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中國學會解體!左翼共産主義派vs右翼“醒獅”中國青年黨

少年中國學會如何解體

字數1123 閱讀13192 評論4 喜歡7

少年中國學會解體!左翼共産主義派vs右翼“醒獅”中國青年黨

少年中國學會部分成員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底,旨在對抗共産主義的中國青年黨在巴黎成立。其主要發起人則是同樣為少年中國會員的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他們掀起了一場席卷全國的“醒獅”運動,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就在十幾個省份、幾十個城市蔓延開來,并擁有内外圍成員一萬餘人。

遏制共産黨,與中共各支部争奪成員,正是當年中國青年黨持之以恒的組織方略。

無論是在法國,還是在國内,中國青年黨的核心人物“曾(琦)、左(舜生)、李(璜)”,與中國共産黨的早期核心人物如周恩來、李大钊、恽代英等人,從未停止過政見的論戰。在法國,周恩來等人有《赤光》半月刊為陣地;曾琦等人則創辦了《先聲》周報;雙方大緻同時間回國後,曾琦等人又創辦了《醒獅》周報,以抗衡中共的機關刊物《中國青年》。

1925年,代表着“左”這個方向的三位少中會員恽代英、鄧中夏、楊賢江到上海拜訪了三位同樣也是少中會員的中國青年黨首腦曾琦、左舜生、陳啟天。

在左舜生的寓所,他們就彼此的政治主張進行讨論,恽代英、鄧中夏、楊賢江、曾琦、左舜生、陳啟天六個人“從早晨起,辯争至深夜……逐于深夜不歡而散”。

據學會成員方東美回憶,“當時如有手槍,恐已血流成河矣。” 臨别前,鄧中夏與曾琪等人握别,告以“與諸君再見于戰場”。

至此,少年中國學會自動解散,退出了曆史舞台。

少年中國學會解體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自身的思想差異,社會選擇的不同,也與外部環境的刺激有關,同時,會員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他們的行為取向。

1920年4月1日,王光祈和部分少年中國學會的會員同乘上海乘法國輪船遠赴歐洲。王光祈赴德國留學,是第一位在西方獲得博士學位榮譽的中國音樂學家。

少年中國學會解體!左翼共産主義派vs右翼“醒獅”中國青年黨

王光祈著作

在國内面對一個急驟變化的時代以及強烈的政治逼迫感,中國知識人内心深處經世緻用的傳統很容易被激活。

李大钊在初步接受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之後,受托洛茨基《戰争和社會主義》英譯本《布爾什維克與世界平和》一書的影響,為布爾什維克上司人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對世界革命即将到來的期望所激動。

在共産國際的幫助和現實政治的推動下,李大钊迅速向一個完全的馬克思主義者轉變,1921年3月發表《團體的訓練與革新的事業》一文,表明他不再寄希望于五四運動以來的學生團體,公開提出要組織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以上司群眾運動,謀求中國的徹底改革。并且相信,社會主義的目的是建立無産階級專政,抛棄了過去人道、自由、博愛的一般理想。

少年中國學會的創始人王光祈遠在海外,另一創始人李大钊,也擺脫了少年中國學會的宗旨和信條。

失去舵手并分裂的少年中國學會,終于在曆史洪流中迅速邊緣化,并最後解體。

少年中國學會解體!左翼共産主義派vs右翼“醒獅”中國青年黨

毛澤東填寫的調查表

少年中國學會最後解體了,而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此時此刻則在蓬勃發展中。這支當時的歐洲的一支華人政治力量是中國共産黨的一個重要的分支。

“中國少年共産黨”是“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的前身,當時的“少共”成員,很多成為了中共最早的黨員,并成為影響中國曆史的中國共産黨的骨幹力量。

國共合作,讓他們開始了政治和軍事生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