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作者:貓咪花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第1頁 作者介紹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者之一。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于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南韓、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家庭成員

周介孚:魯迅祖父(1838—1904),本名緻福,後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縣任知縣,後因科場案入獄,使得周家開始走向衰落。周介孚“自由讀書的主張與實踐”為魯迅“在傳統教育的封閉體系中打開了一個缺口”。

蔣氏:魯迅繼祖母(1842—1910),周介孚後妻,周伯宜繼母,她逝世時魯迅親自為她辦理喪事,她性幽默,常給魯迅講民間故事,給他以民間文化的啟迪,同時她隐忍的性格也給魯迅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潘大鳳:魯迅庶祖母(或稱潘姨太),周介孚之妾。

周伯宜:魯迅父親(1861—1896),本名周鳳儀,字伯宜。他思想開明,是洋務運動的同情者。後為病魔所纏,他的病使魯迅飽嘗了生活的困頓艱辛。

何氏:魯迅外婆,會稽縣臯阜鎮人,父親何元傑為翰林院編修。

魯瑞:魯迅母親(1858—1943),她慈祥而剛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較開通,對魯迅有極大影響。

周作人:魯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壽,現代著名散文家。

端姑:魯迅妹妹,未滿一歲即殇,約比周建人大一歲。

周建人:魯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壽,生物學家。

周椿壽:魯迅四弟(1892—1898),6歲時因發熱發燒早逝。

朱安:魯迅的合法妻子(1878—1947),浙江山陰丁家弄(今紹興市丁向弄)人,1906年28歲時與25歲的魯迅完婚。她與魯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卻完全過着獨身生活。魯迅母親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顧。

許廣平:魯迅的夫妻(1898—1968),廣東番禺人,曾是魯迅的學生,她照顧着魯迅後半生的生活。

周海嬰:魯迅與許廣平之子(1929—2011),無線電專家。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第2頁 内容概要

《故事新編》僅收入《補天》,《鑄劍》,《奔月》,《非攻》,《理水》,《出關》,《采薇》,《起死》八篇小說,内容涉及魯迅站在現代思想立場上,創造性地運用多種現代小說的表現形式,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曆史人物進行再叙述,再評價,并在這種再叙述、再評價之中巧妙地滲入自己對當下現實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思考與批判。

《補天》是對上古神話女娲“抟黃土作人”與“煉石補天”的再叙述,在這一再叙述過程中,魯迅試圖運用弗洛伊德理論來解釋“人和文學的緣起”,這就給遠古的《補天》帶來具有鮮明現代感的心理表現深度。

《鑄劍》取材于《列異傳》中“眉間尺複仇的傳說”,但作者重點叙述的則是“黑色人”如何替眉間尺複仇的驚心動魄的過程,在對“黑色人”的複仇意志和複仇行為方式的大肆渲染之中,文本有力地傳達出魯迅對生命、犧牲和友誼的獨特了解和評價。

《奔月》選取的并非傳說中羿“射封豕長蛇”的英雄故事,而是集中叙述他在此後陷入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無奈之中又遭遇“逢蒙射羿”、“嫦娥棄家奔月”等尴尬處境。

魯迅之是以選擇這樣一種與上古傳說“錯位”的再叙述方式,是為了意味深長地凸顯“羿”作為英雄的另一面,即他的孤獨,困窘和軟弱的人性,傳達的是一種跨越亘古的心心相印之感。

《非攻》中魯迅緊張而戲劇化地寫出墨子與公輸般的鬥智鬥勇,最後促使楚王放棄攻宋。《非攻》中的墨子以自己的意志、膽識和智慧,挽救了弱小的宋國,使數以萬計的宋國生靈免遭塗炭,這是一種博大的人間情懷,一種深厚的人道精神,一種無疆的大愛,這也是魯迅自己一生都在踐行的精神之路。

《理水》中“大禹治水”的傳說,魯迅從小就耳熟能詳,在魯迅的心目中,“大禹”屬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為人民請命,舍身求法”的精神典範之一。小說并沒有直接寫大禹治水如何艱辛,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加以暗示:“面貌黑瘦,但從神情上也就認識他正是禹”,“禹便一徑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約是大模大樣,或者生了鶴膝風罷,并不屈膝而坐,卻伸開了兩腳,把大腳底對着大員們,又不穿襪子,滿腳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繭。”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透過文本對大禹“黑瘦的面貌”和“結滿老繭的腳底”的特寫,讀者可以體會到禹在治水中“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夜入”的艱難困苦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力。此外,在《理水》中,魯迅還虛構了一群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學者,他們無視洪水滔天的災難,在“文化山”上自鳴清高而又無濟于事。

《出關》一方面叙述了“孔子兩次見老子的情景”以及老子選擇西出函谷的過程。另一方面,在叙述中,作者有意把老子形象漫畫化,諷刺了30年代一些知識分子以老莊哲學為護符,奉行敷衍了事,退守回避的隐逸哲學。“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是中國古人對生存經驗的一種總結,它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世故。

《采薇》是《故事新編》八篇小說中最具有喜劇色彩而又最具内在悲劇性的一篇。魯迅充分運用喜劇手法,不斷鋪陳伯夷、叔齊兄弟遭遇到的種種令人難堪的窘境:不平靜的養老堂,扣馬而谏的失敗,逃亡路上的忐忑不安,采薇而食的沖突。

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常常是“老·莊”并舉,這不僅因為兩者之間在思想上一脈相承,更重要的是,莊子思想比老子更具有體系性和思辨性。《齊物論》是《莊子·内篇》中曆代以來被闡釋得最多的“元典”之一。

《起死》一文别開生面地運用獨幕劇的形式,把《莊子·至樂》中的一則寓言──莊子與骷髅的對話──演繹成小說:莊子請求太上老君施展法術,讓死去五百年已成骷髅的漢子重獲生命。漢子在起死回生後,就向莊子要回衣服與包裹,在此時,玄妙的、思辨地宣揚“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齊物論”面對現實中粗暴的欲望與訴求,顯得束手無策,文本的最後描寫了莊子不得不落荒而逃的結局,進而揭示了這種哲學的現實悖論。

在現實中,生與死劃然兩界。在幽明兩界泾渭分明的差別背後,承載的是一種對生命和死亡的價值、意義的選擇與思考:不知生,焉知死;舍生取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體選擇生與死的正義性的理性判斷與道德評價。

事實上,在30年代的中國,每一個知識分子都得面對這樣嚴峻的拷問,直面或回避,承擔或放棄,舍或取,等等,也就成為30年代知識分子精神天平上孰輕孰重的醒目的刻度。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第3頁 寫作背景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最後的創新之作,裡面8篇有5篇寫于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面臨死亡的威脅,處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

盡管骨子裡依舊藏着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诙諧的“遊戲筆墨”,這表明魯迅的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具有某種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發現或隐或現、或濃或淡的存在着“莊嚴”與“荒誕”兩種色彩和語調,互相補充、滲透和消解。

文本的最後描寫了莊子不得不落荒而逃的結局,進而揭示了這種哲學的現實悖論。在現實中,生與死劃然兩界。在幽明兩界泾渭分明的差別背後,承載的是一種對生命和死亡的價值、意義的選擇與思考:不知生,焉知死。

舍生取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體選擇生與死的正義性的理性判斷與道德評價。事實上,在30年代的中國,每一個知識分子都得面對這樣嚴峻的拷問,直面或回避,承擔或放棄,舍或取,等等,也就成為30年代知識分子精神天平上孰輕孰重的醒目的刻度。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第4頁 讀者評論

1、《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盡管骨子裡依舊藏着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诙諧的“遊戲筆墨”,這标明魯迅的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具有某種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發現或隐或現、或濃或淡的存在着“莊嚴”與“荒誕”兩種色彩和語調,互相補充、滲透和消解。

2、《故事新編》是魯迅孤獨、虛無、懷疑和希望情感的結晶,魯迅借助中國神話中個性鮮明的神話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的現代社會中的人物形象。進而表達對民族精神與文化的批判與反思。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第5頁 名言佳句

1、“你麼?你肯給我報仇麼,義士?”

“阿,你不要用這稱呼來冤枉我。”

“那麼,你同情于我們孤兒寡婦?……”

2、“唉,孩子,你再不要提這些受了污辱的名稱。”他嚴冷地說,“仗義,同情,那些東西,先前曾經幹淨過,現在卻都成了放鬼債的資本。我的心裡全沒有你所謂的那些。我隻不過要給你報仇!”

3、上自王後,下至弄臣,駭得凝結着的神色也應聲活動起來,似乎感到暗無天日的悲哀,皮膚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然而又夾着秘密的歡喜,瞪了眼,像是等候着什麼似的。

4、繞着水邊一高一低地遊了三匝,忽然睜大眼睛,漆黑的眼珠顯得格外精采,同時也開口唱起歌來:

王澤流兮浩洋洋;

克服怨敵,怨敵克服兮,赫兮強!

宇宙有窮止兮萬壽無疆。

幸我來也兮青其光!

青其光兮永不相忘。

異處異處兮堂哉皇!

堂哉皇哉兮嗳嗳唷,

嗟來歸來,嗟來陪來兮青其光!

5、頭忽然升到水的尖端停住;翻了幾個筋鬥之後,上下升降起來,眼珠向着左右瞥視,十分秀媚,嘴裡仍然唱着歌:

阿呼嗚呼兮嗚呼嗚呼,

愛乎嗚呼兮嗚呼阿呼!

血一頭顱兮愛乎嗚呼。

我用一頭顱兮而無萬夫!

彼用百頭顱,千頭顱……

(未完待續)

名著速讀國内篇----第九十五章《故事新編》

(文中圖檔、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提供者)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