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擁有美麗的黃金海岸線,兩千多年前,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曆史悠久,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海鹽文化。所轄縣市物産富饒,風景如畫,民風淳樸,素有"魚米之鄉""金灘銀蕩"的美稱。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瀉湖型湖泊,自然風光秀麗;中華麋鹿園、鹽城自然圈、中國海鹽博物館和鹽城新四軍紀念館也是必遊之地。
1、 鹽城草爐餅
鹽城草爐餅酵料純正,火堿适中,餅底靠爐闆呈現出古銅色,而餅面和糖料經過火烤後為金黃色,餅邊白色不糊,中間餅肉則綿甜爽口。是以,人們形容它為"金玉銅底玉鑲邊,綿甜爽口草爐餅"。

2、 戚橋茶幹
清乾隆皇帝微服南下私訪時,偶患風寒,飲食無味,後一地方1獻上戚橋"歪子"茶幹,乾隆品嘗後,頓覺滋味鮮美,食欲大增,欣然題下"豆幹之王,醒目提神"八個大字,自此被定為宮庭貢品。
3、 建陽米飯餅
建陽米飯餅的原材料是選用水鄉蕩區盛産的稻米制成。出鍋的米餅外焦裡嫩,綿軟噴香,入口即化,食多不膩。
4、 秦南水牛肉
秦南水牛肉集幾百年的加工經驗,采用上乘的水牛,運用正宗哈氏傳統工藝和獨特配方煮制而成,具有新鮮、肉嫩、味香、純正、口感極佳等特點。
5、 醉泥螺
選用本地沿海油泥灘上新鮮泥螺,以紅糖、白酒等配料精制而成,具有營養豐富、肉嫩香脆、鮮美爽口、食而不厭的特色,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能。
6、 魚湯面
魚湯面,為大豐名點,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已有近200年曆史,相傳是一位被趕出皇宮的禦膳廚師所制。魚湯面的制作很特殊,先要剖魚清洗,不留殘血。用豬油下鍋沸至八成,陸續放魚入鍋炸爆,起酥撈起,不能燒焦。将炸過的魚加上鳝魚骨頭或豬骨頭,用河水熬出稠湯,蔥酒去腥,再用細篩過濾清湯,放入蝦籽少許,即可作面湯。面條用上白刀切面。是以,魚湯面色香味俱全。
7、 伍佑糖麻花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淮安府時,鹽城縣令曾以此進貢,大獲贊許。
8、 擦酥餅
阜城擦酥餅曆史悠久,好吃難做,難在酥難擦,火候難掌握。
9、 阜甯大糕
阜甯大糕具有色白、片薄、滋潤細軟、卷得起、放得開、燒得着等特點。唯不宜久藏,口味香甜、營養豐富、老幼皆宜。
沒有寫到的美食,請大家寫在留言區,以便大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