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孔媛媛 鄧超 通訊員 王萍
全力推進道路交通、創新平台、教育醫療等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公共服務日益完善,民生事業不斷改善,與老城區對接加快通暢......生活在太白湖新區,不僅可以感受天藍水清、綠樹成蔭的惬意,更可以享受餐飲娛樂、購物休閑的便利。太白湖新區将緊扣“一核引領”戰略目标,聚焦“二次創業”重點任務,集中攻堅重點項目建設,讓新區居民享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籃球場全年開放
感受運動美感
日前,幾位大爺來到許莊街道鴻順觀邸社群居委會,他們帶着一面金燦燦的錦旗,臉上還洋溢着難以抑制的笑容。這一切都是因為社群裡有了煥然一新的乒乓球活動場地,這幾位居民代表社群乒乓球愛好者,特意為居委會送來錦旗,以表示對居委會工作的肯定與鼓勵。
乒乓球場比較簡陋,沒有圍欄,球很容易掉入草地裡找不到,旁邊也都是坑,打球時一不注意就容易崴腳。居民就此情況向居委會反映,居委會詳細記下居民訴求,經過多方的請示與協調,在街道的支援下,簡陋乒乓球場“搖身一變”,煥發出了嶄新的面貌,不僅四周安裝了密實堅固的防護網,還将地面進行了更新改造,讓居民活動更加舒适、自得。
“社群乒乓球場是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現如今不光我們社群的球友,其他社群的許多居民也都慕名而來,每年社群定期組織乒乓球比賽,吸引更多居民報名參加。很多居民每天都來乒乓球場打球,在我們看來乒乓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運動,而社群乒乓球場是最好的去處。”鴻順觀邸居民李大爺說,大家歡聚一堂,切磋球技,既響應了全民健身的号召,更增進了社群和居民之間的情感。
“現在乒乓球場每天定時開放,很多居民成為前來運動的固定人員。”許莊街道鴻順觀邸社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乾乾告訴記者:“乒乓球場更新改造後,提高了社群人氣,增添了工作亮點,成為溝通民情、了解民意的一個良好的平台。”
在太白湖新區,走出家門就有健身場所,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高校生活園西公園内籠式球場、市民公園籃球場等公共體育場所全年免費開放,市體育中心天然草坪足球場和田徑塑膠跑道每天固定時間免費開放;市體育中心體質檢測中心提供免費體質檢測。作為濟甯市未來城市主中心,太白湖新區除了動遷居民住宅,公共體育設施也在不斷增加和優化,營造了宜居、宜業的氛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感受高品質生活。
擡頭見綠、出門見景
“我家住在公園裡”
在太白湖新區,西可徜徉于濟甯體育中心,感受運動的美感;南可漫步于市民公園、市文化中心,體驗生活的閑趣。濟甯吾悅廣場、星城廣場、永潤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集中落戶太白湖新區,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可肆意馳騁的寬闊馬路,如今的太白湖新區正向衆人展示着她的美麗“蛻變”。
“我是這裡的老住戶,以前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幾年過去了,家門口處處是風景。”家住溫泉小鎮的李樹紅說。“綠化設計好、綠樹多,走在路上就像是走在花園裡一樣,茶餘飯後,每天還會和家人到市民公園散散步,很舒心”。這諸多景色,得益于太白湖新區實施的城市綠化提升“花滿新城”計劃。按照“一路一景、一道一色”的理念,以打造“花滿街、花滿園、花滿廊、花滿牆”為目标,已完成了10餘條特色道路景觀綠化工作。建設完成濟甯市民公園、鹿港公園、濟甯市兒童公園等公園綠地,為新區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生态發展引領和加強改革保障的前提下,太白湖新區黨工委分别成立全面深化改革上司小組、城市品質提升建設上司小組。加強統一上司、堅持協同關聯、強化共同參與,不斷攻堅克難,逐漸完成了綠化街景特色不足、拆遷人口安置困難、道路交通未成街區體系、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等難題。2019年11月,太白湖新區在原來城市建設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實施生态新城片區城市品質提升試點。其中,“花滿新城”全面開展全區城節點景觀綠化提升工程,統籌考慮道路設計,提高道路辨識度,動員各駐區機關及商業住宅區域,積極參與全區綠化。
目前太白湖新區綠化面積達到1178.89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寫率達到45%、綠地率達到44%,真正實作了“人在綠中行,斑斓見缤紛”的城市體驗感;“光耀新城”開展重點區域夜景亮化提升,按照“一路一項目即一景”規劃施工,圍繞打造運河之都、文化濟甯主題,按照起源、傳承、綻放三個層面,着力實施新區亮化工程,利用有節奏的光、有層次的光,建立動感魅力新區;“智慧新城”不僅全面鋪開智慧城市網絡,同步搶抓新基建機遇,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提升5g服務保障水準。
門口就是學校、醫院
住在這裡有幸福感
“ 門口就是學校,旁邊就是醫院,走兩步就到了超市,生活很友善。”走進許莊街道風韻荷都社群,高層住宅一字排開,褐色的樓房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整潔有序。
風韻荷都小區緊挨着尚書國小、尚書中學、濟甯一中校區和濟醫附院太白湖院區,完善的周邊配套基礎設施也給搬遷的村民帶來了友善。日前,90歲的朱阿姨因冠心病住進了濟醫附院太白湖院區。朱阿姨過去是李集村村民,沒拆遷之前小病就從村衛生室,大病就到醫院,“現在搬遷後,出門就是醫院,用不了10分鐘就到醫院了,很友善。”朱阿姨笑着說,醫院裡不僅環境好,硬體設施也很厲害。
嶄新的校舍、寬闊的馬路、優美的環境,家長和孩子們的臉上都洋溢着開心的笑容。“之前在農村學校少,學生上學不友善,每天接送孩子都要走好幾公裡,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現在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學。”家住風韻荷都的李浩告訴記者,住在這裡生活就有一種幸福感。
“真是沒想到日子還有這麼好的一天。”看着一條條寬闊的柏油馬路、一棟棟粉刷一新的樓棟,風韻荷都b區居民孫衍嶺掩飾不住内心的喜悅。自從搬進小區後,位置好,挨着學校和醫院,交通也非常友善,各種條件都不錯。
2016年以來,太白湖新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投資約13億元,建成濟甯學院附小附中,山師大太白湖實驗國小、濟甯一中附小、天立國際學校等5所中國小,市實驗幼稚園等4處幼稚園,濟甯一中附中、火炬路中學加速推進。目前,新區現有兩所大學,兩所高中,6所國中(含在建),8所國小(含在建),41所幼稚園。投資約32億元,建成濟醫附院太白湖院區、許莊衛生院新院區、九如城康養中心;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市中醫院太白湖院區、石橋衛生院新院區、弘儒頤園、鴻順康養城加速推進。
完善民生保障機制
共建共享“一盤棋”
“不用使用交通工具,樓下就能列印完稅證明,真省心!”通過24小時自助服務機,住在京杭佳苑b區的江先生輕松列印完稅證明後,又通過幫辦代辦人員的協助使用政務服務一體機進行了工商登記法人變更材料送出,整個過程耗時不足10分鐘。家住水運雅居的王女士通過政務服務一體機将自己的社保參保證明、公積金繳納證明列印出來,王女士表示,以前列印上述證明需要到區級或者鎮街為民服務大廳辦理,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辦,很高效很友善,她給出了“辦事效率高,群衆跑腿少,服務很給力”的高度贊揚。
太白湖新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提出“15分鐘生活圈、政務服務圈”理念,通過整合黨群服務、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便民服務等各類資源,規劃建設6處m15共享社群,以周邊1公裡範圍為範圍半徑,每處輻射3至6萬人,走出一條政務服務不斷向基層延伸的新路子。同時高标準打造了南風花園、水運雅居、荷韻花園、荷花路、禦景花園5個社群黨群服務中心,風韻荷都、京杭佳苑、頌運水庭三個回遷片區黨群服務中心提檔更新,打造提升後的黨群服務中心,可服務群衆10萬餘人。在社群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的同時,在居民小區建成紅帆驿站20餘處,推行幫辦代辦便民服務,實作“黨員在身邊、服務零距離”。
太白湖新區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以增強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穩步推出實施新區關注度高、覆寫面廣、影響力大的相關政策措施。通過研究制定民生保障合作專項規劃,拓展新區在教育、醫療、文化、旅遊、創業、社會保障等領域與社會資本合作,大力引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逐漸完成濟甯大劇院、市機關幼稚園、禦景花園公立幼稚園、三甲綜合醫院市立醫院等重大民生項目的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啟動建設特色服務、便捷生活、開放共享的航運路、漁皇路等m15共享社群。共享社群一體化建設包括衛生院、養老院、社群服務中心、停車場、警民服務站等系列配套設施,為群衆提升“新區溫度”。通過改革群衆回遷安置方式,完成推進三大片區棚戶區改造,大幅度提升了群衆生活居住條件。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