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朝的中興之主—太戊

作者:娛樂鮮橙子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要在固有的基礎上再把國家帶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更是難上加難。是以中國改朝換代當上開國皇帝的不少,但是在王朝中期實作中興的中興之主卻不多。太戊在位期間,政治上實作了官制改革,經濟上農業畜牧業規模飛速發展,井田制初步出現,手工業分工細化,銅器冶煉技術發展迅速,初步實作了石器向青銅器的轉變,商朝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太戊算的上商朝的中興之主了。

太戊期間,商朝的官制達到一個初步完善的階段。太戊時期,官制主要分為内服官和外服官。内服官主要管理王畿地區的事務,又分為外廷政務官和内廷事務官,其中内廷事務官主要服務帝王的皇宮内部的事務,作用類似于清朝的内務府之類。外服官主要管理王畿之外的地區,擔任外服官的主要是邦伯,這些邦伯分為侯、甸、男、衛幾種,而邦伯主要由原來方國的首領擔任。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規範的官制意味着明确的權力和責任,明确的權力和責任意味着高效的行政效率,高效的行政效率則會大大促進社會的發展速度。官制上的變動對于社會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太戊時期,農業發展迅速,規模增大,井田制開始出現。甲骨文中田字代表着大片的平整的土地,這說明在太戊時期,種植業的規模已經開始變大。同時,這個時期的養殖業也出具規模。農業的大發展推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太戊時代,商業發展到一定水準後,貨币開始出現,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為貨币用來交易逐漸代替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這極大提高了商業的運作效率,商業進而得到大發展。商業的大發展所帶來的社會流通進一步推進了文明的發展。

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更推動了文明的發展。太戊時期,手工業發展水準進一步提高,對于銅器的冶煉制造水準更進一步。此時青銅器開始取代石器成為主要生産工具。青銅器取代石器作為生産工具極大提高了生産效率,使殷商的文明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從這個角度來看,太戊不僅僅對于商代有所貢獻,更是對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太戊即位後,任用伊尹之子伊贊和巫鹹管理内政,勵精圖治,在位七十五年,一改商朝原本已經有些頹勢的國運,使商朝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稱之為中興之主,名副其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