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件事讓列甯對斯大林刮目相看。
革命不可缺少激情,但更離不開金錢,列甯對此非常了解。若沒有錢,辦不起黨報黨刊,出不了理論著作,宣傳工作陷入停頓。若沒有錢,組織根本就發展不起來,革命活動就難以進行。列甯一直企盼的武裝暴動,沒有巨額資金,哪來人哪有槍。經費多少還決定着列甯與孟什維克的黨内鬥争中的勝負,因為沒有錢,連黨代會代表的路費也出不起,直接關系到投票時票數多寡,自然也能決定誰能控制社會民主黨的中央委員會。
年輕時的斯大林
實幹家“柯巴”
列甯制訂了“剝奪”、“遊擊”、“戰鬥”的計劃,說白了,就是搶劫銀行、郵局、貨船,通過刺殺、爆炸等來宣示革命,擷取經費。列甯任命當時化名為“柯巴”的斯大林上司了高加索地區的“戰鬥隊”,柯巴沒有辜負列甯的重托,指導戰鬥隊實施了一起又一起搶劫,把巨額的經費源源不斷送到芬蘭庫奧卡拉——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所在地。
最大的一次“剝奪”活動是“第比利斯埃裡溫廣場搶劫案”。1907年6月,斯大林的學生,戰鬥隊成員卡莫僞裝成沙俄将軍,在廣場向一輛運鈔車扔出炸彈,炸死運鈔員後,他們獲得了幾大麻袋鈔票,足有25萬盧布之多。據托洛茨基回憶,1905至1907年,這類“剝奪”活動在高加索大大小小就搞了1000多起。
這些活動震驚了孟什維克和其他馬克思主義派别,對列甯和布爾什維克進行猛烈抨擊,認為這敗壞了革命者聲譽,使組織淪為“匪幫”,就連當時的大多數布爾什維克黨員也無法接受。警方在通緝斯大林的同時,孟什維克一怒之下宣布把斯大林開除出黨。不過,列甯心中牢牢記住了斯大林這位“實幹家”,黨内那些“筆杆子”哪能忍辱負重承擔這種實務。
對少年斯大林影響至深的格魯吉亞作家卡茲别格
“極好的格魯吉亞人”
1911年,列甯在巴黎郊外的隆瑞莫創辦了一所幹部教育訓練學校,專門向黨員灌輸革命理論、手段以及無限忠誠的原則,當時急需人手,列甯首先想到的是斯大林。1912年2月,在巴黎的列甯和季諾維也夫引薦下,斯大林進入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經過多年的艱苦工作,斯大林獲得了回報,終于跻身黨的上司層,來到俄國首都彼得堡工作。
就在這一年,朱加什維利正式采用“斯大林”這個名字,它由俄語“鋼鐵”一詞演變而來。1913年,斯大林發表《民族問題和社會民主工黨》一文,此文進一步鞏固了他和列甯的關系。列甯給高爾基的信中這樣描述斯大林:“極好的格魯吉亞人”。