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賈家品德最高之人,抄家後還能榮華富貴,曹雪芹也贊不絕口

“言由意,語由心”,李纨說“我隻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就是她自己的真實人生。看似輕言淡語,透露出的卻是鐵铮铮的事實。

(第六十三回)李氏搖了一搖,掣出一根來一看,笑道:“好極。你們瞧瞧,這勞什子竟有些意思。”衆人瞧那簽上,畫着一枝老梅,是寫着“霜曉寒姿”四字,那一面舊詩是:   竹籬茅舍自甘心。 注雲:“自飲一杯,下家擲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隻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說着,便吃酒,将骰過與黛玉。
她是賈家品德最高之人,抄家後還能榮華富貴,曹雪芹也贊不絕口

分析李纨所說不能從字面解釋,否則會産生歧義。認為李纨是個無情自保的人。其實真相并非如此。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群芳掣花簽是對各自結局的影射。李纨的“梅花簽”,與林黛玉的“芙蓉花簽”,薛寶钗的“牡丹花簽”,賈探春的“杏花簽”等一樣,都是自身命運的展現。

她說“我隻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對應的是“梅花簽”上的那句注:“自飲一杯,下家擲骰子”。

花簽要求“自飲一杯”,才有李纨說“不問你們的廢與興”。皆因“自飲一杯”隻能顧及自己,無暇他顧。

她是賈家品德最高之人,抄家後還能榮華富貴,曹雪芹也贊不絕口

李纨是賈珠遺孀未亡人。賈珠的死讓她與兒子賈蘭失去了敕造榮國府第一繼承人的資格。損失不可謂不大。李纨對此毫無辦法。

(第四回)是以這李纨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李纨是寡婦,賈家的規矩是寡婦不掌家。賈珠死後李纨交出權力由王熙鳳代理管家,等賈寶玉成親後,再交給未來的寶情婦奶。

作為賈家邊緣人,一切興亡造化都與她無關。她“心如枯槁”當個“佛爺”,實在是賈家一切除了賈蘭都與她無關,她也無權置喙。

她是賈家品德最高之人,抄家後還能榮華富貴,曹雪芹也贊不絕口

群芳夜宴掣花簽,影射的是姑娘們各自前程。這些人自有父母長輩做主,好不好李纨這個寡嫂都管不了,也沒資格管。是以她才有“自飲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

李纨梅花簽詞“霜曉寒姿”“竹籬茅舍自甘心”,是曹雪芹又一次對她高評價。

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政對稻香村特别滿意反映出對李纨這出身國子監祭酒之家的兒媳婦的德行、品質的高度認同。他說“勾起我歸隐之意”,是有托付晚景,認為賈蘭能夠繼承他的衣缽傳承之意。曹雪芹善用“間色法”,公公不能随意對兒媳婦評頭論足,借稻香村說法而已。

她是賈家品德最高之人,抄家後還能榮華富貴,曹雪芹也贊不絕口

賈寶玉對稻香村的題額是:

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采芹人。

采《風》《雅》《詩》,贊美李纨的品德,以及為賈家守護香火傳承的可貴。

梅花簽“霜曉寒姿”,借梅花“淩寒獨自開”的品德,預示李纨在賈家抄家後極其艱難的環境下,仍舊能夠不氣不餒不改初心教育賈蘭成才。其心可鑒,其情可明!

“竹籬茅舍自甘心”,說了兩層意思。

第一,賈家富貴時,李纨并不貪圖富貴繁華。她在大觀園選擇了竹籬茅舍的稻香村,住起來一定沒有其他地方舒服。但她選擇槁素之地,主要是培養兒子賈蘭“富貴不能淫”的品德。

賈蘭之是以能在賈家抄家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仍能與母親同心同德奮發圖強。就在于李纨從小對賈蘭的勤儉教育,讓他更能接受家破人亡的生活。畢竟稻香村的竹籬茅舍與抄家後的竹籬茅舍,本質上是一類。

她是賈家品德最高之人,抄家後還能榮華富貴,曹雪芹也贊不絕口

第二,賈家抄家後,李纨賈蘭不可能僥幸保得住财産。原文用“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幹淨”形容,自然是所有人一無所有。

賈家抄家是陷入“謀逆犯上”,保得住命還是因為他們涉入不深,且榮國府是“逢冤”被連累。與A錢犯罪被抄家不同。李纨、賈蘭母子作為嫡系不可能幸免。

第一回甄士隐解讀《好了歌》: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脂硯齋批語說明是[賈蘭、賈菌一幹人]。可見抄家後李纨母子經曆過破襖難以禦寒,竹籬茅舍的慘淡日子。

賈家抄家後“樹倒猢狲散,飛鳥各投林”。李纨也不可能守在京城等死,她必須想辦法回到娘家求助。是以根本不存在李纨對巧姐兒見死不救的錯誤解讀。

她是賈家品德最高之人,抄家後還能榮華富貴,曹雪芹也贊不絕口

巧姐兒會第一時間去到舅舅王仁那裡。那時候消息不暢,隔條街都不可能知道消息。何況雙方都不在一處。

李纨賈蘭母子日子清貧卻守得住本心。多年後賈蘭金榜題名,高官厚祿,李纨終于在晚年母憑子貴得封诰命,鳳冠霞帔。縱使黃泉路近,也自含笑九泉。正是“竹籬茅舍自甘心”。

“甘心”二字,才是李纨一生得與失的真谛。也是“我自飲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的由來。皆因“廢興”,李纨都正在經曆。對命運已經看得開。

反觀王熙鳳執迷不悟,才有曹雪芹借李纨[晚韶華]曲子“也要陰骘積兒孫”,用李纨的“得”,來諷刺王熙鳳這類蠅營狗苟不積陰骘之人的“失”!

文|君箋雅侃紅樓

别忘了關注:君箋雅侃紅樓,動手轉發一下,沒準您的朋友也愛看,感謝贊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