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賢妃徐惠:他的離去,把最好的時光也一起帶走緣起于才因才受寵為愛谏君因愛殉情

作者:唐詩宋詞古詩詞
賢妃徐惠:他的離去,把最好的時光也一起帶走緣起于才因才受寵為愛谏君因愛殉情

作者:再思

從古到今,愛情男女或許都有這樣一個願望,與一個人緩慢地經曆感情的千山萬水,最後和身在那青青綿綿處,一同死去,在青青的墓茔中相守相依。

作為唐代皇帝後宮的才女徐惠,同樣在心裡藏着與夫妻相守相依的願望。正是這願望,讓她的愛顯得如此濃烈而令人動容!

巍峨的大殿上,一個梳着高髻的妙齡少女恭敬下拜:“妾徐惠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沉默片刻,端坐在禦座上的男子擡起頭看了看女子,“擡起頭來”,入耳的是一把極沉穩的好聲音。

女子聞言微微擡頭,不敢直視前方,一舉一動間娴雅萬方。

“朕聽聞你四歲熟讀《論語》、《詩經》,八歲可以自己作詩,可是真的?”

“回陛下,确實如此。”

“好!來人,封徐氏為才人。”

這個年紀輕輕就被唐太宗李世民納入後宮的女子叫徐惠。徐惠生于書香世家,家中數代為官,自幼受父親悉心教導,每日裡誦讀詩書,于詩文上頗有造詣。

徐惠五個月大開始說話,四歲熟讀詩經論語,八歲學會自己作詩。有一次父親有意考考她:“惠兒,你可能仿着《離騷》作一首詩?”小徐惠思索片刻,道:“阿耶,這有何難,女兒已經做好了,這便吟出來。”徐惠吟的這首詩叫《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 撫桂枝以凝想。 将千齡兮此遇, 荃何為兮獨往?

徐父聽了很是吃驚,随即笑開,沒想到自己的女兒竟有這樣靈活的才思,看來惠兒注定不是個一般人。于是他把女兒的詩作四處與人鑒賞,很快徐惠才女的聲明就傳開了,。

很快,唐太宗也聽說了此事,便召徐惠入宮,封了才人。

她與唐太宗的愛情自此開始!

賢妃徐惠:他的離去,把最好的時光也一起帶走緣起于才因才受寵為愛谏君因愛殉情

徐惠入宮後很得太宗寵愛,她沒有恃寵而驕,也不參與後宮争鬥,反而因深宮歲月長而更加醉心詩書,常常手不釋卷,作出《賦得北方有佳人》這樣的詩:

由來稱獨立,本自号傾城。 柳葉眉間發,機花臉上生。 腕搖金钏響,步轉玉環鳴。 纖腰宜寶襪,紅衫豔織成。 懸知一顧重,别覺舞腰輕。

徐惠性格溫柔賢雅,出口便可成章,是個很知趣的女子。太宗與她在一起時感到非常放松,她好像總是能懂他心中所想,了解且體貼。

有一次太宗急召徐惠,可是徐惠因為有事情耽擱了,過了許久才來,這讓太宗非常生氣。徐惠察覺到了太宗的不高興,她沒有驚慌害怕,也沒有急着請罪,而是看着太宗不高興的樣子做了首《進太宗》:

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來。

徐惠放下筆,嬌俏地把詩捧到太宗的面前,捧着臉笑盈盈道:“陛下瞧瞧惠兒新做的詩,是好還是不好呀?”

太宗一下子就不生氣了,他捏了捏徐惠粉嫩嫩的臉頰,寵溺一笑:“你呀,朕真是拿你沒辦法。”徐惠笑彎了眉眼,撒起了嬌:“陛下對妾真好。”

這樣的女子有誰會不喜歡呢?很快,太宗把徐惠從才人升到充容,把她的父親升為禮部員外郎。

賢妃徐惠:他的離去,把最好的時光也一起帶走緣起于才因才受寵為愛谏君因愛殉情

徐惠受寵不僅因為她貌美有才,更因為她有上疏谏言的勇氣和智慧,這是後宮别的妃子都做不到的。

貞觀初年與民生息,輕徭薄賦,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太宗謙虛謹慎、勤政愛民,國家一片繁榮昌盛。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唐太宗李世民就不那麼謙虛謹慎和虛心納谏了,對百姓疾苦也不大留心,不再注意節儉了。

貞觀末年的李世民多次發動戰争,為了建立工業擴大版圖東征西讨。戰争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物資,無數将士失去了生命。徐惠想,帝王固然要建功立業,可是這不該以無辜百姓的生命為代價啊,更何況一味的侵略和屠殺真的是對的嗎?

思及此處,徐惠不想自己的夫妻變成侵略狂,更不願意看他被百姓罵成昏君,于是寫了《谏太宗息兵罷役疏》呈給太宗,言辭懇切,勸谏太宗罷兵高麗,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

自貞觀以來,二十有二載,風雨調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馑之災。昔漢武守文之常主,猶登刻玉之符;齊桓小國之庸君,尚圖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損己,讓德不居。億兆傾心,猶阙告成之禮;雲亭伫谒,未展升中之儀。

……

妾又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竊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營翠微,曾未逾時,玉華創制。

伏惟抑意裁心,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滋重德,擇後是以替前非,則鴻名與日月無窮,盛德與乾坤永大。

徐惠的此篇奏疏先肯定了過去太宗在政治上的成就,然後舉例說明古來帝王多不能夠将善政堅持到底,希望太宗保持過去的優良政風,善始善終。太宗讀了深以為然,對徐惠的文才大加贊賞,又以其敢于上書匡弼時政而賞賜了很多東西。

如此勇敢,如此有遠見,并真心為他與國家着想的女子,讓太宗更加愛重。

賢妃徐惠:他的離去,把最好的時光也一起帶走緣起于才因才受寵為愛谏君因愛殉情

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初唐律法規定,後宮沒有兒女的後妃在帝王駕崩後要去感業寺修行,但是徐惠不用去,因為太宗臨去之時特地下诏免了徐惠的感業寺之行。所謂愛之深,大概就是在永别之前對你最後的記挂和照顧吧。

從入宮到失去丈夫,不過短短數年光景。丈夫的離去,帶走了所有美好的時光。

徐惠無法接受與她恩愛正濃的太宗就這麼離開了她,在過度的悲痛和思念裡,她憂思成疾卧床不起。太醫來給她診治開藥,藥熬好了,徐惠拒絕服下,她說:“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殁,魂其有靈,得侍圓寝,吾之志也。”

苦苦支撐了一年後,徐惠去世了,她走的時候才剛剛24歲,正是一個女子最美好的年紀。如果不是真的愛,一個風華正茂的才女怎麼會拒絕吃藥?怎麼會志在早殁?

若這世上真的有靈魂,徐惠與太宗應該在那個世界重逢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