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

據《神農本草》所記載,酒,應當起源于遠古的神農時代。在陳其榮所著的《世本八種》中稱:“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秣酒。”儀狄與少康皆為夏朝人。由此可見,在夏朝的時候,我國就能夠釀酒了。
不過,根據史料記載,儀狄與少康最早所釀出的酒并非谷類酒,而應當是以水果為釀酒原料所釀成的果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自元代時才開始釀造“燒酒”。
所謂的“燒酒”,其實就是今天我們所稱的白酒,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而已。由于“燒酒”的顔色多為無色,看上去比較清澈,便将“燒酒”的名字改為了“白酒”。
在我國民間,由于“酒”是一種文化,是以,我國對“酒”相當重視。為了能夠使“酒”文化發揚光大,我國在1952年--1989年之間,先後進行過五屆中國白酒國際名酒評選活動。在這五屆名酒評選活動中,茅台酒上榜五次;汾酒上榜五次;西鳳酒上榜四次;五糧液上榜四次;古井貢酒上榜四次;董酒上榜四次;泸州老窖特曲上榜四次;全興大曲酒上榜三次;劍南春上榜三次;泸州老窖特曲上榜三次;洋河大曲上榜三次;雙溝大曲上榜二次;郎酒上榜二次;特制黃鶴樓酒上榜二次;泸州大曲酒上榜一次;武陵酒上榜一次;寶豐酒上榜一次;宋河糧液上榜一次;沱牌曲酒上榜一次。
依據1989年在合肥舉行的中國白酒國際名酒評選結果,現确定茅台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曲、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泸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雙溝大曲、特制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為我國的十七大名酒。
在這十七大名酒當中,茅台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曲、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泸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雙溝大曲、郎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這十五種白酒許多人都聽說過。但是,聽說過特制黃鶴樓酒和武陵酒的人就比較少。
那麼,既然很少人聽說過這兩種白酒,這兩種白酒怎麼能夠成為十七大名酒中的一員呢?
其實,十七大名酒評選活動共有362種白酒參加,評酒采用百分制(色澤10分、香氣25分、口味50分、風格15分)的方法進行評選,在評選之前将全部酒樣進行密碼編号,采用淘汰制的方法進行初評、複評和終評。主持評酒工作的專家為:沈怡方、于橋、高月明、曹述瞬、曾祖訓、王玉貴。另有44名評委參與評鑒。所有評選過程公開、公正,沒有任何營私舞弊的現象存在。我們很少聽說過的特制黃鶴樓酒和武陵酒之是以能夠成為十七大名酒中的一員,足見其酒的品質還是非常優良的。隻不過由于這兩種酒沒有做過多的營銷推介活動,才進而導緻了我們很少聽說過這兩種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