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時節,記者來到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吳龍寶嘎查,順着牛叫聲傳來的方向,找到了嘎查脫貧戶趙海龍家,隻見13頭黃白相間的西門塔爾牛在棚圈内悠閑地散着步。說起養牛帶來的效益,趙海龍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年4月出欄了5頭小牛,收益6萬元。”
嘎查黨支部書記吳愛民介紹:“趙海龍發展養殖業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2015年,趙海龍家被識别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入股禾馨種養專業合作社6萬元,每人每年分紅1200元。2018年,趙海龍通過二次産業施策,購買了6頭牛,每頭政府補貼5000元,在合作社代養。2019年代養期滿後,趙海龍分得了4頭基礎母牛,在他的精心養殖下,牛個個皮毛光滑、膘肥體壯,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采用科學養殖方法,禁牧期間制作黃貯飼料,2019年産3頭牛犢、2020年産5頭牛犢,目前有的牛還正在待産,現在家裡的牛已由起初的4頭“扶貧牛”發展到了13頭。養了牛之後,趙海龍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纖細的繡花針在織布上上下穿梭,鮮豔的花朵呼之欲出。走進趙海龍家屋内,趙海龍的妻子劉玉蘭正在繡架前忙着刺繡。為了增加收入,劉玉蘭從2017年開始學習蒙古族刺繡,有空閑時間就刺繡,每年的刺繡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成為嘎查有名的“繡娘”。在嘎查婦聯主席的鼓勵下,劉玉蘭帶頭建立了嘎查蒙古族刺繡工作交流群,指導村裡愛好刺繡的繡娘刺繡,如今通過微信線上帶動、指導10人。劉玉蘭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今年我打算挑戰1萬元的刺繡訂單!”靠養牛、刺繡脫貧的趙海龍、劉玉蘭夫婦,如今正幹勁十足地奔向小康生活。
□記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