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王朝中興之伊陟相太戊

話說無論是伊尹主動歸政太甲的千年美談,還是太甲潛出桐宮殺伊尹複位的勵志故事,總之 太甲歸位之後,真的就勤政愛民,謹遵湯法,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成為了一代明君,太甲在位23年病死,傳位于子沃丁,沃丁在位29年病死,傳位于弟太庚,太庚在位25年病死,傳位于子小甲,小甲在位17年病死,傳位給小甲弟雍已!

商王朝中興之伊陟相太戊

商王朝世系表

商王朝從商湯開始至雍已,時間長達百年,曆代君王均能節儉愛民,以德治國,是以商王朝可說是國力強盛,國泰民安,如此長時間的和平發展實為難得,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安穩日子過久了,逐漸讓商王朝君王失去了銳意進取的精神,于是各種沖突終于在雍已繼位時開始爆發,雍已荒廢政事,加重了勞役,引起了諸侯、方國和百姓的不滿,有些諸侯甚至停止向商王朝進貢和朝賀。史記記載: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雍已在位十二年,傳位于弟太戊,太戊是商王朝曆史上的中興之主。

商王朝中興之伊陟相太戊

太戊

太戊繼位,和他的哥哥雍已一味追求享樂,不勤于國政,吃喝玩樂遊山玩水,商王朝危機進一步加深,到第7年的時候,在太戊的王宮庭院中生長了一棵桑樹,而桑樹之下又長出了一棵谷樹,在七天的時間裡就長得很大。太戊非常恐懼,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伊尹後人大臣伊陟看到商王朝的衰落,于是借着此事進言道:“臣聽說過妖怪勝不過德,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麼不當之處,是以才會出現妖怪。如果善政修德,以德治民,自然就能免除禍害。”

聽伊陟這樣說,聯想自己以往荒唐的行為,認為很有道理,于是提拔伊陟為相協助自己治理國家

太戊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革:一:謹遵湯法,以德治國 二:改革吏治,細化官制,将其分為内服官和外服官之分,内服官是商王朝直接統治的王畿地區,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轄的地區,這些邦伯分為侯、甸、男、衛幾種

正是由于太戊聽取了伊陟的建議,不斷銳意進取,商王朝再次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氣象。過了一段時間,那棵瘋長的樹枯死了,太戊很是高興。

伊陟說:這是大王執行的德政,上天給予的福佑。為了報答天地山川的福佑,太戊特地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山川的儀式。各地諸侯聽說後,又紛紛前來朝拜。據說首先來進貢朝賀的,是西方的西戎部落。太戊很高興,也派了一個叫王孟的朝臣為使,率領從人,攜帶了中原地區的特産和青銅器,到西戎各部落去慰問。

商王朝中興之伊陟相太戊

由于太戊和伊陟治國有方,不僅是西戎,連以前時常反叛的九夷也都紛紛入朝進貢

商王朝在太戊的治理下,萬國來朝,一片中興氣象,太戊認為這都是伊陟的功勞,于是在祖廟稱贊伊陟,并不将伊陟當作臣子看待,伊陟謙讓說:臣何德何能,這都是大王慧眼識珠,臣願以死報帳大王的知遇之恩,大商在大王手中興盛,這都是大王的賢明的原因!臣寫了《原命》一文獻給大王,希望大王再接再厲,以夏禹、商湯的王道來施政,使我大商更加強大!

太戊在位75年,成為商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死後被後世稱為中宗,其陵位于河南省内黃縣城西南15公裡,是我國目前存世的唯一一處商王陵。其陵墓與商王都距離遙遠,想必是太戊在出巡過程中去世的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