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漢第一賢妃:不争,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01 不争,是一種格局 02 不争,是一種胸懷 03 不争,是一種智慧 04 不争,自有天地

文 | 月月

她,出身名門,是楚令尹子文的後人,是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還是班固、班昭、班超的祖姑母。

她,嫁入帝王家,因為才貌雙全,獨得皇帝恩寵,更被太後贊譽“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她,受趙氏姐妹誣陷,請居深宮,與青燈為伴,卻留下了《團扇歌》、《自悼賦》等流傳千古的作品。

這位被譽為中國曆史上最完美的女性,用自己的人生經曆告訴後世的人們:紅塵多事,諸多困擾,唯有不争,自在人間。

原來,不争,不是退縮,不是懦弱,而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大漢第一賢妃:不争,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01 不争,是一種格局 02 不争,是一種胸懷 03 不争,是一種智慧 04 不争,自有天地

公元前48年,功勳之家班況的家中誕下了一名女嬰。女孩恬靜可愛,班況便給她取了個名字——班恬。

十五歲那年,漢朝發生了一件大事。漢元帝駕崩,皇太子劉骜繼承皇位,是為漢成帝。新帝上位,必定要大封後宮。班恬初入選時,不過是下等的女官,但沒過多久,她的光芒被漢成帝發現,班恬被賜封為“婕妤”。

婕妤的位份很高,僅次于皇後和昭儀,當時的班婕妤尚未誕下子嗣,漢成帝的這一封賞,無疑是極大的寵愛。

然而,專寵的班婕妤并沒有和其他女人争風吃醋,更沒有用心機鞏固地位,生于豪門的她怎會不懂這些手段,不是她不能,而是她不屑。

精通文史的她看過太多專寵後妃禍亂後宮的故事,能在盛寵之下,始終做到不争,這就是班婕妤的格局。

她總是恪守着妃嫔的本分,每次觐見皇帝,都要依照古代禮節,一絲一毫不敢僭越。

她總是在成帝為國事煩擾時,以史為鑒,引經據典,開導成帝内心的積郁;

她總是在成帝無聊煩悶時,用美妙的音律,讓成帝沉浸其中,暫時忘卻朝廷的瑣事。

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後妃,于是便竭盡全力,做好後妃的本分,盡好後妃的職責。其餘的,她不争不搶,從不沾染。

有一次,成帝在宮苑巡遊時,邀班婕妤與他同辇而坐,他伸出手來,隻待美人嫣然一笑。

沒想到班婕妤卻正色道:“古代賢君,陪在身邊的都是賢臣,隻有亡國君王才讓妃子陪坐身邊。”

此語一出,震驚了在場的所有妃嫔。有人不屑,有人敬服,有人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這本是在後宮耀武揚威最好的機會,也是争寵的最好時機,是别人求了一輩子都求不來的福氣,可她,卻這樣輕易拒絕了。

成帝明白她的苦心,王太後聽說此事,更是感恩班婕妤的賢德。她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那位以絕食勸谏夫君勤勉政務的妃子,幫助楚莊王成就了稱霸天下的偉業。與之相比,班婕妤的“卻辇之德”并不遜色。

班婕妤知道,争寵,争的不過是她一個人的榮耀。但不争,卻能守護他的帝國大業。識大體如班婕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她不争不搶,可卻自有天地。皇帝憐她,太後欣賞她,就連後宮衆人都敬她服她。

大漢第一賢妃:不争,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01 不争,是一種格局 02 不争,是一種胸懷 03 不争,是一種智慧 04 不争,自有天地

然而,後宮女子的命運,從來都是坎坷多舛。更何況她的夫君漢成帝,骨子裡就是喜好美色,毫無雄心壯志的男人。班婕妤美則美矣,看久了也就厭煩了。

就在此時,漢成帝在陽阿公主府中,遇到了那個讓他一見傾心的舞女。

那女子身段輕盈,可作“掌上舞”,又因常年往肚臍處塞入麝香,是以通體幽香;那女子膚如凝脂,手如柔荑,嫣然一笑,顧盼生輝。她,就是史上著名的趙飛燕。

最重要的,是她出身貧寒,沒有班婕妤那份驕傲,也沒有那麼多的道理,每天就隻知道變着法的讨皇帝開心,正合皇帝胃口。

成帝流連花叢,不能自拔,當即就決定把趙飛燕帶入宮中,封為婕妤,和班婕妤平起平坐。

為了争寵,趙飛燕更是把自己的妹妹弄進宮中,一同伺候皇上。和身段苗條的飛燕不同,趙合德體态豐盈,而且玉肌滑膚,美豔妩媚,别有另一種美,讓成帝欲仙欲死。

趙氏姐妹專寵,讓許皇後内心又氣又恨,後宮衆人更是想盡辦法争寵,可全都無濟于事。反倒是班婕妤,一直對趙氏姐妹态度淡淡的。既不與之同流合污,也不和她們針鋒相對。她本是寵冠後宮,如今被人搶了風頭,她也不羨不怨,不嫉不妒。

後來,黔驢技窮的許皇後在寝宮内設定神壇,詛咒趙氏姐妹,被趙氏姐妹發現後大肆宣揚,導緻皇後被廢。而班婕妤,卻因為獨善其身,依然在後宮屹立不倒。

與世無争、自得其樂的班婕妤有自己的小世界,一個與外界認可、财富權力無關的世界。雖然沒有皇帝的寵幸,沒有像趙氏姐妹一般一呼百應的恩寵,可她卻能自得其樂,不慕紅塵名利,不顧他人流言碎語,任自己倚窗笑望雲卷雲舒,淡看花開花落。

讀懂班婕妤的故事,才知道老子所說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胸懷。所謂“不争”,不是放棄一切,而是以不争立于不敗之地,以不争找到心中的朗朗世界。

大漢第一賢妃:不争,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01 不争,是一種格局 02 不争,是一種胸懷 03 不争,是一種智慧 04 不争,自有天地

班婕妤以為,隻要自己不争不搶,便能在後宮過自己的安生日子。殊不知趙氏姐妹咄咄逼人,設計誣陷她參與了巫蠱之術。

成帝聽信讒言,欲将班婕妤治罪。可班婕妤隻冷笑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非人力所能改變。若鬼神有知,他們豈會接受害人的密告,若鬼神無知,那詛咒又有何益處?我非但不敢做,更不屑于做”。

一番辯駁,讓成帝啞口無言,班婕妤正義凜然的模樣,讓成帝歎服,也讓他慚愧。他隻好把班婕妤放回去,另賜黃金百兩作為補償。

這一次,趙氏姐妹認識到了班婕妤的厲害。但班婕妤,也對成帝寒了心。她決心離開後宮,遠離這裡的紛紛擾擾,自請到長信宮裡服侍太後。

很多人都覺得班婕妤是不戰而敗,可仔細想想,憑班婕妤的頭腦,未必就不能在這場戰争中獲勝。

她不是不能争,隻是不願争,不屑于争。

争赢又怎樣呢?不過是得到前呼後擁的盛寵;争輸了,就隻能身死人手,說不定還連累族人。

當年專寵的班婕妤既然能卻辇,便可知她并不看重榮華富貴,她在乎的,不過是皇帝的幾分真情實意,與那個潔身自愛的自己。

如今真情沒了,潔身自愛更不能丢!

她微笑放棄,優雅轉身,卻活出自己的另一番精彩。

她将心中的怨憤訴諸筆端,她的《團扇歌》,上榜古代十大最哀婉凄美的“宮怨詩”;她的《自悼賦》,被朱熹贊譽為“和平中正”。

她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辭賦家,也成了《辭海》裡第一位有文字記載的中國女文學家、《詩品》中唯一被評論的女詩人。鐘嵘對她評價甚高:“從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

不争,原來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很多時候,與其與命運做無謂的抗争,不如不争,與自己的命運和解,至少能收獲一份内心的坦然與平和。

大漢第一賢妃:不争,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01 不争,是一種格局 02 不争,是一種胸懷 03 不争,是一種智慧 04 不争,自有天地

故事的最後,漢成帝在趙合德的床上一命歸西,趙合德被迫自盡,趙飛燕隻比合德多活了六年,也凄慘離世。

後來,王莽篡位,皇權旁落。

時間的洪流滾滾而去,曆史上無名的後妃多不勝數,但光陰終究沒有把班婕妤的名字掩埋。

人們記住了她的故事,記住了她的詩,也記住了她不争的智慧。

在得意時不争,是懂分寸,守本分;

在失意時不争,是知進退,懂取舍。

在風光時,總能保持淡然的心态;在低谷時,總會無懼世事的紛擾,班婕妤就像一株淡然傲世的菊,總在安安靜靜地等待下一次的盛開。

她用自己的經曆诠釋了英國詩人蘭德的名句:“我和誰都不争,和誰争我都不屑”。她用自己的人生告誡後世之人:無休止的争隻會讓我們心态失衡,最終一敗塗地;唯有不争,才能胸有丘壑天地寬,人際通達諸事順。

作者:月月,碧讀好書簽約作者,一個追求“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佛系媽媽。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