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宮靜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孩子:很多孩子在媽媽懷胎期間沒有到十個月就提前出來了,也就是早産;還有的在媽媽肚子裡就不老實,幾個月就要出來,媽媽天天保胎,保不住了就會流産;更有一些父母身體很好,孩子卻從生下來就鬧毛病,我們管這樣的孩子叫“病秧子”;還有的孩子會得一些家族從來沒有的疾病……造成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離不開内因和外因,所謂内因,就是創造生命的人----媽媽自身的健康對孩子的影響。
我國在古代對此多有研究,如《幼科金針》曰:“人禀天地陰陽之氣而得生,均賴父母精血以成形。”《濟陰綱目·求子》中,則更深入研究了父母精血對胎兒的影響:胎兒精氣充足,則生下肌肉堅實,遍體紅活,啼聲洪亮的嬰兒,稱為“胎實”。反之則胎弱。
那麼,爸爸媽媽要怎樣做才能生一個精氣充足的健康寶寶呢?
首先,懷孕前要有最佳身體狀态
身體調養的最佳狀态是:男養精,女養血,脈平和。但是不能亂用補藥,必須查脈開藥方。陳楚良在《濟陰綱目·論求子》中指出:人身氣血各有虛實、寒熱之異,惟查脈可知,舍脈而獨言藥者,妄也。是以,要想調養一個好的孕前身體,找一個好的中醫師把脈調養最為關鍵。
我們常看到,南韓婦女在生育前要調養調養身體。我國古代宮廷和富有人家的女人,在懷孕前也要調養身體。現代社會人們的壓力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晚婚晚育,一些女性35歲之後才生第一胎。而大齡媽媽的氣血就不如少壯時好,氣血流通不好,就容易引起難産等問題。同時,氣血不足時孕育的孩子的身體也不如年青時生育的孩子那麼強壯。
那麼,大齡媽媽就不能生育健康寶寶嗎?
其實,所謂最好的生育年齡是從醫學上的講的,并不是說過了最佳生育年齡的孩子就不健康了。如果現實讓你錯過了最佳生育期,那麼做好孕前調養,一樣能生出健康聰明的孩子。
在生命的孕育中,如果沒有精子勇敢地沖到卵子裡,就沒有生命的存在,那麼,強壯的精子來自哪裡呢?袁了凡在《濟陰綱目·論求子貴養精血》中說: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黃帝内經》說: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然濃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淡之味乃能補精耳。世間之物,惟五谷得味之正,但能淡食谷味,最能養精。蓋萬物皆有真味,調和勝而真味衰矣,不論腥,素,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沖和恬淡之氣,益人腸胃。是以,男人要多吃五谷雜糧,才能精氣壯。
親愛的預備父母們,你們肯定都想要一個精氣充足的健康寶寶,那麼就請從孕前6個月開始身心調養吧!準爸爸媽媽可以開始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讓你們自己的人生在寶貝沒到來之前得到提升,你們要開始過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一起散步、登山、瑜伽、旅遊,一起讀詩歌、聽音樂,一起整理家居環境,一起給你們自己做美味……為了親愛的寶貝,你們愉悅身心,滋養身體,重回到戀愛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