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天賦,還要不要努力?

前段時間,章子怡上熱搜了。
起因是她在真人秀《我就是演員3》節目裡說的一句話:
“從事藝術工作是需要有天賦的,沒有天賦的努力是毫無意義的。”
這句話瞬間引起了網友們的讨論。
有人認為,要想成功,“天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學鋼琴的那麼多,但像郎朗那樣的名家卻很少;當作家的人很多,莫言卻隻有一個;學畫畫的人也很多,也沒看見培養了多少個“齊白石”或者“畢加索”……
也有不少表示反對:按照這個邏輯,難道沒有天賦就不用努力了嗎?并且,世界上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是以“努力”就沒有意義了嗎?
天賦不好的人,能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晚清時期的漢族大臣——曾國藩,是一個天賦很普通、甚至有點低的人。
他在考科舉的時候,一連考了7次才考中了秀才。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是這樣說的:有個小偷趁夜潛入曾國藩家,躲在梁上,準備等曾國藩睡覺之後再進行偷竊。沒想到,曾國藩一晚上都在燈下背書,背了很久,總是背不下來。小偷在梁上等啊等,終于等得抓狂了,跳下來朝曾國藩吼道:“你怎麼這麼笨呢?不就是一篇文章嗎?我在梁上聽得都記住了!”
說着,小偷就把那篇文章從頭到尾背了一遍,揚長而去,留下曾國藩一張呆若木雞的臉。
湖南婁底舉辦萬輛自駕車暢遊大梅山活動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虛構的,但曾國藩很笨這件事,卻是當時人盡皆知的。
曾國藩自己也說過:我小時候就特别笨,父親對我講課,我就是聽不懂,害得那可憐的老頭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走在路上會突然重複,睡在床上會突然重複,重複到了不能再重複的地步。唉,沒辦法,誰叫我這麼笨呢……
要說“天賦”,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曾國藩這個人根本沒有“天賦”吧?
但是,他卻憑自己的努力,一路青雲直上,最終成了晚清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
曾國藩是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完成人生逆襲的呢?
他的努力,離不開這三個關鍵因素:
曾國藩5歲開始讀書,14歲便跟随父親一起去考秀才。
但他們資質平庸,連考5次,每次都落第,這讓曾國藩和父親成了當地村裡的笑話。
父子倆并不氣餒,因為古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今天失敗了不要緊,大不了再考一次。
後來,倆人發奮讀書,再上考場。
這一次,曾國藩的父親考中了,但曾國藩卻依然落榜——一個人在科舉考試中考了6次都沒有考中,會是什麼樣的心情?特别是在第6次落榜之後,他的考卷還被拿來做了反面教材,被大肆宣揚,簡直就是大型“社死現場”。
對于多數人來說,曆經多次考試失敗,又被羞辱,大都會産生自我懷疑,要不要再繼續下去。
但曾國藩卻不這麼想,他反而更加刻苦,一讀又是一年。
23歲那年,曾國藩再次踏上科舉之路。
這次,一舉中第。
考秀才的路,曾國藩走了七次,從14歲考到23歲用了整整9年。
這9年,他遭受了多少次打擊、多少個白眼、被多少人否定過?我們不得而知。
但正是這樣一種百折不撓的心态,讓他愈挫愈勇,向世人證明:即使一個人資質平庸,也可以成大事。
曾國藩的成功,并不完全靠自己“埋頭努力”,還離不開對“機會”的把握。
前面我們說過,曾國藩的科舉之路并不順暢,幾次赴京會試,成績都不太理想。然而在朝考時,他得到了貴人的幫助。
這個貴人就是軍機大臣穆彰阿。
穆彰阿十分欣賞曾國藩的文章,當即取為一等第三名。而朝考結果呈皇上稽核時,在穆彰阿極力推薦下,道光皇帝把曾國藩提升了一個名次。
這樣,曾國藩的成績一躍成為朝考一等第二名,這個結果讓那個曾國藩本人都覺得非常意外。
此後,曾國藩的仕途一帆風順、步步高升。他在穆彰阿的巧妙安排下觐見皇上,獲得了皇上的好感,立刻被提拔為内閣大學士,官居二品。
當然,曾國藩也從沒忘記“知遇之恩”,不論是在京任職,還是出外做官,他都必到穆府問安。
後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曾國藩果斷轉型,“棄文從武”,建立了一支新軍,勤加訓練,為晚清朝廷立下了功勞。
有人說,志向決定了人的命運:想得最遠的走得也最遠,沒有想法的隻能在原地踏步。
三十歲這年,曾國藩給自己立下一個志向:要做聖賢,不做庸人。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想成為“聖賢”,自己一身的壞毛病就不得不改掉。
是以,曾國藩先從自身最頑固的缺點入手,那就是“戒煙”。
曾國藩有讀書的習慣,就連打仗的時候也不例外,每天都要讀到很晚,這時候,他就靠煙草來提神。
想戒除多年煙瘾,無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在戒煙第二天,曾國藩就寝食難安,他在日記裡寫到:“初戒吃煙,失乳彷徨。”
沒想到戒煙比斷奶還要難啊!
戒煙一個星期後,曾國藩依然非常痛苦。
他在日記中寫到:自戒煙以來,心神彷徨,幾若無主,遏欲之難,類如此矣!
而一旦下定決心,對自己絕不姑息手軟,無論多麼痛苦煎熬,曾國藩硬是不碰煙具。最終,快一個月時,他終于戒煙成功了。
對曾國藩來說,“戒煙”可以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透過這件“小事”,我們可以看到他“改變自己”的決心。
曾國藩是一個志存高遠、有着強烈目标感的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在人生前進的過程中,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内驅力,進而戰勝自身的弱點、克服外界的困難和誘惑,進而達到極高的人生成就。
我們都聽過一句俗話,叫做“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隻有三分靠的是天賦,而餘下的七分,卻離不開後天的努力。
就像在綜藝節目現場,當章子怡說:“沒有天賦的努力是毫無意義的。”
另一位嘉賓——郝蕾立刻反對說:“不是誰都天生會演戲,也不是誰都能拒絕拍爛戲,重要的還是自己積累的過程和努力争取的過程。”
其實我們都知道“選擇大于努力”,但并不代表“努力”就不重要。
“選擇”很重要,但如果不努力,一手好牌也會被你“憑實力”打爛的。
回到開篇的問題:如果沒有天賦,還要不要努力?
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