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大可:酒神杜康和儀狄的懸殊命運

朱大可:酒神杜康和儀狄的懸殊命運

中國北方釀酒業長期祭祀“造酒仙翁”,但具體的事迹和神格已經湮滅,目前人們還得記得的酒神隻有兩位,那就是杜康和儀狄,其中杜康的名望,遠遠超過了儀狄,導緻這種不平衡狀态的原因,是曹操的那首《短歌行》,裡面“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對杜康發明的美酒做出高度評價。由于這個原因,杜康成了家喻戶曉的酒神,而女酒神儀狄卻被大多數人所遺忘,被掩蓋在時間的塵土之下。

關于杜康的身份,有人說他是黃帝的臣子,又有人說,他生活在春秋戰國年間,還有人說,他是一名漢代的地方官員。我個人比較認同的觀點是,杜康就是夏朝人少康,而杜康的身世,曲折離奇,完全可以演繹出一部驚心動魄的長篇小說。

杜康原本是夏國國王的後代,因為遭受外族入侵,夏國被滅,全家被迫出逃,在流亡途中,母親生下了杜康,當時為他取名叫少康。少康長大後,越過邊境,逃到了臨近的虞國,國王賞識他的廚藝和釀酒技術,派他擔任宮廷的廚師長,還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後來又贈送他一塊方圓十裡的土地和五百名士兵。少康以這些資源為基礎,啟動了他的複國計劃,最終戰勝對手,實作了夏國的複興。曆史上把這場驚天動地的事變,稱為“少康中興”。1

朱大可:酒神杜康和儀狄的懸殊命運

讓我們折回到釀酒的話題。晉代學者江統所著的《酒诰》記載說,當年杜康落魄的時候,因為十分貧窮,舍不得把吃剩的高粱飯丢棄,就倒在大桑樹的樹洞裡,時間一久,它開始發酵起來,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香味。杜康由此頓悟出造酒的原理,結果釀出了中原地區的第一壇美酒。這種用高粱釀成的酒,古人稱為“秫酒”。2

跟杜康完全不同,儀狄是一位美麗的女性,“儀”這個字,在古漢語中通“娥”,也就是“姑娘”的意思,是以,儀狄這個名字譯為現代白話文,就是“狄姑娘”的意思。有人認為,儀狄是大禹時代的祭司,因為“儀”還可以解釋為祭祀。又說她是一名主管釀酒的官員。還有人說,她是日神舜的女兒,是以跟宵明和燭光是同胞姐妹。3

如果儀狄是舜的女兒,而杜康是夏國的國王,那麼儀狄的輩分無疑比杜康高出了許多。要是以發明時間而論,儀狄才是真正的酒神。為避免兩者的沖突,古人提出了一種中庸的說法,說是“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4。意思是說,衡量兩人貢獻的标準,不應該是時間的先後,而應該是他們發明的品種。儀狄發明的是酒醪,而杜康發明的是高粱酒,由于這個緣故,兩人各有貢獻,平分秋色,可以并列為中華酒神,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什麼可争論的了。

用高粱釀制的秫酒,在發酵工藝上,最初跟醪酒沒有本質差別,但後來,高粱酒引入了蒸餾法,這種工藝可以生産出高純度的白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茅台,它是用單一高粱品種釀造的白酒,成為現代中國酒徒的最愛。

再說這種“酒醪”,也就是官話區所說的醪糟,南方稱之為酒釀,是一種用糯米燒煮發酵而成的食品,上面有一層液體,顔色淺黃,味道甘甜,帶着微醺的酒香,過濾掉米粒之後,就成了米酒。把專用酒米加以浸泡、蒸煮、拌曲和壓榨,可以制成顔色暗紅的黃酒。

朱大可:酒神杜康和儀狄的懸殊命運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人竟然用這種暗紅色的酒漿,來隐喻女兒出嫁時初夜出血現象,還美其名曰“女兒紅”。為了滿足世人的“處女情結”,女兒的父母會在其出生的那天将一壇黃酒(最好親手釀制)埋于地下,直到女兒出嫁和新婚酒宴上才拿來飲服。這是一種語義暧昧的象征儀式,它旨在向新郎、家屬及其全體賓客宣告,咱家女兒在肉身和道德上都是純潔無瑕的。

在明清兩朝,黃酒是貴族的飲品,《紅樓夢》裡描寫的酒宴,所飲服的其實都是黃酒,它性情溫和滋補,怡情而不傷身,使人不易當場失态,較為符合儒家倫理的規範,是以是有教養的貴族的佐餐首選。

白酒則與之相反,它過去一直是貧苦百姓的瓊漿。我曾經多次到貴州遵義進行民俗調研,發現赤水河作為川黔之間的重要商貿通道,曆史上曾經盛行“十八幫”的組織,光是食品行業,就有鹽幫、糖食幫、茶幫、米幫、油幫和酒幫等等。這些幫會成員,白天辛苦勞作,晚上聚會宴飲,用烈酒尋求歡樂,發抒江湖豪情,同時也借此驅除寒氣和病痛。正是出于這種需求,郎酒、泸州老窖、董酒和茅台等酒類品牌,才會應運而生。

白酒最初隻是底層草民的生命伴侶,1935年遵義會議期間,茅台酒被周恩來發現并大加贊賞,從此得以翻身,一躍而成1949年後國宴上的瓊漿,并由此帶動整個白酒地位的急劇上升。與此相反,黃酒的地位則大幅下降,成為坊間百姓的普通飲料。雖然近年來浙商開始炒作黃酒,努力提升它的價位,但仍然無法跟茅台相提并論。這種命運的逆轉,是當年的發明者做夢都不曾想到的。

讓我們再看看儀狄的命運。據《戰國策》記載,儀狄發明醪酒之後,把它獻給國王大禹品嘗,大禹喝了之後,覺得香醇可口,但他非但沒有獎勵儀狄,反而開始疏遠她,甚至把她打入冷宮,并放出話來,說後世一定會出現酗酒誤國的君王。這段記載導緻儀狄的形象一落千丈,淪為一個用美酒蠱惑國王的妖女。5

大禹的警告難道是在危言聳聽嗎?當然不是。這是一個來自地神的精準預言。夏朝的最後一個國王桀,正是由于酗酒無度,荒廢朝政,以緻丢掉了整個王國。六百年後,商纣王重蹈覆轍,沉迷于酒色之中,結果再次丢掉了江山。6

朱大可:酒神杜康和儀狄的懸殊命運

鑒于這些慘痛的教訓,周文王上台之初,就頒布了全民禁酒令,要求酒類隻能用于祭祀,犯禁者一律逮捕,重者還要殺頭。另一方面,儒家也試圖在道德層面上,限制酒精在日常生活中的泛濫。是以,在中國所有行業神裡,隻有酒神沒有自己的神廟和祭司。他們的待遇,甚至連鹽神都不如,與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尊榮相比,更是望塵莫及。

盡管如此,和對待食神饕餮一樣,中國人依舊在自己的舌尖上,修建起了他們的酒神廟,以飲酒的實際行動,來敬拜兩位偉大的發明者。在中國的大多數朝代,飲酒一直是文人的美德。魏晉時代著名的竹林七賢,個個都以酗酒著稱。即使是魏國的僭主曹操,也帶頭喝酒,還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盛唐詩人李白更以“飲中八仙”著稱,在他那些汪洋恣肆的文字之間,洋溢着狂熱的詩情和熏天的酒氣。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做太守時,每日縱酒狂歡,留下了著名的行酒文《醉翁亭記》。

酒是君主和王權的死敵,卻是文學家永遠的情人。

注:

1 《竹書紀年》:“後缗生少康,既長,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衆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衆,撫其官職。夏之遺臣伯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之燼以伐浞。浞恃澆皆康娛,日忘其惡而不為備,少康使汝艾諜澆。初,浞娶純狐氏,有子早死,其婦曰女岐,寡居。澆強圉,往至其戶,陽有所求。女岐為之縫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襲斷其首,乃女岐也。澆既多力,又善害,艾乃田獵,放犬逐獸,因嗾澆颠隕,乃斬澆以歸于少康。于是夏衆滅浞,奉少康歸于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2《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酒诰》:“酒之所興。乃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曆代悠遠。經口彌長。稽古五帝。上邁三王。雖曰賢聖。亦鹹斯嘗。”

3《世本八種·作篇(張澍稡集補注本)》:“帝女令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宋衷注:‘儀狄。夏禹之臣。’”王粲,《酒賦》:“帝女儀狄,旨酒是獻。

4《說文解字》:“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秫酒。”

5《戰國策·魏策二》:“梁王魏嬰觞諸侯于範台,酒酣,請魯君舉觞。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絶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6《韓詩外傳》:“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裡,而牛飲者三千人。”《史記·殷本紀》:“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本文為喜馬拉雅錄音整理而成

本文圖檔皆來自網際網路

上傳與管理:傑夫

————————————————————————————————————

朱大可:酒神杜康和儀狄的懸殊命運

首部中篇小說集《字造》《神鏡》《麒麟》

朱大可:酒神杜康和儀狄的懸殊命運

首部長篇小說《長生弈》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