唯有奕詝靜坐一側。

狩獵結束的時候,衆皇子都有斬獲,特别是奕䜣捕獲最多,受到了道光的稱贊。

道光見奕詝空手而歸,非常 詫異,于是問他。

奕詝便回答:“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且不想以弓馬一技之長與諸兄弟争高低。”

道光聽後,非常高興,對身邊的大臣們說:“此真帝者之言!”

身邊的大臣也趕緊附和,于是奕詝仁名在外。

不過,道光還是覺得奕詝不是合适的儲君之選,是以一直在他和奕䜣之間搖擺不定。

道光二十九年,道光身體每況愈下,已不能支。

道光不得不将立儲的事情決定下來,于是他召奕詝和奕䜣詢策問政。

奕䜣對于道光提出的問題回答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且滔滔不絕。

奕詝卻長跪于地,涕淚橫流,隻是不語。

道光有現成的優秀兒子,為何卻立跛足又資質平庸的奕詝為太子

(道光帝)

正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道光見奕詝如此,心裡也頗為感動,待二人走後,他對身邊的大臣說:“皇四子仁孝,可當大任。”

第二日,道光病逝後,在軍機大臣、内務府大臣等人的見證下,領班大臣宣讀了寫有奕詝名字的傳位秘诏。

奕詝遵诏繼位,是為鹹豐帝。

那麼,資質平庸的奕詝真的是靠他自己的能力得到帝位的嗎?

不是的,原來奕詝身後有一位高人,這位高人就是他的老師杜受田。

道光有現成的優秀兒子,為何卻立跛足又資質平庸的奕詝為太子

(杜受田劇照)

杜受田出身于書香世家,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大儒。

自道光十八年始,被道光指定為奕詝的老師,此後年年得到提拔,再加上他滿腹才華,又多有謀略,很得道光器重。

杜受田是個漢人,從小受得是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是以在立儲的事情上,他始終有着“有嫡立嫡”的傳統思想,再加上奕詝有賢名在外,是以他決心幫助奕詝奪得帝位。

做為奕詝的老師,他很明白奕詝想要在才華和騎射上勝過奕䜣,是沒有一點勝算,于是他常告誡奕詝,切勿自逞才智,務必要以忠孝仁愛的形象得到道光的肯定。

奕詝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在兩次考核前,他都聽從杜受田的應對之策,避開自己的弱點,以仁愛的姿态展示在道光面前。

就這樣,資質平庸的奕詝憑着作秀得到了道光的認可,打敗了才氣不凡的奕䜣。

(參考史實:《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