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孔媛媛在邯鄲市邯山區華文影院内撰寫講解詞。
“鏡頭出現一叢飽滿的麥穗……”在電影院一隅,一個聲音悠然傳來,見縫插針地描述着電影畫面。她叫孔媛媛,是河北邯鄲“天使之眼”志願服務團隊發起人,用聲音為視障群體講解光影故事。
雖然隻是傳遞聲音,但“講”電影并非易事。為了在講解過程中準确地表達,孔媛媛對影片中的場景、台詞、音樂都爛熟于心,一部電影通常要看20遍左右、做30多頁筆記,精心撰寫好整部電影的講解詞,讓志願者們試聽幾遍,然後才在公開場合上講解。
每次放映影片前,孔媛媛首先要向觀衆講述故事情節,介紹主要人物,之後再播放電影。對電影中無對白、僅有畫面或音樂的部分進行描述說明,讓視障人士能夠通過聽覺串聯起前後劇情。
“天使之眼”志願服務團隊的發起,要追溯到2006年。那時,一名視障人士向孔媛媛吐露心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心願就是能夠看一場電影。如何才能讓視障人士“看”電影?孔媛媛和志願者們做出決定,為其講解電影。15年來,志願服務團隊通過流動影院的形式為邯鄲上萬名視障人士放映不同類型電影7000餘場,用自己的聲音,做視障人士的"眼睛",為他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新華社記者王曉攝影報道
3月5日,孔媛媛在邯鄲市邯山區華文影院内為視障人士“講”電影《你好,李煥英》。
3月5日,“天使之眼”志願服務團隊的志願者在引導視障人士走進電影院。
3月5日,孔媛媛在邯鄲市邯山區華文影院内為視障人士“講”電影。
拼版照片:上圖為孔媛媛在邯鄲市邯山區華文影院内為視障人士“講”電影;下圖為視障人士在邯鄲市邯山區華文影院内“觀看”電影(3月5日攝)。
3月5日,孔媛媛(左)在邯鄲市邯山區華文影院與視障人士交流。
3月5日,孔媛媛(右)在指導志願者撰寫講解詞。
3月5日,孔媛媛(右一)在邯鄲市邯山區華文影院與志願者們交流。
3月5日,孔媛媛在修改講解詞。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