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寫 | 防疫一線的“紅”與“白”

特寫 | 防疫一線的“紅”與“白”

巴南區魚洞街道四小核酸采樣點,醫護人員正在為居民們采集樣本。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 張質 攝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11月3日20時訊(記者 李華僑)11月3日下午3點,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人民廣場臨時核酸檢測點,市民有序排隊等候核酸檢測。

廣場上,印着“魚洞志願者”的“紅馬甲”,舉着喇叭維護着現場秩序;穿着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核酸樣本的采集。

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診病例以來,重慶有條不紊地展開防疫工作。渝北區、巴南區等地部分區域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

疫情防線上,為守護這座城而默默努力的“紅”與“白”,是這個深秋最美的顔色。

特寫 | 防疫一線的“紅”與“白”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人民廣場臨時核酸檢測點,志願者們各司其職。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 張質 攝

“紅馬甲”熬紅的雙眼

“請大家準備好身份證或渝康碼等待檢查。”魚洞街道人民廣場臨時核酸檢測采樣點,居民排着長隊,穿着“紅馬甲”的志願者手提喇叭,維持現場秩序。

覃長武在維持秩序的同時,手裡的電話也沒停過。他不僅是志願者,也是巴南區魚洞街道化龍路社群黨委書記,需要統籌安排社群兩個檢測點的工作。

特寫 | 防疫一線的“紅”與“白”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人民廣場臨時核酸檢測點,志願者們接力攙扶老年人。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 張質 攝

2日下午4點,覃長武到相鄰社群魚輕路社群支援核酸檢測工作。3日,化龍路社群也開了兩個檢測點,覃長武就更忙了。

“昨天社群全體從業人員都去魚輕路社群幫忙了。”覃長武說,社群專幹共6人,3人一班輪換休息,一直忙到淩晨5點,大家非常辛苦。

但覃長武沒有說,自己從昨天下午一直忙到現在,沒有合過眼。這還是他的同僚告訴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的。

50多歲的覃長武眼眶布滿了血絲,有同僚勸他去旁邊休息下,但他卻說,自己是社群黨委書記,不能離開崗位。

“肯定累,但看着居民們很配合核酸檢測工作,就有了動力。”覃長武說。

據了解,目前,魚洞街道啟動了21個檢測點,化龍路社群大約有12000人,2個檢測點各需要檢測6000人左右。

統計人數、核對身份證或健康碼、排隊分流……巴南區團委志願者庹雪瑩和同僚忙着引導前來檢測核酸的市民。

按照現場要求,等待檢測的人群排隊要間隔一米以上,在測量體溫後進行核酸采樣,已經進行了核酸采樣檢測的市民從廣場另一側的通道出口離開。

從早上6點忙到下午3點,庹雪瑩沒有吃過東西。她說,希望能夠盡快完成工作,大家都平安“過關”。

任務雖重,志願者們堅守崗位,毫無怨言。

特寫 | 防疫一線的“紅”與“白”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人民廣場臨時核酸檢測點,市民有序排隊等候核酸檢測。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 張質 攝

“白衣天使”泛白的勒痕

早上7點,化龍路社群樂意園小區居民劉大媽,早早來到巴南區核酸檢測采樣點。這裡,為她檢測的醫護人員,已徹夜未眠。

2日晚上近7點,剛下班的巴南區中醫院主管護師汪明霞接到指令,到醫院待命,随時準備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

3日淩晨2點,汪明霞随隊來到魚洞街道第四國小臨時核酸檢測采樣點,開始核酸采樣工作,“一直忙到現在,中午大家輪換去吃飯。不敢喝水,因為上廁所不友善。”

雖已是深秋,汪明霞臉上卻布滿了汗珠,防護鏡上也被蒙上了水霧。透過防護面罩看去,汪明霞臉上滿是勒痕,被汗水浸染後,已經泛白了。

另一旁,幾個醫護人員趁着間隙,席地而躺,休息約一刻鐘,又起身回到崗位。

特寫 | 防疫一線的“紅”與“白”

巴南區魚洞街道人民廣場,醫護人員正在為居民們進行核酸采樣。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 張質 攝

到10月3日下午4點,該采樣點已送走核酸樣本6000餘個。

而巴南區疾控中心的燈光也是一夜未滅,從業人員在裡面完成了對區内所有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的核酸檢測工作。

巴南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與免疫規劃科負責人闫菊介紹,巴南區16個流調小組昨日已在第一時間集結并進行集中辦公,并且是通宵辦公,把握防控的關鍵24小時,梳理出核心疫情,把該管控人員摸排清楚。

截至目前,巴南區已根據流調需要,完成了受污染區、可能受污染區域的全面消殺工作,并對周邊環境進行了樣本采集。

不僅僅是巴南,疫情防線上,重慶早已繃緊了弦。這防線上的“紅”與“白”,雖崗位不同,卻有着共同的信念——“堅守與奉獻”。

(本文來自新重慶用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