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畢華章 神木報道
月餘時間,經由挖潛增産,疊加産運銷各方發力,煤炭保供穩價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煤炭供需形勢明顯好轉。
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10月電廠存煤水準回升至1億噸以上,比9月底增加近2500萬噸。
在這場今冬明春的能源保供行動中,陝、蒙、晉肩負重任。電廠如今厚積的存煤,多數源自三大能源巨頭。不過,嚴冬用能高峰尚未到來,能源保供依然在路上。
本報記者近日深入能源大省陝西保供一線,探訪煤炭開采、運輸及銷售等關鍵環節。
此次選擇的煤礦隸屬該公司位于撤縣設市不久的神木市。在陝西省榆林地區,神木以煤礦等能源資源富集而馳名,這座煤礦也是此次能源保供中煤炭供應的一個縮影。
“轉載機準備啟動,破碎機準備啟動,刮闆輸送機準備啟動。”
陝煤集團陝北礦業紅柳林公司(以下簡稱紅柳林公司)的地面控制室,從業人員在監視大螢幕前,按下“一鍵啟動”按鈕。随即,煤井下碩大的采煤機瞬間運作。在這台煤礦從業人員稱之為“機甲巨獸”的采煤機身後,“烏金”般的新采煤炭順着運輸帶,滾滾向礦井出口方向傳輸。
監控大屏前,可以實時看到來自礦井的開采畫面。在紅柳林公司一處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遠端控制室中,綜采二隊采煤機司機侯佑虎坐在寬敞明亮的“駕駛艙”,盯着大螢幕。他動動手指,就能控制百米井下的割煤機精準割煤。這是紅柳林公司綜采工作面常态化智能化生産的一幕。
(采煤機作業中 圖源:陝煤陝北礦業紅柳林公司)
這裡的從業人員介紹,連日來,紅柳林公司綜采二隊優化生産組織方案,将煤炭生産時間由此前的18小時增至每天生産20小時,将檢修時間縮短至每天4小時,開足馬力全力以赴保障煤炭供應。
值得注意的是,與外界固有印象不同,如今一些煤礦在智能化方面已邁出很大的步伐,紅柳林煤礦即是其一,上述遠端控制室中的智能化生産場景,每天都在進行。
(采煤機運作示意圖 圖源:陝煤陝北礦業紅柳林公司)
“從以前的井下‘煤黑子’,到現在地面遠端遙控的‘煤亮子’,改變的不僅僅是礦工身份,更重要的是智能化開采的提質增效。”綜采二隊隊長張彥軍說。
四季度以來,紅柳林公司的3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開足馬力投入生産。遠端控制室的監控螢幕中,礦井各環節的運轉視訊同時線上,畫面中的機器及人員各司其職,兀自忙碌。
這樣的智能化場景,貫穿到了從采煤、洗選到裝車等一系列産供銷過程中。
每天,源源不斷的煤炭從礦井開采之後,經過洗煤等環節,被輸送至巨大的儲煤倉中。
紅柳林公司廠區西側的儲煤區,矗立着一座座高聳的儲煤倉。依照不同的标準,洗選後的煤炭,經由騰空飛架的輸煤棧橋,分别被置入各類煤倉之中——中煤倉、塊煤倉、精煤倉、混煤倉、粉煤倉等。
數百米外,運煤通道駛來的一輛輛色彩各異的空載重卡,依次進入場地。這些來自各地的車輛緩緩駛上半米多高的梯形平台,上面置有地磅,空車毛重登記在冊,便于滿載駛出時稱出煤炭重量。緊接着,下了緩坡的卡車向儲煤倉後圍駛去,那裡已經排起長隊。
此時的裝載區,已是一片轟鳴。在一處塊煤裝載現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重卡端端駛入裝載區。重卡車頂的篷布已被束在車頭附近,司機緩緩将車行至方形的煤倉閘口之下,等候即将開始的裝煤。
(圖說:智能裝車系統正在作業 畢華章 攝)
智能裝車系統閘口開放,烏溜溜的塊煤魚貫而下,撞擊着空曠的重卡車廂,铿然之聲頓起。眼看着一座黑色小包漸漸鼓起,将至卡車欄杆附近高度。司機聽到遠端指揮艙号令,車輛緩緩前移,又是铿然聲起,半分鐘左右,新的小包再度鼓起。僅僅一小會兒,一輛标準的重卡已被塊煤載滿。閘口關閉,車輛前行。接着,下一輛準備。
紅柳林公司從業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每天通過汽車運輸的卡車在1700輛上下。
汽車運輸之外,鐵路的運力也在加大。儲煤區幾公裡外的山下,是附近的一處鐵運裝載站。紅柳林礦井開采的部分煤炭,經過長達數公裡的輸煤棧橋,運至裝載站的兩個萬噸儲煤倉,等候着專線運輸。
午後的陽光越發柔和,襯得鐵道旁的黃葉更為醒目。兩條發亮的鐵軌平行延伸,百米開外,被其餘幾條變軌交叉,共同向天際連接配接。不一會兒,“哐當哐當”聲起。扭頭望去,橙色的“東風号”高大機車,牽引着長長的鐵運車廂,從裝載站的閘口下穿過,徐徐前行。
(圖說:鐵運專線列車等待檢修加強 畢華章 攝)
十多分鐘後,這趟列車在運煤專線輔道停下。而不多時,再次駛來停下一列。紅柳林公司現場的從業人員此時已提起精神,準備迎接當天的又一輪工作。檢修加強動員會儀式後,他們迅速行動,敲打辨音,加強補漏,各司其職。
加強班從業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當天的兩列運煤專線分别是55節車廂和64節車廂,車長約有千米。加強班前後需要忙碌四五個小時,直至每一處都細緻檢查過後,方才松口氣。
此時,天色已是黯然。
列車再次轟響,往與下午方向相反駛去,進入閘口下方。
裝載站控制室内,操作員早已就位,核對各項資料無誤,按下按鈕。閘口瞬間開啟,粉煤簌簌落下。全自動控制程式下,裝滿一節将近70噸的運煤車廂,平均用時1分鐘左右……
自煤礦生産、銷售、運輸而出的煤炭,鐵路運輸愈加發揮出中堅作用。
從業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往常,運煤專列每天運輸8列,每列55節,共440節。四季度開啟保供以來,加大了煤炭運輸力度,每天大約運輸10到12列。”
當然,公路運輸也依然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榆林市能源局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榆林生産原煤4.02億噸,累計銷售煤炭3.86億噸。其中,公路運輸25621萬噸,鐵路運輸13005萬噸。
紅柳林公司區域内高速公路與鐵路專線連接配接,形成“兩縱兩橫”快速主幹交通網,以及“四縱兩橫”幹線鐵路網。
如此,該公司實作了煤炭東送、南輸、北運,為煤炭外銷提供了保障,也使得華東、華北、華南的電力、化工等企業有了能源供應。
(圖說:鐵運專線正在裝載煤炭 畢華章 攝)
而作為神木、榆林乃至陝西知名度頗高的礦業公司,紅柳林是此次能源保供中煤炭供應的一個縮影。
在今冬明春能源保供行動中,山西、陝西分别保障14個省區市煤炭供應,内蒙古承擔着18個省區市的煤炭保供任務。
其中,内蒙古承擔5300萬噸煤炭保供任務,陝西承擔3900萬噸煤炭保供任務新增煤炭供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于9月下旬對陝西省下達了緊急任務:四季度向14個省份供應3900萬噸發電供熱用煤,涉及省外發電供熱企業124戶。
次日,結合省内各地煤炭産量和鐵路運力等情況,陝西省發改委将陝西省外3900萬噸和省内946萬噸煤炭保供任務,分解由6個産煤市、3戶省屬國企、1戶市屬國企承擔,涉及省内保供煤礦201座。
10月13日,國家礦山安監局安全基礎司司長孫慶國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已稽核976處煤礦。其中,有153處煤礦符合安全保供條件,大約增加産能2.2億噸/年;預計四季度可增加煤炭産量5500萬噸,平均日增産達到60萬噸。
(圖說:等待運煤的重卡排起長隊 畢華章 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榆林當地求證到,10月下旬,在能源重鎮榆林市舉行的煤炭保供專題會上,要求轄區内煤炭銷售價格在同類煤種現有市場價格基礎上,下調100元/噸。
同時,榆林要求對保供續簽的四季度保供中長期合同價格作出限定,要求民營煤礦保供長協價格不超過1500元/噸,國有煤礦的保供長協價格不超過1200元/噸。多番政策及市場供應合力下,一度瘋漲的煤炭價格終于掉頭下跌,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已跌至900多元,相較最高點近乎腰斬。
增産穩價、保障供應月餘,經由各方發力,煤炭保供穩價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煤炭供需形勢明顯好轉。
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10月電廠存煤水準回升至1億噸以上,比9月底增加近2500萬噸。其中,東北三省統調電廠存煤1250萬噸,較9月底增加超過600萬噸,提升近1倍,已達到去年同期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家各相關部門對保供工作的推進,依然沒有松懈。
近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餘兵率隊赴東北開展調研,要求落實電煤中長期供煤協定,加大進口煤采購,組織省内煤礦安全釋放産能,千方百計擴大市場煤供應。
如今,陝西以及山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再次肩負重任,開足馬力增産保供,一噸又一噸煤炭繼續運往全國各地。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