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九齡《照鏡見白發》,人到暮年,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不免傷感

作者:聆思贅言
宿昔青雲志,蹉跎白發年。 誰知明鏡裡,形影自相憐。 ——唐代:張九齡《照鏡見白發》
張九齡《照鏡見白發》,人到暮年,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不免傷感

每個人都曾有過很大的夢想,或建立一番功勳,或成就一番事業,成為時代的佼佼者,名字被時人稱道,并在青史上留下姓名。後來,大多數人發現世界不是那麼一回事,不能向自己夢想的那樣進行,或歎息自己的平庸,或安于所能取得現狀,或者幹脆對這個世界失去了信心,不再追求原有的夢想,平平凡凡度過一生。

張九齡《照鏡見白發》,人到暮年,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不免傷感

無論矢志不移的追求夢想也好,無論安于平庸,平平凡凡得過且過也好,等到年老,頭發變白,回顧往昔的歲月,都當有所感慨。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一路走來,都留下許多遺憾,而到頭,什麼也不能帶去,終歸是一場空。

張九齡《照鏡見白發》,人到暮年,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不免傷感

張九齡是大唐出類拔萃的一個人,被譽為唐朝最後一位名相。早年,便有天才之譽,後來位高權重,建立許多功績,高貴的品格被世人贊賞,他的人生值得被所有的人羨慕。一個人有他那樣的人生,可以安慰的對自己說:此生無憾。

張九齡《照鏡見白發》,人到暮年,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不免傷感

當張九齡照鏡子看到頭發的白發,不由得發出一陣慨歎,于是寫下這首自傷自憐的小詩。人到暮年,白發已生,曾經懷有的宏大志向,有的已經實作,有的無法再實作,然而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失去的人生。如果人生能夠重來,還會重新選擇那樣嗎?一心撲在功名利祿,國家利益、個人利益,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

人生所剩的歲月已經不多,到了此時,再說什麼都已無益。對着鏡中白發,唯有哀傷感歎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