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data-track="48">杜康和儀狄都是古代擅長釀酒的人,他們兩位合稱為“康狄”。對于誰才是中國的酒神,千年以來一直都是衆說紛壇。是以有人說是杜康創造了秫(shú)酒,儀狄創造了酒醪,他們二人是不同酒類的創始人。</h1>
實際上早在黃帝時期,我國就出現了釀酒業,儀狄和杜康都是總結了前人經驗并加以改造的釀酒者。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data-track="5">杜康和儀狄</h1>
在《史記》裡,杜康是夏朝的國君,酒是他創造出來的。
在《說文解字》裡,杜康也是夏朝的國君,酒也是由他創造出來的。
與兩部漢朝典籍不同,《呂氏春秋》、《戰國策》認為酒是由夏禹的女兒儀狄創造出來的,還說儀狄将酒進獻給夏禹品嘗,夏禹品嘗過後,居然頒布了禁酒令。(關于禁酒令看這裡:既是美酒,也是毒藥,古代是如何禁酒的呢?)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data-track="18">酒官</h1>
在古代有一個專門負責釀酒、開發酒的口味、酒的買賣的官員,他的作用和現代酒業相差無幾,不過是官方認證的古代版公務員。
史料中,儀狄是一個負責酒的官員,那杜康呢?不是說他是夏朝的國君嗎?怎麼能和管理酒的官員扯上關系呢?
其實在傳說中,杜康不僅是夏朝的國君,他還有一個身份——黃帝身邊的臣子,專門負責釀酒的。
有一些古籍說帝堯、帝舜都是飲酒量很大的君王,可見先秦之前就已經有酒的存在了,而且君王身邊也有負責釀酒的官員。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 data-track="32">釀酒第一人</h1>
在《世本》(古代譜牒)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儀狄作酒醪,變五味。杜康作秫酒”,意思是這兩個不同種類的酒一個是儀狄發明的,一個是杜康發明的。
這樣釀酒第一人的稱呼就不會再争來争去,直接一人一個,展現了我國自古以來的中庸之道。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5" data-track="42">酒醪和秫酒</h1>
酒醪和現代我們熟知的米酒差不過,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醪糟,它是由糯米經過發酵而成的酒類。
酒醪性溫軟,味道甘甜,顔色潔白細膩猶如一碗濃稠的甜粥。除了做酒以外,醪糟還有其它的功能,比如作為主食或配料等。
秫酒則是由高粱釀造而成的,它的制作工藝與酒醪相近。
秫酒雖然是由高粱制作而成的,但它并不是我們熟知的白酒,而是我們日常料理所用到的黃酒(紹興酒)。白酒是通過蒸餾裝置的酒,出現的時間要比秫酒還要晚。
盡管《世本》給出了一個中庸版本的釀酒第一人,但中國釀酒史上真正第一個釀酒的人是誰卻沒有答案。中醫典籍《黃帝内經·素問·湯液醪醴論》中提到了一種用稻米制作而成的甜酒醪醴(láo lǐ),可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酒的存在了。
是以儀狄和杜康兩人,都是集前人釀酒之大成者,完善并開創了酒醪和秫酒,讓後世為之稱贊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