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儀狄造酒”的傳說,在《呂氏春秋》《戰國策》《世本》等先秦典籍便有記載。宋司馬光《酬鄰幾問不飲栽菊》更是寫道:酒醴乃人功,後因儀狄成。司馬光作為大史學家、大學問家,認為酒的發明曆史久遠,直到大禹時期經由儀狄之手取得了造酒技術的突出成就,充分肯定了儀狄在中華酒文化曆史上的特殊地位與傑出作用。

儀狄,在中國傳說中因“造酒”而廣為人知。但,曆史上關于儀狄的性别卻從未有過明确記載,常被世人認為是男性。
其實,儀狄,應當為女性。
從以下兩個方面不難推測出儀狄的性别。
第一,儀狄生活的時期約在大禹時期。除了宋代司馬光有記述外,先秦《戰國策》也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的記載。
大禹時期的社會分工應當是本着能力、經驗、效益的原則進行的。是以,身強體健者和經驗專長者負責在外奔波獵取野獸,維持部族的生計;年老體弱者、傷病員及婦女則在居留地及周圍從事采集、養殖、生産等繁衍的工作。不難想象,留守居留地的可勞動成員,主要為婦女。“釀酒”也有了從生活偶然現象變為日常釀造事務的可能性。
第二,人類最初對酒的認知與早期使用,主要是獻祭、溝通鬼神的媒介物質。而由于原始生殖崇拜、女性生理崇拜,從事獻祭、溝通鬼神的職務也一直由女性擔任,是以,作為靈媒的釀酒事務從一開始到後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也隻能由女性來擔任。
女性與酒的關系自上古時期便開始了,是以,大禹時代的儀狄必然是女性無疑,而女性在人類酒文化史,尤其是早期酒文化史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也不容替代的。
不過,時至今日,酒的功用也從最初的鬼神祭祀,逐漸滲透于整個世界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世人的生活中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已無關乎性别、國界。
就像悅香型酒,從曆史中走來,帶着中華“酒悅文化”的傳承,與“食藥同源”健康理念的運化,演化為自身“以悅為本”的核心;注重酒品本身以及飲酒過程中為五感,即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所帶來的身、心、靈之悅;倡導節宴興酣的愉悅、聚飲助興的喜悅、人情交流的歡悅、情感溝通的怡悅、酒酣盡歡的和悅。
飲中華悅酒,盡歡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