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區政法故事⑯ | 羅大春:心甘情願做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沙區政法故事⑯ | 羅大春:心甘情願做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沙區政法故事⑯ | 羅大春:心甘情願做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核心提示

一個人,一雙腿,穿梭在樓棟之間

一張嘴,一雙眼,記錄着社情民意

這是她工作的縮影

她是五裡社群人大代表

社群網格員羅大春

在她46歲那年,女兒因病過世,成為了社群的失獨家庭。2012年,社群劃分網格,她被選為網格員,而後又在選舉樓棟長中,又被選舉為樓棟長,對于她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資訊的采集、社情民意的收集,政策的宣傳,沖突的化解,便民的服務都是她工作的内容,用她的話說,她就是社群居民的“貼身管家”。

沙區政法故事⑯ | 羅大春:心甘情願做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no.1

一股“傻勁”,敲開居民的“心門”

下網格,走門棟,進家庭……是她的基礎工作。起初,有人說她“傻”,竟然傻乎乎地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走家串戶采集資訊,了解居民的需求。

“起初,我發現,工作時間上門入戶的效率确實不高,很多上班族都不在家。為了保證資訊采集的效率,我覺得犧牲自己的那點時間是值得的,實踐證明我的傻方法也是效率最高的。”羅大春說,随着工作的推進,另一個難題也困擾住了她。

在上門入戶時,許多居民不願開門,不願多交談,更不願意提供基本資訊。

出現信任危機怎麼辦?

“我依然相信人性與真心,用真心就能換來真情。”在之後的日子,無論是烈日還是暴雨,無論是黑臉還是閉門羹,她始終笑臉相迎。

在她看來,為群衆解決訴求,漸漸的,居民就會覺得她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依靠的,久而久之她的付出會得到回報。

而她工作的傻勁,也讓她打開了居民的家庭之門,心靈之門。

沙區政法故事⑯ | 羅大春:心甘情願做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沙區政法故事⑯ | 羅大春:心甘情願做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no.2

一張“貧嘴”,發現居民的訴求

有人說羅大春愛管閑事,有事無事就愛到居民中去了解他們的訴求等。也正是她這種“熱心”讓她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居民的心裡話,解決了居民的困難。

一次,羅大春在清理4号樓棟間的雜物時發現,樓棟門前停放的機車等擋住了清理雜物卡車的道路。羅大春說:“也正是因為與樓棟居民在平日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及時提供最新情況,讓我們在最快時間内将亂堆的雜物處理完畢。”

大半年的網格工作,讓她對網格工作有了自己的認識——“網格員的‘熱心’應該是出于職責、出于内心對居民群衆的一種關心、關照和關愛。”

是以,她時刻要求自己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盡力完成每一個居民的訴求,無論是份内份外,隻要居民找到她,她就絕不推诿。

今年4月,網格内居民徐先生反映樓下餐廳油煙污染。羅大春立即上門檢視核實,發現餐廳老闆自行在牆上開孔裝了個排氣扇,油煙順着排氣扇飄向樓上,影響了周圍居民生活。随後,她上報執法隊,第二天就下發了限期整改通知單,一周内餐廳老闆已整改加裝油煙淨化裝置。

這事件的圓滿解決,讓她得到了該樓棟住戶的認同和稱贊,也聽到了不少暖人心的話語:“羅大春這個網格員不僅貼身,還貼心,真的是我們信賴的人”。

她說,“我希望能繼續在網格員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做一名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沙區政法故事⑯ | 羅大春:心甘情願做居民群衆的“貼身管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