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 張思德精神薪火相傳

作者:華商報
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 張思德精神薪火相傳
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 張思德精神薪火相傳

十月的黃土高原上秋意正濃,層林盡染間,位于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石峽峪村的張思德犧牲紀念地,被一片參天的青岡木簇擁着,更顯莊嚴、肅穆。這一片黃土地,曾在70多年前,見證了一位普通戰士短暫而又平凡的一生。

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帶着戰友們進山趕挖新窯。不料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張思德被埋進黃土裡,犧牲時年僅29歲。張思德雖然走了,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寶貴精神卻曆久彌新,曆經70餘載,至今仍深深地留存在人民心中。

近日,黨中央準許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之際予以釋出。張思德精神位列其中,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前諸多革命精神中唯一一個以個人姓名來命名的偉大精神。

10月27日至28日,滿懷崇敬之意,華商報記者來到張思德犧牲紀念地、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探尋普通戰士張思德身上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時代内涵。

苦難中長大

他在普通崗位上

幹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緻敬”——這句刻在張思德犧牲紀念地紀念碑上的毛澤東挽詞,貼切地诠釋了張思德的一生。

張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5年,他随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征。1936年到陝北後,入雲陽榮譽軍人學校學習和養傷。193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8年春,他被調到雲陽八路軍某部留守處警衛營擔任班長。1940年春,調中央軍委警衛營任通信班長。1942年11月,部隊合并整編,幹部精減下派,張思德調到中央警衛團當戰士。不久後,又被調到延安棗園,在毛澤東等中央上司同志工作的地方執行警衛任務。

“1936年到陝北後,張思德先後擔任警衛連副班長、通信班長、警衛戰士等職位,工作中,他總是主動承擔起困難、艱苦的工作,縫洗衣服、喂戰馬、站崗放哨、挑水燒火,帶頭幫助駐地群衆生産勞動,幹好每一件革命工作。”10月28日,在張思德犧牲地紀念館,講解員王靜介紹道。

1944年初,張思德響應黨中央大生産運動的号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組織的生産小分隊,被選為農場生産隊副隊長。同年7月,進安塞縣(現為安塞區)山中燒木炭。9月5日那天下着雨,張思德帶着突擊隊的戰友們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張思德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一場特殊的追悼會

從一位普通戰士身上

升華出一種偉大精神

“他把自己化作種子,埋在了一個炭窯裡,升華出一種偉大的精神——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犧牲的消息傳到了延安棗園,毛澤東聞訊後十分難過,第一時間提出三個要求:第一,給張思德身上洗幹淨,換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裝殓埋葬;第三,要開個追悼會,我要去講話。

如此高規格為一名普通戰士召開追悼會,這是較為罕見的。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警衛團1000多人,在延安棗園舉行張思德追悼會。毛澤東親自參加追悼會,并發表悼念講話:“我們的共産黨和共産黨所上司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次講話,成為毛澤東對“為人民服務”進行的第一次系統闡釋,在報紙上的标題為《警備團追悼戰士張思德同志毛主席親緻哀悼》。但在選入《毛澤東選集》時,為了突出講話的核心精髓,毛澤東将其改為更加凝練的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進黨章,從此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追悼張思德同志時發表的《為人民服務》演講,深刻揭示了黨群關系、幹群關系、軍民關系的真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百姓心為心。

每每有人來棗園革命舊址參觀學習,講解員郭曉娟都要特地推薦他們去參觀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這座廣場是在毛澤東同志1944年9月8日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的原址上恢複修建的,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号工程,延安基地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場正中,張思德同志的花崗岩雕像巍然屹立,雕像高6米,重60噸,象征着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留人民心中。廣場的中軸線上,鑲嵌着29顆閃閃發光的花崗岩紅五星,象征着張思德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從事文博工作20餘年,郭曉娟對張思德精神有着自己的了解。“小時候,每當老師問長大了想幹什麼,大家的回答都是科學家等等,我們會認為,隻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才是為社會做貢獻,其實不然,我們每個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情,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在踐行張思德精神,踐行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是在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張思德精神是黨的宗旨的集中展現

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展現

在位于安塞區的張思德生平事迹陳列館,講解員王靜介紹,“張思德同志是一名普通戰士,他聽從上司的安排,服從黨的配置設定,黨叫幹啥就幹啥,不講條件,不講報酬,他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行,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産黨員的諾言。”

張思德精神是為人民利益勇于犧牲的精神。危險關頭,他用生命踐行了“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入黨誓言;張思德精神是為人民利益任勞任怨的精神。當過戰鬥員、炊事員,由班長變成了戰士,但他卻沒有是以而懈怠工作,而是堅持幹好每一件革命工作;張思德精神是為人民利益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從不貪圖享樂,衣服和襪子都打滿了更新檔,卻把每月的津貼積攢起來,用于幫助解決他人困難。

“張思德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延安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劉延生說,張思德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也是延安精神的具體生動展現。

“為什麼要給一位普通戰士召開如此隆重的追悼會?從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看,這是為了推進1939年10月毛主席提出的‘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需要。”劉延生說,1944年,延安整風運動已經進入後期,黨的曆史是非問題和思想路線問題基本解決,怎樣建設并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要解決宗旨問題,毛主席通過給張思德開追悼會這個契機闡明了黨的宗旨。其二,抗戰即将走向勝利,勝利後無論是執政還是參政,我們都需要赢得人民群衆的支援和擁護,這些“人氣”從哪裡來?是需要每一個共産黨員像張思德一樣,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精神在革命時期的影響是巨大的,使黨上司的中國革命能得到人民群衆的支援和擁護,赢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在當代,同樣是中國共産黨長期執政的根本所在。”劉延生指出,張思德精神是黨的宗旨的集中展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展現,現在發揚和傳承張思德精神,對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至關重要、意義重大。

張思德精神之是以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是因為它具有永恒性和發展性,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價值功效和引領作用。“每一個普通人在普通的崗位上做好本職的工作,同樣可以實作‘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劉延生說。

做像張思德一樣的共産黨員

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情

1999年,全國農村電網改造,延安市寶塔區棗園鎮(今棗園街道辦)的廟溝村被确定為示範點,當時的電力工作者為此付出了很多辛苦。住在廟溝村的張思德同志老戰友、老紅軍崔同勝對他們連連稱贊:“你們這些娃娃就像當年的張思德。”

因為老紅軍的一句話,張思德電力服務隊成立了。22年來,名稱幾改,人員流動,但這支以張思德命名的隊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卻從未變過。

國家電網陝西張思德(延安棗園)共産黨員服務隊副隊長梁雄燕,2004年5月參加工作,2006年6月調到棗園工作,15年來,他的足迹遍布轄區的每一個村莊。“那時候騎着機車一戶一戶跑,現在隻要提到轄區哪個村子,心中都有數。”梁雄燕說。

轄區有一對梁姓老夫婦生活較為困難,國家電網陝西張思德(延安棗園)共産黨員服務隊一幫扶就是十幾年。生活用的米面油、日常吃的藥,就連夏天用的蚊香,梁雄燕和同僚們也都記在心裡,及時送到家裡。老梁去世後,隊員們繼續幫扶他的妻子馮侯蓮,就跟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連老人的女兒都自愧不如,“你們這種為人民着想的高貴品德使我慚愧又崇敬!你們這種人民電力為人民的暖心服務,深深地感動着我們一家。”

“其實我們并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都是一些細小甚微的事情,要盡心盡力做好每件工作。”梁雄燕說,既然身處張思德服務隊,就要把擔子擔起來,兢兢業業把本職工作做好,從點點滴滴上為群衆做實事、做好事,傳承和發揚好張思德精神。

如今,在國網延安供電公司,張思德共産黨員服務隊已成為金字招牌,是使用者安全用電的保障。在這支服務隊的引領示範作用下,國網陝西電力公司已經成立了42支張思德共産黨員服務隊,全心全意做好電力先行官,用實幹架起黨群連心橋。

“脫貧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标,鄉村振興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這是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現代生态農業示範園的一句智語。從個人所得不足4000元到個人所得破萬元,這個曾經安塞乃至延安最貧困的村莊,探索出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模式,今年已吸引超過50萬人次打卡旅遊。

這些發展,離不開駐村幹部張光紅十餘年的艱辛付出。作為張思德精神發祥地的一名共産黨員,他一直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着張思德精神。在帶領鄉親們脫貧緻富的路上,張光紅和南溝村的黨員幹部克服重重困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怕苦、不怕難,硬是把一個深度貧困的“拐溝村”打造成鄉村旅遊的“樣闆間”。

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回想這些年,我也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做好平凡的事情。”張光紅說,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要時刻把群衆的利益、集體的利益放在前,盡心盡力為群衆辦實事、辦好事,群衆自然而然也就認可你。

“張思德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财富,張思德雖然是個小人物,但他身上的精神卻教育了我們幾代人。在革命年代,一個四川娃娃來延安能沖鋒陷陣、奉獻生命,我們在和平年代建設自己的家鄉還有什麼不能奉獻的!”54歲的安塞區高橋鎮賀坪村黨支部書記強永春這樣說。

2015年回村主動參與村幹部競選,強永春秉承的初心就是想帶着村民過上好日子。流轉土地遇難題他挨家挨戶做說服,發展大棚産業無人參與他主動承包兩座大棚帶頭示範,為指導村民他工作之餘研究學習種植、養殖技術……強永春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能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如今的賀坪村,發展起108座大棚,成了當地有名的蔬菜基地,群衆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張思德的事迹很平凡,但在平凡中見偉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産黨人堅守的初心,也是一直牢記于心的使命。“為人民服務”五個簡單的字,像一把火炬,始終照耀和激勵着千千萬萬個共産黨人奮勇向前,投身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曆史使命中來。 華商報記者 賀秋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