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國慶節過去了,院線“三巨頭”的總成績已經超過50億。

這其中《我和我的祖國》最特殊,7個導演執導7個片段。

每個人心中的“最佳”可能有所不同,徐峥、甯浩、管虎...都給出了驚喜。

而我注意到的是這一部——《白晝流星》。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一直以來,陳凱歌就被人認為“出道即巅峰”。

既是誇《霸王别姬》時期的陳凱歌是真牛,其實也反應他之後的作品品質有所下滑。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陳凱歌真有這麼差嗎?

據說電影原名叫《我的祖國》,是陳凱歌給改成了《我和我的祖國》。

多了一個“我”确實是神來之筆,也可以看出陳凱歌對電影主題的了解之深。

但這一“小”一“大”,怎麼粘合是關鍵。

《白晝流星》裡,陳凱歌用最原始的交通工具“馬”,來追趕最先進的交通工具“載人飛船”。

這是屬于他的浪漫。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這不是陳凱歌第一次拍時代,早在17年前,他就用一部十分鐘微電影證明了自己的本事。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豆瓣9.2,僅5000多人評分。

雖不如《霸王别姬》來得名氣大,但《百花深處》也是陳凱歌極具藝術造詣的作品之一。

它出自于《十分鐘年華老去》的系列短片,15位世界大師級導演各拍攝10分鐘,串成一部150分鐘的電影。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十分鐘,拍得好是閱盡年華,拍不好就變成了走馬觀花。

這份命題作文的難度絕對不亞于《我和我的祖國》。

想當年陳凱歌可是作為唯一一位接受邀請的中國導演,他的表現也無疑是讓人最驚喜的。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百花深處》講的是一個搬家的故事。

這天,馮先生(馮遠征 飾)碰上了搬家公司的幾位勞工,邀請他們來搬家。

勞工們問他家庭住址的時候,他麻溜的把路線怎麼怎麼走,分毫不差的說出來。

這一看就是一位老北京了。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可當勞工們終于把車開到他家時,放眼望去卻是一片正在拆遷的荒地。

家沒了。

而馮先生似乎并沒有意識到,對着空氣向勞工們介紹起來:

“這是我們家院子,兩進的院子”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原來,這位根本就不是什麼馮先生,而是瘋先生。

瘋在哪?他的靈魂被困在了舊時代,他的身體在新時代裡迷了路。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影片多次展現了新舊時代的對立沖突。

行駛在街道上的馮先生感到坐立不安,甚至幾度把頭伸出窗外,想要探索這個陌生的新世界。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卻被勞工一聲呵斥縮了回來,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系。

明明是自己指的路,怎麼表現得如此糊塗?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這不在這的嘛!”

這是馮先生重複最多的一句話,他想要邀請勞工們進入他的舊世界,證明自己的家還在這裡,卻沒有人回應他。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雙方之間隔着一道厚厚的屏障,誰也聽不見誰。

還能咋辦呢?車都出了,總得把錢要回來,勞工們不得已配合馮先生演了一出搬家大戲。

這時候,最荒誕的一幕出現了。

活在現代的勞工們,搬的是虛無缥缈的空氣。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而活在過去的馮先生,搬的卻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家具。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兩個時空奇妙的交織到了一起,用一次僞搬家來完成時代的新舊交替。

但别忘了,夢很美,也易碎。

緊接着陳凱歌又親手打破時間裂縫裡的平衡,勞工為了傳遞打火機而忘了演戲,一下子把雙方從剛剛建立的精神世界裡抽出來。

這份幾近殘忍的現實,就像那掉落的花瓶一樣讓人心頭一緊。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它在提醒着你,過去再也不可能複原。

搬家結束了,新舊時代的連接配接點也消失了,整個過程十分短暫。

馮先生依舊是那個瘋先生,他甩着鈴铛跑向大槐樹,邊跑邊喊着:

“搬新家了!搬新家了!”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夕陽把人物和樹木的輪廓勾勒得很清晰,與遠處飄渺的高樓形成對比,頗有一種遺世獨立的詩意在裡面。

随着馮先生越跑越遠,身影越來越小直至消失,直至被這片美景吞噬。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這正是陳凱歌“以小見大”的厲害之處。

一個時代可以很大,高樓、街道...随便一個目光停留,就能感受到它的變化。

一個時代也可以很小,小到隻能裝在一個人的心裡,一不小心就消失在塵埃裡。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這部短片拍攝于申奧成功之後,當時的北京正在進行城市“整容”,許多胡同都消失了。

電影名“百花深處”也正是一條胡同的名字。

我還因為電影去這條胡同打過卡,除了名字好聽點,也沒什麼特别的地方了。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一個十分鐘的故事并不能幹預時代的變遷,但總能給人留下點什麼。

就像經曆過這場搬家之後,勞工們也能從鈴铛聲中感受到,馮先生的宅子是真實存在過的。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其實陳凱歌不怕跟别人比,更不怕跟自己比。

從《百花深處》到《白晝流星》,他一直沒變。

一樣的浪漫,一樣的意識流,甚至于兩條平行線交彙的手法都如此相似。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問題就在于,現在的陳凱歌更放飛自我。

情感着力點變少,不是所有人都能get得到他那飛天的想象力的。

這一點從《無極》《妖貓傳》開始慢慢暴露,喜歡的說他浪漫,不喜歡的說他假大空。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你也不确定到底是觀衆追不上他,還是他追不上觀衆。

或許,就像《百花深處》裡的那句:

如今就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陳凱歌搭檔馮遠征,17年前這部9.2分的神作,不該隻有5000人看過百花深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