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金融路丨一進制入會,借錢不要利息!揭秘全國第一個革命金融機構→

作者:央視财經

1921年9月,中國共産黨剛成立不久,衙前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書寫了黨史上的四個第一,發動了第一次農民革命運動,成立了第一個農民協會,釋出了第一個農民革命行動綱領,創辦了第一所教育農民子女的農村國小校。1924年,衙前農民協會又設立了全國第一個革命金融機構——衙前信用合作社。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策劃的大型融媒體報道《紅色金融路》,今天播出第三集,記者來到了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鳳凰村,一起尋訪這段難忘的曆史。

視訊加載中...

農民協會減租抗租,“大鬥”變“公鬥”!

紅色金融路丨一進制入會,借錢不要利息!揭秘全國第一個革命金融機構→

當地有些年代感的石牆,看起來是很普通的石闆,在100多年前,對于當地衙前鎮的老百姓來說,這些卻是保障民生的最後一道防線。那個時候老百姓每年會背着厚厚的石闆修築堤壩,可是每當錢塘江大潮來襲的時候,剛剛修好的堤岸很快又潰堤了,這裡的村民飽受十年九澇之苦。

當地村民表示,那時候每年有錢塘江大潮,每年都會把堤壩沖掉,每年都要修,老百姓生活很苦,民不聊生。上交給地主的稅賦比較重,老百姓自己也吃不飽,肯定交不起稅。

紅色金融路丨一進制入會,借錢不要利息!揭秘全國第一個革命金融機構→

錢塘江邊的衙前鎮,距離杭州蕭山城區大約14公裡,它的地理位置自古就被描述為“東西分兩浙,吳越通衢”,在大約100年前,這裡面臨着連年坍江、洪澇,加上軍閥混戰,苛捐雜稅多達50多種,農民和地主間的沖突已經到了不鬥争就無法生存的地步。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1921年9月27日,衙前農民協會在當地的東嶽廟正式成立了,釋出了《衙前農民協會宣言》和《衙前農民協會章程》,提出了土地應該歸農民使用,還民主選舉了以李成虎為首的6位農協委員,并進行了争奪養魚權、對抗米行、油菜籽事件等一系列的經濟鬥争。

100多年前,當地一條窄窄的運河承載着太多的階級鬥争和對立,而如今它隻是輕輕地流淌過這座非常富庶的江南水鄉的小鎮,不過100年前的記憶其實早已經在河岸有了自己的印記,東嶽廟就是1921年成立的農民協會的前身,當時大家就是在這裡集會和工作,而最早期的經濟鬥争圍繞減租和減息展開。

衙前農民運動領袖李成虎後人李君表示,地主家的鬥有17斤,與公鬥相比,每一鬥能夠差出來2斤。比如說一畝地交10鬥,以前地主家就是10鬥170斤,農戶家碰到自然災害隻要交3鬥,就是先打三折,是15斤的鬥,要交45斤。170斤減45斤,相差125斤了。

根據《衙前農民協會章程》記載,當年農民協會減租抗租的主要目标就是實作“三折還租”,也就是遇到天災按原定租額的三折交納,并且統一了交租使用的鬥——把地主家每鬥17市斤的“大鬥”,改為了統一的每鬥15市斤的“公鬥”。

李君說:“125斤對當時的窮苦農民來說,就足夠他在第二年收成之前生存下去,不然的話餓死的人确實很多。”

團結鬥争才能救命。衙前農民協會最終成為了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上司的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運動,兩個多月裡82個村建立了農民協會,10多萬貧苦農民投身革命,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籌集540元,創辦信用合作社!

一進制入會,借錢還不要利息!

經曆了那一輪經濟改革的農民們發現,要想徹底地擺脫地主階級的盤剝,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把更多的金融資源握在自己的手中。1924年,在曾經農民協會的舊址又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那就是農民信用合作社。

“一開始成立的時候,每戶人家出了1塊錢作為入會費,也就是最原始的基金,在後續,每月每戶人家出了5分錢。”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委黨史研究室黨史科科長韓巍介紹說。“當時一共籌了540塊。”

紅色金融路丨一進制入會,借錢不要利息!揭秘全國第一個革命金融機構→

農民信用合作社要求入社的農民每戶存入1元錢,作為入會的借貸基金,響應者不少,第一次就收到了540元,信用合作社就此初創成立。

540塊夠創辦一個信用合作社嗎?韓巍表示:“其實是不夠的,當時除了每戶人家出的1元錢會費以外,當時當地鄉紳包括浙江大學都贊助。截止到1929年9月30日,貸出去了差不多近7000塊錢。”

韓巍介紹說,當時農民每次貸的也不多,差不多3塊錢、5塊錢,一般超過10塊錢的很少,主要用途是婚喪嫁娶、修修房子、買買糧食、買買種子。當時基本上是免息,它是全國第一個革命金融機構,也為後來革命根據地的金融機構提供了實踐經驗。

根據資料記載,截至1929年9月,衙前信用合作社的放款總額是6820元。後來随着大革命的失敗,國民黨對農民運動展開了猛烈、殘酷的鎮壓,衙前信用合作社也逐漸收縮業務,在1929年底前貸款全部收回,基金退還,借款還清,最終在1930年初停辦。盡管存續時間隻有6年左右,但衙前信用合作社作為全國第一個農民革命金融機構,為建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金融體系,進行了開創性的嘗試。

不管是興辦農村金融所需要的基礎的文化知識,還是培育革命的火種,教育興國一直是中國共産黨所貫穿始終的理念。在100年前,我黨的早期黨員、知識分子沈定一就在他自己的家宅興辦了衙前農村國小,這也是中國共産黨為農民子女興辦的第一所農村國小校。

紅色金融路丨一進制入會,借錢不要利息!揭秘全國第一個革命金融機構→

衙前農村國小開辦的第一年,就免費招收了衙前鎮上200多個貧苦農民子女,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向廣大農民宣講革命理念。年近90歲的村民壽寶生,就是他們家第一個有機會念書的孩子。

一本泛黃的課本壽寶生一直珍藏至今,這是當年衙前農村國小召集全村農民子女來上學時,免費發放給他的。

一百年前,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衙前人民敢為人先,伴随着教育的啟蒙與發展,先後進行了經濟鬥争、金融創新,用革命思想、科學知識和實踐探索,開創了曆史的先河、點亮了未來的希望。而一百年後的今天,初心不變,衙前農村國小依然傳出書聲和笑語,紅色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轉載請注明央視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